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塊冰層崩落-2 (黃曉芳)



我們是否可能比以前更重視霸凌議題,有沒有可能是孩子正在目睹我們不顧一切的霸凌環境,所以他們也學會了不關心,不愛惜?有沒有可能孩子看著我們工作成癮,所以他們也只好網路成癮?有沒有可能網路成癮和霸凌息息相關?因為孩子習慣隱身於虛擬世界,面對真實的人際卻不熟悉「尊重」,也不清楚「界線」;也因為資訊太多、畫面太快,整個世代都一起躁動,一起焦慮。



此外還有品牌霸凌、廣告霸凌、輿論霸凌……如果環境都這麼強勢而自以為是,我們怎麼能夠要求孩子謙卑樸直?如果到處都是水泥和大樓,我們要怎麼教孩子認識土地和天空?如果人生是場無止盡的馬拉松,孩子要怎麼學會散步?我想我們得先從這裡開始,先從傾聽一塊冰層的崩落開始,真實、巨大,而寂靜,從半個台北的面積,到美國的一個州;從八○年代測量到的厚度,到二○○八年薄了百分之七十。那時NASA警告二○一二年北極冰川將全部融化,那時我們還期待哥本哈根會議,甚至還有里約高峰會,眼見到了二○一二年之後,除了經歷雷曼兄弟倒閉和歐債,我們做了什麼?



一場文明就是這樣無聲無息崩落的吧?當最後一座冰山都融化的時候,我們會說什麼?「我們只是想辦法活著啊!」也許也從這個問題開始,我們教孩子再思考我們是為了活著,還是走向毀滅?「科技總能解決問題的。」但科技從來沒有解決過人際問題、憂鬱問題。「地球本來就經歷幾個無冰川的時期,還會再有的。」但我們等不了再一個幾億年,也許那時人類骨骸也會被另一種物種考古挖掘,再細細粉刷出我們的愚蠢;也許那時地層裡的蛛絲馬跡,會昭告我們的曾經輝煌。



是啊,我們已經輝煌到可以用念力操控機器,但卻控制不了人類的欲望。我們登陸過月球,也曾經把地球毀了。那麼多的戰爭和天災都沒有毀滅我們,是我們自己逐步走向毀滅。是不是任何一個文明到了極致,就是崩毀?是不是所有的崩毀前,都是貪婪?還是虛妄?冰島破產是一場虛妄,希臘的欺騙也是虛妄,我們不需要還是想要,要到後來誰都承擔不起,只好賠上一個又一個的環境,但我們能撤守到哪裡?





從傾聽一塊冰層的崩落,我們教孩子同理。從最後一座冰山融化的自問,孩子學會省思。但我們還可以教孩子什麼?不是《富人和你想得不一樣》,不是《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尊重。尊重是什麼?尊重是對自然的敬重,我們以為我們凌駕了自然,我們蓋了跨海大橋,我們發明了核能,我們有杜拜,事實上我們只能順應自然。榮格(Carl Jung)在八十一歲口述的回憶錄最後一段引用老子的話:「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他說的是在自然的奧祕之前,自我的渺小和不確定,如果我們沒有這份敬重和臣服,我們將無法從自然裡學習,自然向我們展示在生存的同時,看護自己和下一代的環境。



尊重是珍重,珍重一份營養午餐,一個便當,沒有「這個有防腐劑」、「那個不好吃」的挑剔,如果一滴水能夠因為我們的感謝而展現美麗的結晶,一份食物也能因為我們的珍重而變得可口,「謝謝這份食物的賜予,謝謝你讓我吃,成為我的一部分。」每個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的「飯前祈禱文」。珍重也包括嘗試了解食物的來源,動手準備食物和收拾,這和催促孩子念好書一樣重要,我們的孩子才不會黏著電腦不出來吃飯,也不會兩口就吃不下,無法再吃簡單的原味食物。



尊重是自重,自重的基礎不是「我的父母是做什麼的」、「我穿什麼牌子的衣服」,而是Clayton Christensen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裡說的:「上帝不會問我職位有多高,掌管過多少錢,而會問我有多少人因為我的幫助而變得更好。」所以除了念了多少書、考了幾分,問問孩子今天說了什麼話讓哪個同學破涕為笑?為班級做了什麼服務?有沒有非常感謝的三件事?我們的問題告訴孩子我們重視什麼,以及怎麼樣的態度,不是分數和學歷,能夠引領他走過人生的艱難時刻。



懂得尊重的孩子,不會霸凌同儕,也不會霸凌環境。



如果我們還能夠教孩子什麼,那將是自律。自律的孩子不會耗竭自己的身體,徹夜打電動,像一些已經過度加班的大人,下班後還繼續喝酒唱歌。自律包括照顧自己的身體,像一個演奏家知道身體是樂器的一部分,不能過度練習帶來傷害,他給自己打電動的時間,也給自己結束的時間,他知道收止。能夠這樣照顧身體的孩子,將也不會耗竭環境,因為他知道許多耗竭是不可逆的,否則不會有這麼些文明因為荒誕而荒蕪。



自律的孩子不會任由欲望驅使自己,不會在街上大吼大叫,只為了買一個玩具;不會為了得到一些好處,而放棄自己的人格。他能區別需要和想要,也能區別夢想和幻想,他知道功成名就是幻想,夢想是堅持自己想做的事,但也可能功成名就。他能夠欣賞美好的事物,但也能夠過最簡單的生活,他不因為極簡主義而輕視精緻,也不因為精緻而揚棄自然,他知道自然有太多天工,需要領悟,從貝殼領悟生物矽,從海星領悟鏡面體,從無用的二氧化碳領悟聚碳酸酯,從蓮花領悟自潔機制。



自律的孩子也不會讓自己耽溺。《關係花園》裡提到耽溺包括沉迷、嫉妒、哀慟、性欲、工作、食物、自恨、內疚……沉迷電玩的人,可能也沉迷某種情緒而無法自拔;哀慟過久可能是自憐,或是懲罰;耽溺食物的人,某種程度上也在糟蹋食物。自律的孩子覺察情緒,但不耽溺情緒,不讓自己陷於內疚和悔恨,而是問自己:「好,我感到內疚和悔恨?它要告訴我什麼?」「好,我感到難過,我能夠為環境做什麼?」





「我能夠為環境做什麼?」我們還來得及問這個問題嗎?還是我們要讓下一代來承擔更來不及的時刻?我們還有時間耽溺在災難預言裡,就像颱風天高興地跑去看電影嗎?只怕《不願面對的真相》不只在電影院播映,也已在生活中上演,一塊冰層的崩落,是不知不覺的漠視,是無數場貪婪的結果,是許多焚燒的欲望,如果我們的孩子充滿同理、省思,能夠尊重、自律,如果我們自己還來得及變成這樣的人,我們可能還有希望阻止下一塊冰層的崩落。但這樣的期許會不會比第一世界奢侈?會不會被毆債略過?會不會再來一場欺瞞,忍不住當前的近利?



如果我們能夠重新教孩子什麼是「價值」。



如果這些代價讓我們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那將不是多少歐元,而是可能相互信任的盟土;不是多少泡沫房地產,而是許多人的安身立命;不是多少失業率,而是一個年輕世代的夢想。我們不再像前人開疆闢土,我們惶惑不安,舉足不前,因為我們腳下的土地地層下陷,海水倒灌,我們既立不了地,也頂不了天,我們,可有女媧的彩石?



當下一塊冰層崩落的時候,讓我們聽聽那是什麼聲音,不是框啷,不是砰咚,而是地球泫然已泣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