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頂的作用 - 堪欽慈誠羅珠 講授】

灌頂的梵文發音,為“阿布肯札”,其含義有兩種:一是灌輸,本身佛性並不需要外界的灌輸,因為原本存在。但從表面上看,通過灌頂,還是灌輸了一種力量,從而啟動如來藏本性﹔二是摧毀,斷除、破除、摧毀我們的貪、嗔、痴等障礙。



(一)啟動佛性



密法所講的基、道、果三者當中的基,是每個眾生自身先天具備的。從密宗的角度來說,我們的貪、嗔、痴、慢、嫉五毒煩惱的本體,就是五方佛的五種智慧。實際上,佛的五種智慧和五方佛是一回事。佛的五種智慧,就是五方佛的本體。五種智慧也叫做五方佛,五方佛就是五種智慧的顯現。在佛陀的境界裡,是五種智慧﹔對菩薩來說,其外表顯現是五方佛。



五方佛或五種智慧,本身存在於我們的本性當中。在我們還沒有學佛或沒有灌頂之前,佛性雖然存在,卻對我們不起任何作用。灌頂的作用,就是啟動佛性的功能,讓佛性發揮作用。當然,從本質上講,佛性如來藏是無為法,不存在啟動不啟動,發揮不發揮的內涵,但從現象的角度來說,啟動的過程還是存在著的。



具體來講,啟動的程度有三種:



最上等的啟動,是在得到灌頂的當下同時成佛,瞬間就圓滿了一切,中間的見道、修道都躍過去,根本不需要修。但這是非常罕見的,在佛教密宗的歷史上,只有一二個印度的成就者,是當場成就的。在藏傳佛教的歷史上,也只有當下証悟,而沒有當下成佛的。



中等的得受灌頂,是在灌頂的當下証悟。在任何大圓滿灌頂的儀軌當中,都有介紹大圓滿見解的程序。如果語言不通,且沒人翻譯,肯定沒辦法証悟。但如果有人翻譯,表達也比較精准,在金剛上師具備德相,受灌人根機成熟——對密法、對上師三寶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心,在灌頂之前,外、內加行都修得非常到位的情況下,當上師用天然水晶來形容心的本性的時候,依靠上師的加持,受灌人就有可能在灌頂,尤其是密宗最頂級的第四灌頂的時候証悟。其實,漢傳佛教中也有因為某個特殊因緣而當下証悟的實例,譬如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在聽到五祖講《金剛經》中的一句話的同時當即証悟的。但這種証悟只是初步的証悟,還不是成佛。屬於顯宗或密宗五道當中的加行道,連菩薩一地的見道都不是,更不是八地或十地。



最下等的啟動,是既沒有成佛,也沒有証悟,有可能受灌者自己都感覺不到,但因為上師的修法以及灌頂的力量,再加上受灌者自身的觀想,當這些條件聚合在一起的時候,就能啟動如來藏的功能,賜予受灌者一種力量,從而使其快速証悟。



(二)授予權利



如果沒有灌頂而學修密宗,不但不會有任何進步和成就,而且因為自己違背了規定,所以還有盜法的罪過。



灌頂以后,就有權閱讀密宗經典,修持密宗修法,念誦本尊心咒,宣講密宗續部等等。當然,因為灌頂有好幾種層次,在得到有些灌頂以后,只能自己修,卻沒有資格宣講﹔有些灌頂得到以后,則既可以修也可以講。



節錄自《如何接受灌頂》



~ 祖古圖登諾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