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齊修



       



根桑澤程仁波切







《密宗法義精要》(大福藏智慧劍彙編)



六度總攝,每度分三,為十八支分。又每度皆具六度,比如法施講經,以能講所講等為佈施;無貪清淨為持戒;反復申說不厭為忍辱;尋求義理無間為精進;深悉法要無散亂而講為禪定;離開三輪相為智慧,餘可例如。



  複次,廣說六度。



  彌拉日巴尊者雲:“一切不為我以外無佈施,心口相同以外無持戒,於其深義不恐怖以外無忍辱,行持不間斷以外無精進,行住坐臥清淨以外無禪定,了達空性以外無智慧。身、口、意三門清淨以外無方便度,四魔降伏以外無力度,成佛度生以外無願度,能識能破三毒以外無智度。”



  阿底峽尊者弟子登巴格西問尊者雲:“行持以何者為最上?”尊者雲:“無我為學問第一,調伏身心勵令清淨為持戒第一,利他不貪為佈施第一,觀照自心為口訣第一,知一切如幻為對治根塵第一,不同凡夫為行動第一,遠離三毒為成就第一,一切不貪著為神通第一,常居卑下為忍辱第一,舍離世事為精進第一,妄心不起為禪定第一,一切相不取不著為智慧第一。”



  智悲光尊者雲:“自知足者,必有舍心為佈施;一心想上師、三寶是依怙為持戒;不嗔打罵為忍辱;施等齊修為精進;修本尊觀想明顯,三寶具足一心無沉、無掉為禪定;深生空見不著實相為智慧。”



  菩薩所緣行相,不離大悲心,解證空性,是為六度齊修。灑爾哈祖師語錄雲:“無悲心而通空性者,不得究竟菩提;有悲心而不通空性者,不能解脫輪回。”因通達空見,為智慧,非悲智雙運,無能證菩提正果,悲智具足者,不舍眾生,不住涅槃,是為菩薩殊勝行,小乘人固不堪任也。龍樹菩薩雲:“勝義(般若空理)與悲心同修者,成菩提道路也。”阿底峽尊者示腫登巴雲:“勝義悲心為法藥之王,對治凡夫一切三毒重病。”又雲:“證得空性,決無三毒煩惱。如有者,只是在口頭、書上瞭解而已!真知者,已如棉花柔軟矣!究竟般若之理,是法我皆空,即空之義亦無矣。”又雲:“菩薩所行即為六度。見空性者,自然見內外受用不起貪著為佈施,不起垢心為持戒,無人我為忍辱,知法義深求無間為精進,不取外緣為禪定,不著實相為智慧。”又雲:“悲心與空性,為成佛要件。通達空性為見,見淨為定,悲空無二為戒。三者具足日常精進修學者,夢中亦能通達其義,顯現成就,或臨終顯現,或中陰身顯現,故雖不能於生前成就,亦可于中陰現時成就也。”是故說八萬四千法門,以悲心、菩提心與空性不二之理為第一,如點燈燃,非芯油等和合不成。



  康、藏有修生起、圓滿而成魔者,即不達空性與悲心等和合之過患。“有二喇嘛朝隆多大德,至門,目光炯炯。大德雲:‘汝修馬頭金剛,觀想太惡,頂上要空一點,可多修圓滿,少修生起,發大菩提心,不然則為魔矣!”此殆嫌其太起嗔心而修,不達空性也。以無菩提心即與外道法相同,以外道亦修觀想氣功,惟無皈依處與菩提心耳!是知佛道離二不成也。格西喀那巴雲:“吾人從皈依起,最勝秘密法止,如不舍世間心,即修本尊,已現瑞相,此亦為根基不固,如在水中也。”以無菩提心,不舍世間,如築宮殿於冰層,不久消沉,因得人天或墮獄,均甚危險,有謂皈依為初基,無關緊要,此為大錯。若無菩提心者,便成邪魔外道也。蓋大菩提心,當從見佛歷史及三寶功德而發,非可勸請隨喜者。自己行持,覺得瞭解般若,通空性,定得下,或得天耳等神通,見本尊等,如此境界,固是由行持精進而得,但要知道是從大悲心來。若從慢心、貪心為我心而得者,必造惡魔。



  又複當知,前五度為大悲所攝,後一度之聞、思、修三者,菩提心又何可少?如聞法為眾生而聞,如是思惟,如是修持回向,方是六度齊修,故說悲智不二,並非由此生此。以救眾生心切,聞時即思即修,此心同時而發,無初中後,不可分離。是謂行一法即遍一切法。若只隨便修持而不聞思,如上岩無手,其可得乎?比如皈依,想眾生同時皈依,為生起次第。觀六道苦,由皈依境中放光加持,為圓滿次第。再使眾生皆成本尊,並以功德回向等,為秘密法生圓二次第也。故說佛法雖深廣若海,有菩提心者,法法皆可成就,如糖無中邊,只是一味。



  阿底峽尊者,至後藏勒擋地方,有學問者三人來同辯論。尊者雲:“辯論教派,如內外大小顯密,縱講說多,皆妄念所成,人壽無常,何暇喋喋為也?”又問行持之法,尊者雲:“虛空無邊,眾生無盡,如發廣大菩提心,修二資糧,以功德回向,此為究竟行持。如只在辯論教派,或文身句義,此書本上學問,無益於人我也。”又尊者告羅雜哇(接尊者入藏宏法者)雲:“汝通曉三藏,若但從儀軌修學,恐尚不足,須要大小顯密圓融總攝而修持。謂:紅牛、犛牛、駝牛之奶,不皆可成酥耶?且諸法不能遍修,須以上師口訣為殊勝教授,戒條尤關緊切。如依此而修,則吾入藏當有益,否則汝三藏皆通,可以坐而成佛,又何須吾入藏耶?”



  行持要得清淨境界者,須從對治三毒入手。倘謂已見空性,人躡衣襟,輒怒目相向,或不以仇怨為父母者,此行持尚遠也。“博多瓦問格西登巴:‘佛法有何分別?’格西曰:‘能對治三毒,即是佛法;同乎凡夫,和乎世間者,非佛法也。’對上師有淨信,重口訣,視眾生平等,即是佛法,否亦非是。又見定戒三者,三根各別。于黑、白業果瞭然深信為真見,為下根;知內外一切法,瞭解有無空者,為中根見;通達般若與大悲無二,為上根見也。觀佛相明顯能定得下,為下根定;知悲空不二,一心不亂,為中根定;不著能所三輪,現證空性為上根定也。懺修黑白為下根戒,於福慧資糧無貪,知一切如幻,為中根戒;修一切善不求福慧,見空性,為上根戒也。以此行持無我,無妄念,一切清淨,是為初地境界。”



  又格西著述中說:“聞法要圓融攝持,獨一而修,此為最要意義。”無垢光尊者雲:“佛法如天上星、地上樹,依法而修,何時可完?但成佛法要,是在能圓融一切無二。”蕩巴桑結雲:“小貓求食,各處尋伺,依善知識揀擇,亦複如是。”此謂法門甚多,文武本尊各不同,如聞時有菩提心、四無量心者,則一切相同。思時解釋文義,如剪羊毛,次第勿亂,認清進修時,當如啞子,一切不管,無垢而修,決定得到晴天無雲境界也。仰米達果善知識雲:“聞、思、修三,應同時進趣,聞了即解,解了即修,此為最要。”如聞戒殺,想犯之必墮地獄,堅決不殺,是為圓修,亦為三圓滿。一切圓修所得者,即增上慧也。又如以油燈供佛,發願為菩提心,為眾生而供為佈施,恭敬為戒,不懼冷熱為忍辱,無間為精進,無散心為禪定,三輪空為智慧,具足六度功德回向,為菩提行。菩薩為眾生事,不求自利而自利,正如田中種穀,草亦隨生,是不求而得者,如只求草,轉失義利。故說大乘發心,一切圓滿,此為一切法究竟義,如是應知。



  巴祖仁波車求加持偈曰:



  我入大乘菩提心未生,六度齊修願行悉為我;

  與戒相違功德無所依,速生勝心求上師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