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6/7

益西彭措法師

決堤的洪水



有人會想:用個手機沒那麼嚴重吧!你的說法是不是杞人憂天呢?



這是你沒有好好觀察業力增長廣大的規律。尤其現在這個時代,科技每到一個新的階段,在短短時間內,就會造成社會人心的巨大裂變。它有很快速的連鎖反應、惡性循環和大面積的傳染效應。



舉個明顯的例子來說,中國到了七十年代後期才開始出現電視,不到十年,電視已經普及到家家戶戶。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家裡有一台電視給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電視裡有很多精彩節目,一打開電視就知道世界各地的情況,那時候,在人們眼裡電視是人類的一項傑作,把它當寶貝一樣看待。



我想當時如果有人說電視是魔王,肯定會遭到人們的一致反對。不是看成是瘋子的語言,就是認為這個人是死腦筋,思想落後,一點不知道緊跟時代。



後來電視的發展非常快,而且信息量高速增長,從一個頻道增到三、四十個頻道,從兩三種節目增長到成百上千種。經過幾個月的串習之後,人就乖乖地成為電視的俘虜,每天晚上都是守在電視機前,它讓你笑,你就笑;它讓你哭,你就哭;它讓你憤怒,你就憤怒;它讓你唱,你就唱;它讓你貪,你就會貪。





可憐的人,就這樣被一種虛幻的假像所擺佈,喪失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喪失了一顆純潔無染的心。而且,發展到不看電視就無法過日子的地步,多少人一生大量的時間都是在電視機旁邊度過的。人一生的時間是那麼寶貴,本來可以做很多對人類有意義、或者弘法利生等等的事業,一有了電視,就讓人的心散亂成性,我們知道,事業來自精神,而電視就是一個食精氣鬼,它會讓人的心誌發生很大改變。有的時候真的難以想像,一種物質的魔力有這樣大的力量。



在電視進入家庭之前,人還有自己正常的生活,還有時間進行獨立的思考,包括家人、朋友在一起相處的機會多,人和人之間有交流、有人情,總之生活有一種淳樸、安靜的氛圍,人本性裡的東西很直接地流露。



但是電視看多了、看久了,人的淳樸、善良等等就會逐漸消失,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現了明顯的電視中毒症狀。比如,人變得只願意看電視,而不習慣也不願意和人交往了,人和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越來越少了,電視在指導人的思想、行為,而包括父母親、老師的話根本不起作用。各類小丑都在電視上散佈貪嗔癡的言論,公開顯示人性醜陋的一面。



人跟著電視很快就學會了虛偽、學會了欺騙、學會了放縱煩惱,各種奇奇怪怪的行為、各種奢糜的生活方式,各種暴力、色情的節目,不斷毒化人心。造成人情冷漠、人心邪惡,社會風氣、道德水準迅速滑坡。



數以億計的人最後都在電視前迷亂了、淪落了,喪失人類最可貴的本有天真、良知和智慧的功德。



不知大家觀察過沒有,對電視上癮的人,總是呆呆地坐在電視機前,你問他:為什麼你不管節目是好是壞,天天都要看呢?他會說:這就跟吸煙、喝酒、看報紙一樣,我已經養成習慣了,我離不開電視了。他的答案就是這樣的。



所以一個好好的人就會完全被電視控制、愚弄,被虛幻的光影埋沒、毒害了。所以才十來年,回頭再看,末法時代的業力太重了,一個小小的電視已經把全世界的人都一網打盡,幾十億的人都已經迷進去了,這種共業一旦形成潮流,就成了無法收拾的局面。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完全可以看到,業增長廣大的現象。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應該懂得防微杜漸的道理。在一種不良因素剛剛露出苗頭的時候,就要迅速切斷。不然等它發展成氣候,就無法控制了。這就像一點毒素侵入體內,如果不能迅速遏制,那麼很快就會漫布全身,把人毒死。



目前人類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它的染污信息量、影響面和對人的危害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電視。我們應該觀察到,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怕的染污源,這是一個能讓相續毀滅的最高危地帶。如果按這股趨勢發展下去,最終人類會斷送在網絡上。所以處在這種形勢下,每個人都要好好思考一番。



用手機、上網是初學者修行的大障礙



比如,我們在學過一段法義之後,特別重要的是自己下來時要反反复复地思維,把聽到的法義融會貫通,真正消化在自己心裡。



那麼思維就需要有安靜的環境,在沒有人的寂靜地方,遠離人、事的干擾,才能靜下心來心緣在法義上,從方方面面作詳審地觀察。尤其是那些甚深的法、微妙的法,這樣殊勝、微細的內容,對心態的要求更高。



如果心力不集中,連在心裡憶念一下都不可能,不用說深入展開,更不用說集中思維的火力突破難關。所以說大概略略的講一點,聽一點,說一點,這些法義好像沒有什麼大障礙、不能趣入的感覺,但是講的法深一點、微細一點,那麼這些內容必須要心力集中,不是散散亂亂的狀態當中能夠深入,能夠通達的。



如果我們使用手機,或者在家里安電話,和外界有很多聯繫,那在思維的期間,來一個電話就會把思維的法徹底打斷。等到通完電話,反觀一下自己的心就知道,心識早已移動了成百上千次,再拉回來需要作很長時間的加行,才能安下心來繼續思維。如果在一個下午當中,連續來過四、五個電話,那整個下午已經七折八扣,什麼思維也作不到。假使在談話時動了煩惱,那麼有可能一整天都處在不寂靜的心態當中,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但是很多人還意識不到說話和心態有極密切的關係。口一動,心就在動。只要口沒緣在法上,語言就不寂靜。語言不寂靜,心就不寂靜。不需要多久就會讓心態發生很大的改變。比如,有時我們念誦、修法,作得很精勤的時候,心會出現安祥的狀態。但是一打電話,說了世間的雜語,這些覺受很快就會消失。所以大家要記住“話說多了心就會散”。



《長阿含經》中說:“出家修道,諸所應行,凡有二業,一曰賢聖講法,二曰賢聖默然。”佛陀也告訴弟子,修道人在語業方面,要么講經說法,要么默然用功。但是有了手機確確實實是增長綺語的因緣。這個地方,大家一定要觀察清楚。手機是什麼呢?手機就是提供你隨心所欲說綺語的造業工具。如果我們不用手機、不在家里安座機,只是有重要事情的時候才使用公用電話,這就是很好的保護心相續的做法。因為這樣就約束了我們的心,無形之中控制了綺語和由語言滋生的黑業。



相反來講,一般有了手機、有了座機,就給綺語大開了方便之門。我們知道,造業的工具是形成業力的重要因素。比如,殺生習氣重的人,禁止他帶槍、用槍,就是切斷他造殺業的途徑,如果放任他帶槍,他一摸到槍,就想去打獵,就是這樣一個道理。用手機也是這樣,自從手機普及之後,人們隨身帶著手機形影不離,上車時打手機,下車時打手機,排隊時也打手機,甚至上廁所時也打手機。



手機造成的結果就是口業加倍地增長,甚至人失去了自控的能力,散亂心非常嚴重。所以,如果在一個清淨道場開許僧眾使用手機、家里安座機,打成習慣了,手機肯定是天天放在包裡、塞在身上,一出經堂的門就拿出手機這是肯定的,一拿出手機來就邊走邊打,打慣了,就成了外表上是個出家人的形象,裡面是在家人的相續,這就徹底失壞了出家的意義。



有人談到打電話對他修行造成的影響。他說:有一天,我正緣著一段法義,思維輪迴的過患。一想到自己無始以來沉淪在生死苦海當中,內心變得沉重,很悲哀。這時來了一個電話,我說了一些世間話語。我放下電話再反觀自己的心,悲哀的心情早已離我而去,樂執的顛倒又重新覆蓋了我的心,以後我沒有生起過那樣的善心狀態。



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對初學者來講,最好不要和世間的雜染因緣接觸。大家要觀察這其中的道理,這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心和心之間,有相互的作用。對方的語言可以直接影響自己的心態。我們和世間人接觸多了,他說的、想的多數是和修行無關的內容,而自己是個初學者,相續裡的世間習氣很重,所以一談起來,大多數變成增長貪嗔癡的世間語言。



比如說,你在修出離心、觀輪迴是苦,再再地觀修所緣境,心態就會開始向厭離的方面轉變。但是如果在剛出現微弱的變化時,又打電話談論輪迴享樂的事,就成了毀壞修法、讓覺受消失的因緣。



我們談世間的話題時,興趣勃勃,貪執心現行得很強,不知不覺當中修法所出現的那點火星就會被顛倒分別的大風吹滅了。或者,我們經過幾天地持咒專修,心態上出現一點清淨的狀態,一打電話和家里人聯繫,動了感情,馬上情緒就變得雜亂。或者,我們在和可愛的對境通電話時,容易動貪心;在和不可愛的對境通電話時,容易動嗔心。而且,隨著交談世間法,會生起各種各樣的不清淨心態。



我們持咒、念佛需要護好口、護好心,不然就沒有多大的效果。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在通電話時動了貪嗔,或者散亂、放逸,隨後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當中,這些煩惱的心所一直起作用,結果數量上看起來念了不少,其實要找兩三句念得清淨的也沒有。



連打電話都是這樣,何況在網上散亂呢?一個人在網上散亂,只見到他相續裡的染污念頭起伏不斷,下了網就會發現身心已經受了很大的染污,這樣還沒修到一點佛法的東西,已經虧了一大半,到哪一天才能真實得到佛法的受用呢?非常非常困難啊。



總之,我們要知道,打電話最容易受感染,對方是什麼樣的心態,談的是什麼話題,心一和它同步,就開始被轉了。我們也要知道,現在真實修行的人不算多了。即使是佛教徒一般口裡也不會去談佛法,不會去說苦、空、無常、無我等等,多半願意談世間的雜話,所以打電話只會障礙修法。





下面做一個小結:



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叫做修,然後才明白在實修時用手機是背道而馳的顛倒行為。什麼是修呢?就是要讓心持續安住在善所緣上,綿密地護持,不讓它間斷,這個就是真正的修。如果我們相續當中沒有顛倒心,那也用不著修行。修行就是要把顛倒的心轉成不顛倒,這要用很大的功夫才能真正奏效。這個顛倒心是指我們是不自在的,我們是隨著自己的心轉動,而心又是跟著煩惱等的障礙發起罪惡,修就是要讓心隨自己自在,能按自己所想那樣,安住在善所緣當中。



現在看清楚這個所緣,這裡有兩方面,一種是修法的善所緣,一種是違背修法的惡所緣。如果我們能把所緣境換成所修的善所緣,久而久之,就可以改變原來的心理習慣,這樣才能生起修量。為了達到這一點,就要在安靜的環境裡,不受外緣干擾,持續地串習。就是下座的時候,在行住坐臥四種威儀當中心裡也要盡量緣著所修的內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打個比方,一壺水要燒到一百度才能開,如果中間燒燒停停,剛有點熱又冷卻,這樣燒到哪一年才能燒開呢?同樣的道理,如果用手機和外界聯繫,心一換所緣境,所修的那一點,很快就會消失。



由於這樣的原因,修行人安住寂靜處、不用手機、不安座機、不上網是決定修行成功的極為關鍵因素。佛在《正法念處經》當中說:“精勤修行,則得見諦,是故應當曠野寂靜,一心正念,離於一切多語言說,一切親舊知識,來去相見。”(佛說,精進勤奮地修行就能見到真諦。





所以應當在空曠寂靜的地方,其它世間的想法完全放下來,只是一心正念,遠離一切多語多言,也遠離一切親友、過去曾經認識的人,又遠離一切交際應酬,互相串門、閒聊等等。)



佛在《阿含經》當中也說:“乃至成就三明,滅除暗冥,得大智明,皆由精勤修習,樂靜獨居,專念不休之所致也。”(乃至成就照見過去、現在、未來諸法的三種明,滅除無明愚暗,得到大智慧光明,都是精勤修習,歡喜寂靜獨處,專心致志、持續不間斷而造成的。)佛又在《遺教經》上說:“心者制之一處,無事不辦。”(能把心專注地投入在一個地方,沒有事情成辦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