大寶法王說明自己修持不動佛的緣由~~
大寶法王說明自己修持不動佛的緣由~~
「小時候,我脾氣不好。平時還可以,但有時則會相當生氣。到印度後,我發現自己在面對許多棘手的挑戰時,動怒的頻率便開始增加。雖然事後我非常後悔,也知道生氣不對,但在氣頭上時,還是不太能夠控制自己。」
之後,在整理不動佛的相關經文時,法王讀到不動佛修法的意義,發現必須小心謹慎避免動怒,接著開始發展出對不動佛的特殊覺受:「一旦生起對不動佛的特殊覺受後,我發現自己變得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於此,法王大受鼓舞,便接著研究更多與不動佛有關的內容。法王認為,在不動佛眾多的祈願中,最重要的便是此願:「吾既已為菩薩,直至菩提,不對一切有情生嗔恚。」
不動佛的梵文為阿閦佛(Akshobhya),其名號中的「不動」指的是他的心不受任何情緒的牽動。「這真是很了不起的功德,然而一開始他也不過是個普通的凡人。我們要做到一天不動怒都很難,更何況是在成佛之前的修行過程中都不動怒。」
法王坦言:「不動佛偉大的勇氣令我感動,讓我覺得或許自己應該發誓不再動怒,至於自己是否在成佛之前都能這麼持守,我並不確定,因為來世會如何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最少直至此生終了絕不再動怒。」
接著,法王說明如法修持的精確定義。將不動佛視為本尊向並他祈請,這是可以的,但這還不算是真正如法的修持:「直至目前為止,我們可能都還沒有嘗試克服自己的瞋恨。不動佛體現的是克服瞋恨的勇氣,他鼓勵我們克服瞋恨,而當我們真的這麼做時,這便是不動佛的真正修持。」
不動佛如何賜予行者力量呢?他賦予行者勇氣,讓他們成為披戴忍辱鎧甲的戰士。法王說明,當我們身穿鎧甲時,因為有這樣的防護,在戰場上便沒有恐懼:
「直至目前為止,我們害怕與自己的瞋恨作戰,恐懼與它正面交鋒,這就是我們從未面對它的原因。不動佛給予我們挑戰瞋恨的勇氣,將我們培養為自心的戰士,然而在這裡的戰士與軍事上擊敗他人的戰士,意思相當不同。」
第一個理由:清淨加速累積的惡業
法王表示,在鼓勵大家修持不動佛時,他通常會提出三個理由。第一個理由與現代化的生活有關:「由於科技的進步,我們的行為所具有的力量是過去的幾千倍,以至於我們對環境的敗壞和其他生靈的殘害數不勝數,也無法想像。」
法王以屠宰動物的例子來說明。屠宰動物過去就有,但現今機器化的屠宰方式,讓我們所造成的傷害成級數倍增加。為滿足食慾,我們每年屠宰的動物數目,簡直令人無法想像,而且也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損害。因此,修持不動佛的第一個理由便是:為了清淨我們累積的惡行和惡業。
第二個理由:找到不為煩惱所動的勇氣
第二個理由:雖然我們相當自信有能力解決我們造成的問題,但法王指出:「光靠知性上的理解,不足以真的讓我們做出能夠療癒環境的改變。對於這些不幸的情況,我們的心中必須有非常強烈的感受,這樣才能夠生起解決問題的決心。」因此,法王提示,我們先要從審視自心開始,而修持佛法的目的便是要改善自心:我們應該要像不動佛一樣不為瞋恨所動。
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在瞋恨的驅動下向他人施加的暴力,甚至是比環境問題更嚴峻的挑戰。法王建言:「我們必須達到不受攪擾的狀態,這樣便不會以暴制暴。禪修的目的不只是為了保護自己,並且還要找到勇氣,讓我們可以不帶瞋恨地回應世上的暴力。」
第三個理由:告別煩惱,培養了不起的功德
至於修持不動佛的第三個理由,法王表示這很容易解釋:「惡業是有方法清淨的,但是我們需要學習並應用這些方法。」
「藏傳佛教的價值,在於數千年來,藏人強調的是靈性的發展而不是科技的發展,因此西藏保有經驗和證悟傳承的口訣,能夠讓我們克服自己的問題,同時改善自身。」
此古老的傳承智慧告訴我們,我們不應該將不動佛視為有別於自身:「我們要成為不動佛,但這並不是說要穿著跟他一樣的法衣,結著他的手印四處走動。我們要成為的是究竟的不動佛,也就是不為煩惱所動的證悟狀態。」
為達此目的,我們先從思維自己是不動佛開始,體現不動佛的勇氣,這樣才能夠開展我們的功德,而這也才是修持真正的目的。
「最大的關鍵在於我們必須要放下自己的煩惱,我們要對煩惱說:『沒有你,我也能活。』『我有的比你更好。』唯一能夠讓我們有勇氣這麼說的,便是我們真的在自心中發現更好的東西,例如菩提心和慈悲。我們需要在自己的心中,找到比煩惱更能有效處理問題的資源。沒有認出這些資源的話,我們是不敢捨棄煩惱的,因為它看似是我們在困境中最好的援助。」
為了讓我們看到煩惱的過患,繼而告別煩惱,法王鼓勵大家,藉由不動佛的修持,在自心中培養「了不起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