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佛像的功德利益 作者:梭巴仁波切



敬信佛、法、僧三寶,制造聖物和向聖物獻供,可積聚廣大無邊的功德,為自己和量等虛空的眾生積聚開悟的因。



生活中能否事事如意,一般視乎功德是否足夠。同樣,修某些法能否有成就(例如那洛六法),獲得解脫和開悟的究竟安樂(特別是開悟的究竟安樂),亦要看功德是否充裕。一個人成就有多大,關乎他積聚了多少功德。由此可見,問題的核心在於一個人所積聚的功德有多少。要證得菩提心、空性正見、密法成就,或者道次第的基本義理,必須很有福份。換言之,你先前必須已積集很多功德,才能取得成就。為此,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廣種成就之因。

  

文殊菩薩問佛:“此刻你是眾生唯一獻供的對象。你入滅後,眾生應怎樣做呢?眾生無緣見佛後,怎樣才可積集功德?請你為我們開示。”



佛陀答道:“我的四眾第子,現在向我獻供,以及在未來向我的塑像誠懇獻供,功德和果報都毫無二致。”



“四眾第子”特別是指佛最親近的第子,即具足戒比丘、具足戒比丘尼、沙彌和沙彌尼,但一般指所有無緣於佛陀在世時見佛的眾生。我們只是有緣見到佛陀的塑像,即佛陀的象征,例如佛像和繪像等。



佛陀說,即使我們不能見到應化於世的佛,但如向象征佛陀的聖物獻供,功德亦等同向在世時的佛陀供養:換言之,古時值遇佛陀,向佛獻供的人的功德,不會比謹謹向佛像獻供的人的功德多,果報亦沒有絲毫分別。我們必須明白這一點,並在日常生活中把這個道理銘記於心。獻飲食時,在壇前上供時,以至每日修供養法門時,都應深感歡喜。



佛陀接著說:“這是因為佛力加持的緣故。雖然這是千真萬確,但凡夫心力薄弱,不能明白利益所在。”

這是因為佛力加持的緣故”一句話是指:因為聖物的力量,向佛像獻供所得的果報,以及向應化於世的佛獻供的果報是沒有分別的。至於為何向在世時的佛獻供,以及向佛像獻供的果報毫無二致,進一步的理據載於《密集金剛根本續》。



《密集金剛根本續》說“佛塔是諸佛安住的宮殿”。寺院亦是一樣。寺院在世多久,眾生便可享有供養寺院而帶來的利益。此外,所得到的利益,亦等同佛塔或寺院的微塵的數量。你不一定要建造整座寺院,即使只是建造一個佛堂(佛和佛的聖物安住之處)已有很多利益。我們必須了解聖物所帶來的義利,以及通過這些聖物積聚廣大功德,從而制造樂因的種種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