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3/7/9
問:談空是否為大手印法所獨有? 第
問:談空是否為大手印法所獨有?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答:空法是佛教的根本,在談智慧度的“般若波羅蜜多經”中,有從不同觀點對空的詳細分析,舉出空的十八面來協助我們瞭解現象空及心空。
日本佛教及藏傳佛教,都強調空義,強調在禪觀中證空,同時也都念誦(屬於“般若經”的)“心經”。語言雖不同,基本概念則皆是:“無眼、耳、鼻、舌、身、意。”這句話否定了我們個方面的經驗的究竟真實性。表面上看,這似乎荒謬可笑。一位顯然是六根具足的比丘竟然一本正經的說他無眼、無舌、無耳。他在說些什麼?
想一想夢境就知道了,夢裏我們能聽、能看、能嘗、能嗅、能觸、能思,但並沒用感官。心轉搖感官的經驗,而又未牽涉到感官,人一醒,夢境即消。醒後,我們把所記憶的夢境視為心造。若將此分析延伸至醒時的情況,我們就會瞭解一切現象和經驗,本質上皆如夢境,因其也與同樣的虛幻之性。修禪觀時,我們若對空性,,及對意念與煩惱的無實性,沒有基本的認識,那就會遭到很多困難。此即為何佛陀要說智慧度法,以及為何“般若波羅蜜多經”迄今仍為人所念誦。
試想修觀音觀。在觀觀音身相時,我們觀想自己現觀音身。當我們躺下睡覺時,觀音菩薩是否也躺下睡覺?修觀者若將所見之相當作真實自有,就會自找麻煩,產生這類問題。然而,一旦了悟心空,這種困惑即無由生。空不會起來,也不會躺下。空不受任何限制。了知心本是空,即能於用心方面得大自在。
“心經”以咒結尾,“德雅他 嗡 嘎諦 嘎諦 波羅嘎諦 波羅僧嘎諦 菩提所哈。”是為一般般若波羅蜜多咒,能息一切苦。此咒將證空的經驗濃縮為套語,揭示證空之義:因已見心及心之感受本來是空,故苦無所依,不能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