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度 的 修 持 }

創古仁波切



這次講座中,主要內容是「我們如何令這一生可以過得更快樂」,即是說,如何可以「預約一個佛法中指出,我們不管在今生或者來世,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再受這些痛苦,要得到一種真正的快樂。」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活在的這個人世間,是一個輪迴的世間,而在當中,我們看到無常,它可能是一些挫折、逆緣或障礙;這些障礙和挫折並不一定是人為所造成,有時候是大自然的一些災害。快樂的人生」?所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我們遇到挫折和無常的時候,如何可以把握自己不被痛苦淹沒和干擾,同時心中還能夠具備一種快樂;在這樣困難的時刻,我們還可以不被貪、瞋、痴、煩惱所影響,這是首先要知道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一般來說,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離開各種痛苦,並得到快樂。再者,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因緣相成,互為因緣的「緣起法」。因此,當自己得到快樂的時候,可以說同樣地別人也會得到快樂;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夠讓別人得到快樂,我們自然地也會得到快樂。所以這裡很重要的是,我們要幫助和關懷別人。那如何去關懷?如何去照顧呢?不僅僅是外在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有沒有一種「利他」的心?這種想要幫助別人的熱誠稱為「慈悲心」,或「菩提心」。

當我們內心具備這樣一種熱誠和慈悲心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反應於外在的行為上,當外在的行為是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自己也就能夠離開痛苦和得到快樂。所以,主要討論的第一個主題,也就是「如何在我們的內心,能夠保持善心、慈悲心、還有菩提心呢?然後,能夠讓菩提心不斷增長和開展的方法是什麼?」及第二個主題:「依靠內心的菩提心,我們如何透過行為去幫助周圍的人?」就是「六度波羅蜜」的方法。



所以,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需要具備這樣一種「關愛的心」,一種「善心」,這是需要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想:「的確,我需要這樣一個慈悲心、善心,但是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只是一個凡夫」,所以有時候你會發覺,「咦……我怎樣就是生不起這樣的一種慈悲心?」雖然有時候也生起了慈悲心,但有時候也會發覺怎樣都生不起這種想要關懷、照顧別人的心。我們可以想一想,為什麼我沒有辦法慈悲、照顧別人?這裡的問題在於:我們的我執太強了。什麼叫做「我執」?就是自我的一種執著。你很重視自己,你只想到自己,而且完全覺得別人不重要,不會想去管別人,這樣的一種執著叫做「我執」。一般來說,這種自我的執著,你說它很壞嗎?其實也並不是。



所謂「執著」,就是你覺得自己要過得好,這個想法是可以的;但有時候,這種自我的執著太多和太強,慢慢地你會想:「我要佔別人的便宜,我可以透過傷害別人、不在乎別人,而讓我得到快樂。」所以可能慢慢地因為自己的執著,就開始傷害別人了。因此,我們要找到方法,使這種自我的執著降低;當「我執」降低的時候,利益他人、關心他人的心,就會慢慢地增長。我們可能會問:「什麼叫『關愛他人』的心呢?」佛陀曾經說:「你要想, 如果別人是你的話,你會怎樣去幫助他?就是設身處地為別人去想。就好像自己想要得到快樂一樣,同樣,別人也跟我一樣想要得到快樂。」當我們不斷這樣思維的時候,自己的執著就可以慢慢放下,你的心也會打開,慢慢地想去幫助別人。所以,在佛法中,過去的善知識、大師們告訴我們一個降低我執的方法,就是「修心」,這是我們首先要練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