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巴仁波切:轉化困難為菩提道】
【梭巴仁波切:轉化困難為菩提道】
視不理想的情境為 理想的,是最有效訓練心智的修持,是轉苦為樂的方法。
赤絳仁波切尊者曾闡釋,在此末法時期,轉困難於菩提道,有極大的利益。
在此末法時期,修行上有著許多無可避免的障礙。某些問題是我們必須會經歷的,也無從選擇,例如疾病。在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將這不想要的困境轉化,成為有利且必要的情況。如果不能在一切順逆境中都這麼做,就有退轉佛法的危險。例如,人便很容易在富裕時,喪失修持佛法的可能。
有一修心的偈頌說:
富裕並不好;貧窮其實更好。如果貧窮且遭遇困苦,則你能成就佛法。乞丐身是修持佛法的目標。
許多傳承的喇嘛,如密勒日巴尊者等,以苦行的生活成就正覺。聽起來上面的教示,像是說必須作真正的乞丐一樣,但事實並非如此。重點是要斬斷世俗的攀緣---所有成就佛法修持的障礙之源。
另一偈頌如下:
受讚美並不好;被批評其實更好。舒適並不好;不舒適其實更好。若得到舒適,是在耗損前世所累積的善業;而經歷困難卻是上師的加持。
獲得名位或擁有高權時,同樣也有退失佛法之虞。處於所謂的如意境,也就是所謂的快樂人生時,也有可能會退轉佛法的顧慮。這是因為擔憂失去這些擁有的如意情境,也正好就在退失佛法的危險之中。但相對的,身處逆境一樣也有迷失佛法的可能。這使得修持神聖的佛法非常困難。所以無論遭遇順境或逆境,都應該要能夠轉化它們,使其不能危害自己在佛法上的修持。
遇到問題時,想著:「這是上師的加持,這樣可以除去我的惡業,清靜我的業障,並且幫助我在大乘轉念上訓練我的心智,使我能為眾生成就正覺。困難給我機會發展我的心智。」
把一切受到的傷害當成問題,反复思惟它是怎樣的一個問題,並因此而煩心,這樣無法止息自己的苦。因為是思惟方式使遭遇化為苦惱,那麼便只有另一種思惟方式能止息苦和不快樂的心,那就是要能認識及詮釋自己的遭遇非苦,而是樂。
因此,每當問題出現時,應心生歡喜,視之為啟發內心菩提道的幫助,遇到阻礙時,要心生歡喜,立即想著:「這看似障礙,但對我來說不是,其實它能助長我啟發內在菩提道的證悟。」如此的訓練自己,使得在逆境中都能心生歡喜。
遭遇不幸時,運用善巧的方法極為重要。換句話說,每一痛苦的經驗都是可以觀修的。不同的問題,運用不同的法門,如此善用妙法,所有的苦都可以與善結合。所有苦的經驗都變成善了。
Pict: Osel and Lama Zopa Rinpoche at Kachoe Dechen Ling, USA July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