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3/5/22
毘舍離────釋迦牟尼佛三轉法輪及宣告將
毘舍離────釋迦牟尼佛三轉法輪及宣告將捨壽處(廣嚴城) 成立比丘尼僧團地
毘舍離(Vaisali)位在恆河北岸,古名吠舍釐、薜舍離,是十六國之一“跋耆國”(Vajji)部落聯邦的首都。佛滅後一百年,七百賢聖為“佛教第二次結集”,重訂達磨(法)與毘奈耶(律)之處,但此次之「十事爭議,均為非法」反造成後來的根本分裂。距離比哈爾邦的首府巴特那(Patna,即Pataliputra音譯波羅梨弗或波吒釐子城,意為華氏城)約55公里,哈吉普爾(Hajipur)以北29公里。毘舍離是佛教古城,也是當時十六國中之一大國,為該城首富維摩詰(Vimalakirti,毘摩羅詰,即無垢或淨名)及其子寶積(Ratnakara)的故里,更是“耆那教”教主大雄(Mahavira,救度者之意)的誕生地。西元七世紀時,玄奘法師所見的吠舍釐城,「基址方圓六、七十里」,「少有居人」,但是「聖跡繁多,難以具舉」。該地花果茂盛,盛產菴沒羅(芒果),氣序和暢,風俗淳質,亦為阿難尊者入滅處,仍存有紀念他的紅磚塔(Ananda Stupa)。其不遠處貝克羅村(Bakhra)現仍立有高五、六十尺的阿育王弘法石柱,柱南有池,附近不遠有紀念塔,曾是獼猴鑿水池(Markata-hrada)、獻蜂蜜給佛陀的地方。據說佛陀曾在此地附近一位女妓阿姆拉帕莉女(Amrapali,菴沒羅樹女保護者)所有的芒果園說法,古代「菴沒羅樹園精舍」之前建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