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一偈‧勝七寶布施 淨空法師
受持一偈‧勝七寶布施 淨空法師
《金剛經》最後的結論非常重要。此經愈往後愈精采,最重要的義理都在後半部,尤其這個結論不僅是本經的結論,實在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講般若經的總結。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般若就佔了二十二年。若以序、正、流通三分來看一代佛教,「般若」即是整個佛法的正宗分,是世尊一代時教的中心。此結論不但是般若的總結,可說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總歸結,就是本經末後的二句一偈。
梁昭明太子將本經分為三十二分,也等於是分科判教。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古來大德看法不一。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實在是為了讀誦、研討方便,姑且不論是不是恰當,但確實很方便,因此三十二分的本子流通很廣,最後一分就是全經的總結。這一段經文一開端,世尊叫著須菩提。凡是經典上佛叫一個人的名字,下面必有重要的開示,用意在提醒大眾注意,這是常識。
佛說,假設有一個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布施。這個數量不可思議,『阿僧祇』是古印度數字單位,這個單位在現代稱為天文數字。以此為單位,有無量個阿僧祇。不但無量,還是滿足無量阿僧祇世界的七寶。單講一個地球上的七寶,就已經無法估計。
經上講的世界,是指一尊佛的教區,一個大千世界。近代黃念祖老居士提出新的看法,他認為現在發現的銀河系不是大千世界,而是一個單位世界。要是算單位世界,則大千世界之大就不可思議。通常一個小千世界裡,有一千個單位世界。換句話說,一千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如果依此算法,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大千世界。
『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布施;這種布施的福報多麼大?實在是不可思議。有不少同修想布施修福,即使拿整個地球上的財寶去布施,也小得可憐!佛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善』的標準,依《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三福』,應當要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的善男子、善女人。從這個基礎,再加上『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即是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大乘經上的善男子、善女人,又要加四句:『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本經是大乘經,要將此三福十一句全都做到,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大小乘經典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有標準的,不是隨便說的。
『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心。我們現在學佛,皆是非常難得的好人,可是必須認清世出世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要有能力辨別,才是覺悟的人。佛經上常說「愚癡」,就是顛倒,把假的當真的,把惡的當善的。不但大的問題不能辨別,甚至最小的利害關係都不能辨別,這是經上常講的『可憐愍者』。我們自己有沒有認真反省過,是不是真正可憐,有沒有真的發菩提心。
記得我念小學二、三年級時,因為頑皮,被老師教訓、挨了打,還要罰跪,當然眼睛都哭紅了。回家之後,父母一問,知道被老師處罰了。第二天,父親帶著禮物去拜訪老師,感謝老師的教誨。我看了這個樣子,以後再遇到老師處罰,回家一句話都不說。現代的教育變了,小孩要是被老師懲罰了,家長就會到警察局去告狀,還要打官司,所以現在做老師的不敢教學生,再也見不到嚴師的認真管教。現代師道沒有了,是這一代眾生的悲哀,少年沒人管教,不是好事。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訓是文言文寫的,現代人看不懂;佛菩薩的慈悲教導,經文也看不懂,怎麼辦?我們要深深反省,應當覺悟!
佛又說『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縱然不能受持全經,『乃至四句偈等』。經中任何四句都可以,不一定指末後一首偈。「受持四句偈」,關鍵在「受持」。『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此句經文非常重要且肯定,若能理解奉行,所修的福報,就超過以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布施的人。確實超過,一點也不假。
『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而不喪失。『受』包括對於經典的意義能正確的理解;同時能把經義應用在自己日常生活中,且生活在金剛般若智慧之中,這種福報多麼大!世間人福報再大,他還是生活在煩惱裡,怎能相比!有煩惱的人,前途一片黑暗;具足金剛般若智慧的人,前途無限光明。『受持』就是依教奉行,完全在生活中做到。如釋迦牟尼佛表演的穿衣、吃飯,皆是金剛般若。處世、待人、接物,點點滴滴全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的起用。這才是「受持金剛般若」,過著金剛般若的生活。
『為人演說』,演、說是兩樁事,用意皆是教化眾生的。『演』是表演,做好榜樣給眾生看,令一切眾生嚮往、羨慕,因而發心學習佛法;『說』是說明,為人解說。眾生看見你的生活這樣幸福愉快,一定來向你請教,因而將佛法介紹給他們,使他們也能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法是「師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學」是學生來求學;你不求,我就來教你,這是錯誤的。我們要做出好樣子給人看,這就是緣,就是介紹,就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