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章分享


 


【 布施之意義及功德 】



★ 布施是一種付出,而在付出前要有捨己為人的發心。發心為了利益他人而付出,付出自己喜愛的、執著的。



★ 例如一般人對於色身、錢財、名利最貪著,朝思暮想汲汲營營就是為了這些,以這樣的貪愛為生活的目標,所以生活便有種種的「求」,求不到時很憂惱;求到了又害怕失去;一旦真的失去了真是痛苦萬分。所有的煩惱痛苦,仔細推想起來皆源自於我們的「貪」,所以當我們不再執著自己所貪愛的,那麼人生必定是無比的自在與歡喜。



★ 行布施時,付出的行為,就是在讓我們放下貪愛執著的心。一旦不執著、不貪愛,便不會因貪求而產生種種煩惱。同時藉由布施還能利益比自己更需要的人,真是自利利他,修善積福無上大法門,也是行菩薩道的根本,藉由布施去除貪心、增長慈心,與眾生廣結善緣。



★ 人生在世必須有福德資糧,福德是我們過去種的因,現在的果報成熟了。善法福德的果報現行,做任何事皆有助緣,也容易成就。相對的,福德善法不具足,做任何事都是障礙,就算有再好的才能都很難有所成就。過去種慳貪的因,沒有一點善法利益他人,跟眾生沒有結任何善緣,果報成熟了便是貧窮下賤;缺乏助緣。所以想要人生順遂,沒有障礙便要有福德資糧。佛法中將修善積福所累積的福田,分為三種,悲田、恩田與淨田。



★ 如果我們發心,捨下自己最愛的錢財、心力與時間,資助貧窮病弱的人,便是成就悲田的功德。為何稱為悲田,因為這當中有我們悲憫、同情、憐愛的發心而成就的福田。古人云「救急不救貧」,如果了解三世因果的道理便知道,今世貧窮的業報來自過去所種的惡因,現在貧窮的果報現前,沒有福德資糧所以才貧窮下賤,他人的資助也只是暫時的解困,或者因為福德不具,也無法享用別人的施予。因為這樣的布施,利益眾生未能徹底,所以在三種福田當中福德較小。



★ 第二是恩田,父母長輩劬勞養護、師長教導禮義,成就我們的身心安定,正常的成長。因為有他們,我們才能健全的成長,父母師長的恩德很大,知恩、感恩報恩,因為這樣的發心,布施供養、孝養父母師長,所成就的便是恩田。



★ 第三是敬田,我們發心布施的因是種在清淨的田中,清淨的因,未來便是清淨的果。我們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布施供養便是敬田,此種布施福德最勝,因為唯有三寶住世,佛法才能宣流,所有見到佛像、聽聞佛法的人,都能因此種下清淨的因,慢慢因緣成熟,開始修行,最後脫離三途惡道的果報,不再輪迴受苦,這樣的布施供養,能徹底的解救眾生脫離苦難。供養三寶,就是護持佛法久住世間,佛法久住,無量眾生便能因聽聞佛法而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