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 種 方 式 理 解 空 性}

~~創古仁波切



《心經》的內容就是般若波羅蜜,它的含義深廣,可分兩方面來解釋,一是字面上直接的解釋,一是暗示的方式。

直接的解釋是說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無色、無想、無眼、無舌、無耳」等,這些都表示萬法性空,世俗諦都是無自性的。這是由字面上來解釋空性。



由暗示上來解釋空性,是由初地到十地或五道修行上來說。無色、無聲、無耳代表初地到十地的修行過程中,如何去除受到的挫折和障礙?這些都由般若波羅蜜中得到暗示。



由於佛的加持,在場的菩薩都可以體會萬法性空的道理,但是對於後來的人,就要加以解釋。因為不解釋就不能了解,尤其龍樹菩薩《中觀》所提到的萬法性空,他是就理論來說,以智慧來解說空性。後來的月稱、寂天菩薩也都用理論來推論萬法空性,都是直接來解釋空性法。



暗示空性是從次第上來說。彌勒菩薩五大論中《現觀莊嚴論》是從初地到十地的次第來解說空性,因此彌勒法門主要是以暗示來解說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