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菩提心七要』

 

阿底峽尊者曾對發菩提心,提出七個要訣:知母、念恩、報恩、慈心、悲心、增上意樂、發菩提心。這七個要訣是為下品眾生而說的,畢竟下品最為普遍。



 所謂「知母」,就是要了解眾生皆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



其次,要「念恩」「報恩」:不僅今世父母對我們有恩,過去世的父母亦然,因此要感恩圖報。



至於「慈心」和「悲心」,雖然「慈」「悲」為一體兩面,但仍有些許不同。譬如,為人父母親的,看到一群小朋友,覺得他們很可愛,自然有憐惜照顧之心,這是「慈」;一旦其中有小孩發生意外(好比失足落水),此時,眾多家長中第一個衝上前救護的,這就是「悲」;誰能具足這種悲心呢?就是他的父母。所以慈心較具普遍性,悲心則有其殊勝難得之處。而「增上意樂」,就是把修行當做一件快樂的事情,出於歡喜自願,不是被迫的;其實正因了解眾生如母的緣故,所以自然想要修行。



 至於「發菩提心」,上根器者,應該依止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來修,先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以及「自他交換」菩提心。修「自他平等」,就是修「眾生如母」。修「自他交換」,就是慈悲的自他平等體現。我們在調息的時候,通常是把光明吸進來,把污濁排出去;但修「自他交換」菩提心的時候,則是把眾生的業吸進來,而把光明、清淨的功德排出給眾生,藉以訓練自己增長菩提心。



~~~~洛本天津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