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持頂果欽哲仁波切 對 帕當巴‧桑傑的《修行百頌》論釋 51

在空性的狀態中,揮舞純然明覺之矛,
聽瑞的人們啊,
這種見地是不受一切所困的。

你的見地應該如同天空般崇高浩瀚。純然明覺一旦在心的空性中顯現,就不會再被負面的煩惱遮蔽;負面的煩惱反而會成為純然明覺得莊嚴寶飾。對見地的了悟是一種不變的狀態,沒有所謂的生起、停駐或止滅;在這種狀態之中,純然明覺觀察起心動念,如同一個平靜的老人觀看嬉戲的孩童。迷妄的念頭不再能夠影響純然的明覺,如同一把劍無法穿刺天空。

佩達佈對密勒日巴尊者說:
當我觀修海洋的時候,
我的心非常自在。
當我觀修波浪的時候,
我的心紛擾不安。
請教導我觀修波浪!

偉大的瑜伽士密勒日巴回答:
波浪是海洋的活動。
讓波浪在海洋的浩瀚中自行平靜下來。

念頭是純然明覺得戲耍。念頭在純然明覺中生起,然後又消融於純然明覺之中。去認清純然明覺是念頭的來處,即是去認清你的念頭從來沒有所謂的生起、停駐或止滅。到了那個時候,念頭就無法再擾動你的心。

當你追逐念頭的時候,你就像一隻追逐一根木棒的狗;每當木棒被丟擲出去,你就追著跑。但是相反,如果你檢視念頭的來處,你將會了解,每一個念頭都在明覺的虛空中生起消融,沒有引動其他的念頭。你要像一頭獅子――不去追逐木棒,而是轉身面對那個丟擲木棒的人。你只能對著一頭獅子丟擲一次木棒。

為了攻下心性這座非造作的城堡,你必需追本溯源,認清念頭的來處。否則,一個念頭會生起第二個念頭,然後生起第三個念頭等等。很快的,你將被緬懷過去和計畫未來所困,而當下的純然明覺就完全被遮蔽。

有一個故事關於一個修行者,在戶外用供奉在佛堂上的米粒餵養鴿子的時候,突然想起在他虔誠投入佛法之前,曾經擁有無數的敵人。這個念頭在他心中生起:「現在我的門前有如此多的鴿子;如果我當時擁有那麼多的士兵,我就能輕而易舉地殲滅敵人。」

他深深陷入這個想法之中,使他無法再控制敵意。他離開隱居的處所,募集了一群傭兵,前去征討先前的敵人。他從此所造作的惡業,全都起始於一個單純的望念。

如果你認清念頭的空性,而不去鞏固強化你的念頭,那麼每一個念頭的生起落下,都將使你對空性有更明晰、更深刻的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