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簡傳 上師的傳記通常
宗喀巴大師簡傳
上師的傳記通常稱之為“那他”(藏文:rnam-thar)——能引導解脫之傳記的直譯。它啟發聽者以該上師為榜樣,修行直至證得解脫與覺悟。宗喀巴大師(1357—1419年)的生平事蹟確實非常具有啟發性。
《預言和童年》
釋迦牟尼佛和蓮花生大師在過去便預言了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及成就。在佛陀時代,一孩童(宗喀巴大師的前世)曾向佛陀獻上一串水晶念珠,並回賜一枚海螺。佛陀預言文殊菩薩將在土蕃(現在的西藏)化身為童子、建造甘丹寺並在他的塑像上戴上王冠。佛陀給此童子賜名蘇摩諦·吉諦(羅桑札巴)。蓮花生大師也曾預言在中土附近,將有菩薩化身為一名叫羅桑札巴的喇嘛出生,往後將建造佛陀報身像。
在宗喀巴大師誕生前,曾出現諸多瑞兆,顯示他是聖人再世。他雙親曾做過無數次的祥夢,夢見所生的孩子是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的化身。大威德金剛也曾在淨觀中告訴宗喀巴未來的上師-卻傑·敦珠仁欽,說他將於某一年來到安多(西藏東北),成為他的心子。
西元1357年,宗喀巴大師誕生在安多的宗喀地區,在六個孩子中排行第四。大師出生後不久,卻傑·敦珠仁欽即派一大弟子攜帶禮物、佛像和信件前往大師的父母處。後來,宗喀巴大師臍帶落地的地方生出了一棵檀香樹,每一片樹葉上自然生出獅吼佛的形象,因此此地被稱為昆本——意即十萬佛像。後來,格魯派寺院塔爾寺(十萬佛寺)就建造在該處。
宗喀巴大師不同於一般孩童。他的舉止從未失當,且本能地表現出菩薩之行事。他聰穎好學。三歲時,由第四世噶瑪巴遊戲金剛(1340—1383年)授居士戒。不久,大師的父親邀請卻傑·敦珠仁欽到家裡。大喇嘛囑託要妥善教育孩子,大師的父親歡喜地聽從了建議。宗喀巴大師在家待到七歲,跟隨卻傑·敦珠仁欽學習。只要一見大喇嘛閱讀,他毋需教導便會誦讀了。
這期間,卻傑·敦珠仁欽為宗喀巴大師主持勝樂金剛、喜金剛、大威德金剛和金剛手菩薩灌頂儀式。宗喀巴大師七歲時便已熟記所有儀式,完成勝樂金剛的閉關,並為自身做灌頂,同時也能親見金剛手菩薩。他也時常夢見阿底峽尊者(982—1054年),這象徵著他將能如尊者一樣糾正在西藏久遭誤解的佛法、恢復世尊的純淨法脈,將顯密之教義相結合。
大師七歲時,接受卻傑·敦珠仁欽所授於的沙彌戒,取法號羅桑札巴。他在安多跟隨上師學習直到十六歲,嗣後前往衛藏進修,從此再也未返故里。卻傑·敦珠仁欽仍然留居在安多,並在塔爾寺的南面修建了夏瓊寺。
《在藏區勤奮修習》
在西藏中部,宗喀巴大師首先在止貢噶舉派寺修習,學習了稱為“大印五法”的止貢派大手印法、醫學以及更為詳細的大乘發心儀軌。及至十七歲,他已經成為一名善巧的醫生。而後又在寧瑪、噶舉、噶當及薩迦諸派之寺院習學《現觀莊嚴論》、彌勒的其它著作以及般若,數日即能熟悉背誦。大師十九歲時已成為一名學富五車的大學者。
宗喀巴大師繼續遊學於藏傳佛教各大寺院,學習要取得格西的“五部大論”及印度佛學教義,並參與無數的辯論考場。他不僅修習了噶當派菩提道次第教義,也接受了無數密法灌頂和教法如薩迦道果之法、止貢噶舉派的那洛巴六法和時輪金剛法門。他學習詩歌、星象,並熟悉建造曼荼羅(壇城)。在所有的學習過程中,他都是過耳不忘、了然於心,恰如今日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法王。
宗喀巴大師有著強烈的出離心,生活雖清苦,但仍誓守其清淨戒。大師在止觀上已有成就,但對自己所學及證量仍不滿足。他繼續遊學問道,甚至對同一部經典也再三請求講解。他也曾與許多同時期的佛學大德論辯教義。大師的主要導師之一,仁達瓦(1349—1412年)是一位薩迦派大德,大師曾作《緣悲頌》來讚頌其師,然而仁達瓦將該頌回奉於大師。後來,此頌成為宗喀巴大師上師相應法中的主頌。
《初期施教及著述》
宗喀巴大師自二十多歲起便開始施教。一開始,他講解阿毘達磨。眾人對他的博學多識頗為驚異。他於是開始著述,並且閉關更甚。不久,他就擁有了眾多弟子。雖然有些記載說大師在二十一歲時接受具足戒,但具體的受具足戒之年份已無法考究,極有可能是在二十歲以後了。
宗喀巴大師曾一度研習《甘珠爾》和《丹珠爾》——翻譯的佛陀親教及其印度注疏。嗣後,大師在三十二歲時撰寫了《金鬘疏》,這是一本關於《現觀莊嚴論》及般若的注疏。大師對印度的二十一種注疏做了綜合與討論。無論做何著述,宗喀巴大師都會引證所有印度及西藏之佛教典籍,參照、比較、甚至嚴謹的編輯不同的譯本。宗喀巴大師從未迴避任何典籍中的深奧晦澀之處,並給與詳細的解釋,這點與前人不同。
大師每日能背記十七張藏文經典,每張兩頁、每頁計九行。當時的學者們曾經舉行記誦競賽,以日落至寺院殿脊上的經幡為限,以記誦經典頁數最多者為殊勝。最終大師因為能流利地背誦四頁而勝出,而次於大師的學者僅能記住兩頁半,且背誦時結結巴巴。
宗喀巴大師不久即開始授予密續灌頂和教法,尤其於隨後傳授妙音天女法門(傑囊)。其間,他還是精進的研習密續法門,尤其是時輪金剛法。
當時曾有一位喇嘛因能同時教授十一種典籍而聲名遠播。宗喀巴大師的一名弟子要求大師也如此教授。宗喀巴大師於是全憑記憶,同一天開始教授十七種重要典籍,每種典籍每日教授一節,三個月後於同一天全部授畢。在此期間,他對每部經典中之錯誤的解釋一一糾正,並闡明自己的觀點。同時,他每天還會進行大威德金剛的自我灌頂及持修其它密法。
宗喀巴大師在其六十二年的歲月裡,所成就的學習、修行(包括做泥塑“擦擦”)、著作、教授及閉關不可思議,一般人要在畢生完成上述其中一項成就都是不太可能的。
《密宗精研及修持》
接著,大師依據噶舉傳承法門,完成了首次重要的勝樂金剛閉關修持。閉關期間,他精進禪修那洛巴六法和妮古瑪六法,獲得證悟 。
大師在三十四歲時決定精研及修持密宗四部。正如他後來著述所言,除非行者已深刻領悟前三個下部密續,否則無法真正了解無上瑜伽之真諦。因此,他再一次廣泛遊學,領授諸多下部密續之灌頂與教義。此外,他還精研了密集金剛和時輪金剛的五圓滿次第。
《修習閉關、證得對空的非概念性認知》
大師亦隨噶瑪噶舉派大喇嘛-烏瑪巴研修文殊菩薩法門和中觀論。自童年起,這位大德就學習薩迦派的中觀修行,每天得以親見文殊菩薩向他授於一句經文。大師和烏瑪巴互為師生,彼此學習。烏瑪巴依據大師之驗證,以確實文殊菩薩的顯現及所授是無誤的。這極為重要,因為顯現的聖像有時可能是由外道所現。
接著,大師和烏瑪巴一同完成了一項文殊閉關。自此後,宗喀巴大師便能在淨觀中親聞文殊菩薩,並從中獲得所有修持上的圓滿回答。在這之前,他必須透過烏瑪巴才能向文殊菩薩提問。
在閉關期間,大師自覺對中觀和密集金剛並不是非常的理解。文殊菩薩建議他進行一次長期閉關,這樣就能夠理解他所教的法義。於是,在短暫施教之後,宗喀巴大師偕同八名近隨弟子在阿喀卻壟區閉關四年。其間,他們向三十五佛的每一尊佛懺恭行十萬大禮拜,完成一百八十萬次曼陀羅供養及許多的大威德金剛自我灌頂。同時,他們也仔細鑽研《華嚴經》裡的菩薩行。在閉關後,他們親眼目睹彌勒佛之金身。
閉關結束後,宗喀巴大師及眾弟子在拉薩重塑彌勒金身,此即為大師四功業之一。此後,他們又閉關五月。嗣後,寧瑪派喇嘛羅札南喀堅參(虛空幢)參見了宗喀巴大師。羅札南喀堅參時常親見金剛手菩薩的金身。很快的,二者便互為師徒授受。羅札南喀堅參給大師傳授了噶當道次第教義和口耳之傳承。
此後,大師曾一度想前往印度研修,但金剛手菩薩建議他留居西藏,以裨益更多眾生,大師遂遵從建議。他於是決意開始著述關於顯教次第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四密部次第的《密宗道次第廣論》。
接著,宗喀巴大師進行了一次時輪金剛圓滿次第的長期閉關,嗣後又作了為期一年的閉關,專修中觀。就中觀和性空而言,儘管宗喀巴大師從諸師處學得頗多,但對其解釋仍不是很滿足。因此在進行閉關前,文殊菩薩建議大師在修習中觀方面,以佛護之注疏為依據。宗喀巴大師遵而行之。大師最終在閉關時證得了對空的非概念性認知。
宗喀巴大師憑藉自己對緣起性空的證悟,對同時代高僧大德所持之中觀教義及其相關論題做了完整的修訂。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宗喀巴大師是一位徹底的改革家,當他發現當代的信仰教義有所不足時,仍有勇識突破之。
大師的改革總是嚴格遵循邏輯及經典。當他以自身見解為印度經典做出詮釋時,並非有違他與導師間的關係。視精神導師為諸佛,並不意味著在證悟的過程中步隨其後而不能超越。第二世參查什貢仁波切以下述例子做了圓滿的解釋:
在製作蛋糕時,我們需要糅合許多的成分,如麵粉、奶酪、牛奶和雞蛋等。我們的導師耐心教導我們如何製作蛋糕,並為我們烤製少許。這些蛋糕可能異常美味,我們也食之如飴。由於導師的慈悲,我們現在掌握了製作蛋糕的方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有所改變,添加別種成分,從而烤製出更加美味可口的蛋糕。這樣做並非對導師不恭。如果導師是良師,必當為我們在製作新法上的改善而感到歡喜,願與我們共享這些新制的蛋糕。
《更多功業》
在一連串的施教後,大師再次入關。大師這次與其導師仁達瓦一起閉關修行,並完成了大部分的《菩提道次第廣論》。閉關期間,宗喀巴大師親見阿底峽尊者及其道次第傳承諸大德之金身,歷時達一個月,也因此而澄清了許多疑難。此後,他又研習了止貢噶舉派的那洛巴六法和大手印。在之後的雨季間,大師教授了律部,其傳法明晰,被視為他的第二功業。
在完成《菩提道次第廣論》之著述後,大師決定大力傳授密續教法。他首先對菩薩戒及《事師法五十頌》做了詳盡的注疏,以強調二者作為密續修持之基礎。然後,在教授之同時,大師著述了《密宗道次第廣論》及諸多密集金剛之注疏。他還注疏了許多關於大威德金剛及龍樹中觀之典籍。
中國的皇帝曾邀大師進京,欲封為國師,但大師以年邁和閉關為由而婉拒了。
之後的兩年裡,宗喀巴大師廣授《菩提道次第廣論》及密續,並著述了有關大乘佛教教義之確定性及詮解性意義的《了義未了義判別善說心髓》。1409年,年屆52歲的大師在拉薩覺康(大昭寺)開創了祈願大會。他在釋迦牟尼佛像上供以王冠,表明這是一報身像,而非僅為化身像。佛陀之報身在六道眾生俱得解脫輪迴之後才進入寂靜涅磐,而化身只是暫住於世。這被視為大師的第三大功業。不久後,眾弟子為了讓大師免除雲遊之操苦,為他建造了甘丹寺。
宗喀巴大師在甘丹寺持續地施教、著述(尤其是關於勝樂金剛)和閉關修煉。他慈示建造甘丹寺大殿,其內設有巨大的佛像及銅質造密集金剛、勝樂金剛和大威德金剛之立體蔓荼羅(壇城)。這被視為大師的第四大功業。大師著述不斷,其畢生著作達十八卷之多,其中絕大部分是關於密集金剛的修行法門。
《涅槃》
宗喀巴大師於1419年在甘丹寺示寂,享年六十二歲。圓寂後,大師進入虹身,而非經歷凡夫的中陰身而證得覺悟。此為強調比丘保持貞潔之必要,因為此生之覺悟至少需要和明妃修行一次。
示寂前,大師將僧帽及僧袍交付賈曹傑(1364-1432年)。嗣後,賈曹傑擔任甘丹寺主持長達十八年之久。從此以後,歷代甘丹赤巴法王便成為格魯派的領袖。繼任赤巴法王為克主傑(1385—1438年),他曾五睹宗喀巴大師之幻身,為他消除修行上的疑慮。格魯派自此興盛至今。
《弟子》
宗喀巴大師的數名親近弟子建造寺院以傳續法脈、弘揚大師之教義。早在大師在世時,絳央卻傑(1379-1449年)於1416年建造了哲蚌寺,繹欽卻傑(1379-1449年)於1419年建造了色拉寺。宗喀巴大師圓寂後,濟尊-喜繞僧格(1383-1445年)於1422年建造了“舉麥扎倉”下密院,後來諱稱第一世達賴喇嘛的根敦朱巴(1391 -1474年)也於1447年建造了扎什倫布寺。
~亞歷山大•伯金博士,2003年8月
部分基於那王達毅格西的講座
達蘭莎拉,印度,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