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地的布施 爾時菩提最初因,布施於
初地的布施
爾時菩提最初因,布施於彼最增勝。
證得歡喜地的菩薩,在施、戒、忍、進、定、慧、方便、願、力和智十種波羅蜜多中,只有施波羅蜜多最為增勝,並非全無其餘波羅蜜多。又,此施波羅蜜多即一切相智的最初因。頌說︰
雖施身肉仍殷重,此因能徵地隱德。這時,菩薩證悟初地等幽微的智德,也能從施捨自身內外事物的表徵明顯推知;就像從煙而推知有火等事物一樣。
下乘的布施
一如菩薩的布施是成佛的初因,而且是肯定其有幽微智德的表徵;同樣,諸異生凡夫、聲聞及獨覺的布施,也是除苦及獲得永久安樂之因。( 228b )為了開示此理,所以頌說︰
彼諸眾生渴求樂,若無財物樂不生,知諸財物從施出,故佛先說布施論。
世間人單以消除飢、渴、病、寒等痛苦,作為引生三有安樂的因。由於虛妄分別自身相續,所以才強烈貪著這種本非安樂的「痛苦暫除狀態」。然而,所獲得的安樂,只是一種痛苦暫時解除的性質而已。儘管如此,倘若沒有這些塵境──性質虛妄但能暫除痛苦的財物,他們的安樂仍舊不能產生。洞悉一切眾生心意的世尊,由於了知「不修集施福的人們,不會獲得除苦之因的物資。」因此,在宣說持戒等言教
之前,首先宣說布施。
以下所說的布施者,其布施雖不合教法,但也能產生相應的果報。為了開示布施的重要性,所以頌說︰悲心下劣心粗獷,專事營求自利者,彼等所求諸受用,滅苦之因從施生。
有些人就像奸商一樣,只施捨極少的財物,卻希求極大的財富果報,比乞丐所貪求的還要多,而且非常重視布施。
雖然他們不能像佛子一樣,純粹出於悲心,不求施報,唯享
施樂;然而,由於他們稍微擺脫了不捨的過失,且積極追求布施的功德;因此也能獲得圓滿殊勝的財富,消除令人不快的飢渴等身體上的痛苦,成為痛苦止息的因。
此外,這種缺乏悲心、專為消除自苦而熱衷於布施的人,也能獲得如下的益處)︰復次由行布施時,速得會遇真聖者,爾後永斷三有流,當趣證於寂滅果。 語云︰「善士常至施主家。」信樂布施的人,因為布施的機緣,將會遇到聖者,並從聖者所開示的教法中,了知輪
迴無益,而現證無垢的聖道,破除無明,息滅痛苦,斷捨無
始以來生死輾轉相續的輪迴之流,以聲聞和獨覺乘而般涅槃
。因此,非菩薩行者的布施,也是獲得輪迴和涅槃樂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