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輪圖的起源 祈竹仁波切《生死之輪
生死之輪圖的起源
祈竹仁波切《生死之輪》
衲由今晚開始一連數天,應求為大家講述有關西藏佛寺中常見的生死之輪繪畫的種種。為了能得到最大的聞法利益,聽者應在聽法前思維:「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我必須成佛;為了成佛,我必須學習成佛之道;故此,我現在要好好地聽受佛法!」
生死之輪,藏文中稱為「輪迴之輪」(Sipay korlo,梵語Bhava-chakra),但西方人稱它為「生死之輪」或「生命之輪」(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註:漢傳佛教中稱其為「五趣生死輪」、「五道輪」、「生死輪」及「十二緣起圖」)。這種圖畫,我們常常會在西藏寺院的外牆上見到。對佛法不理解的人,只會以好奇的目光欣賞它,卻不知道這幅畫其實蘊藏描述眾生生死輪迴、受苦及脫苦的教法在內。
在佛法上,我們必須注重傳承。既然我們要修佛法,就當然必須謹慎地決擇甚麼是佛所開示的法、甚麼不是佛所開示的法、甚麼是有傳承的正法和甚麼是似是而非、某些人自創的無傳承「佛法」!換言之,我們不要大意,必須確定自己所聽、所學、所修的法的而且確是佛陀所開示的。為這個原因,衲現在先講一講生死之輪圖的傳承,亦即這種圖畫的來源。
在佛陀於人間示現的年代,在印度的中部摩揭陀國(Magadha,中印度當年十六大國之一,即今之Bihar近佛陀成道的地方),有一座城叫做「王舍城」(Raja Girha,佛陀最常說法之處,即今之Rajgir,城境內有一山稱為「靈鷲山」,即佛陀開示《般若心經》的聖地)。摩揭陀國王舍城的國王名為「頻毗娑羅王」(Bimbisara,亦譯作「影堅王」、「形牢王」、「瓶沙王」及「影勝王」等)。這個國王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他不但是第一位皈依佛陀的國王,佛教史上的第一座精舍 — 竹林精舍(Venuvana) — 亦是由這位國王所供養予僧團的(註:見《因果經》中記載)。在印度有另一個大城,名叫「勝雲城」(Rauruka),此城則有一位稱為「優填王」(Udrayana,亦譯作「優陀延王」及「烏扎衍那王」等)的國王。上述的兩位國王,是甚有交情的朋友。頻毗娑羅王在現在所說的典故發生時,早已皈依了佛教,而優填王則未信佛教,亦未見過釋迦牟尼本師。
王舍城與優填王所管轄的地方,堪稱國富民強。兩個城之間常常有商人來往作買賣,兩位國王就常常托來往兩地的商旅代捎書信及禮品予對方。在多次互相送贈了珍寶及上等布料後,優填王把一件鑲滿了各種寶石的珍貴鎧甲贈予頻毗娑羅王。這套珍貴的盔甲,不單鑲滿了多種寶石,更有防火、防毒及護身的功能,所以它價值連城,令當時的見者讚嘆不絕。在收禮後,頻毗娑羅王召集了大臣,向他們說:「這麼貴重的大禮,朕應當如何回禮呢?朕必須以一件同等的厚禮或更有價值的禮品回贈,你們快幫忙想一想吧!」各大臣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但這些建議都不太恰當,令國王傷透了腦筋。這時候,一位屬婆羅門階級的大臣開口說:「我王!三界之中所有珍寶也比不上佛陀!佛陀現正在我們國境中駐錫,我王何不以佛陀之身相作畫回禮呢?這份禮既吉祥,且又能令優填王積聚福德!」,頻毗娑羅高興地決定:「就這樣辦吧!」
在佛陀聽到頻毗娑羅王的要求時,祂在應允之餘,還授記說:「優填王見畫時,將生大信心及見諦!」在畫師為佛陀作畫時,由於佛陀的聖身自然放出光明萬丈,又因畫師出於敬心而未敢直望佛身,繪畫便變得極難進行下去了。後來,佛陀把自己的身影投在畫布上,由畫師依祂的身相比例勾劃身形,再為佛畫上色。畫師又依佛之開示,在佛身相圖畫下,加上了開示皈依、三學、六道生死輪迴及十二因緣教法的生死之輪圖。這幅布畫,被塗上香料而包於上好的絲布內,再放入一個金盒之中。金盒又被放在更大一點的銀盒中;銀盒又復被收藏於更大的紅銅盒中。頻毗娑羅王寫了一信,派使者把信交予優填王,請他在城中張燈結綵,再由大象、步兵及戰車等四軍陪同,出城十一哩恭迎佛畫。這幅包裝好了的佛畫,便被供在一匹大象背上,送到了在其城境外恭迎的優填王手中。
本來不信佛的優填王在恭敬地展開佛畫後,便仔細地觀看圖中的內容及參想畫中偈文的內義,同時亦在心中禪思十二因緣的順逆流轉過程、四諦及六道輪迴之苦。由於佛陀的加持、優填王的過往善業力及因緣成熟,優填王在當下便證得了阿羅漢聖人的預流果位境界(註:一種修行的境界)。此後,這位國王為佛教亦作了極大的貢獻。他的生平故事,可見於《大藏經》中的戒律教法等典著中(註:漢文《大藏經》中之《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阿含經》及《四分律》等,俱有有關優填王之章句片段)。衲在幾年前曾往印尼的浮羅布多(Borobudur)大塔朝禮,留意到塔上的石刻中亦有極多有關此王生平的雕刻圖像。
由上述典故可見,生死之輪圖並非西藏人的發明,而是源自古印度佛陀的時代(註:在印度阿旃多石窟第十七號窟殿中,便存有古老之生死之輪圖像)。在優填王看畫證道後,古印度的佛教寺院(乃至後來的藏傳佛教寺院)便開始有把這幅畫繪於寺門外的傳統,以令來訪或路過的人見畫而心念畫內含藏的教義(註:見漢文《大藏經》之《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十四:「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是故我今敕諸苾芻,於寺門屋下畫生死輪…應差苾芻於門屋下坐,為來往諸人婆羅門等,指示生死輪轉因緣…」及《釋氏要覽》卷三:「毘奈耶云:給孤長者造寺後作念若不彩畫,便不端嚴,即白佛。佛言,於門兩頰…次一面,畫五趣生死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