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種辯才(八種功德藏)



全知麥彭仁波切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其實,凡夫人也好,或者一般的眾生,因為每一有情都具有佛性的緣故,下面所講的八種辯才都可以開發。但是,很多眾生因為因緣還沒有成熟,八種辯才就一直在自己的覺性或如來藏當中秘密保存著,並沒有開發出來。如果我們完全遵循前面所講的以四理抉擇二諦並依靠四依,通過這種方式對佛法的道理完全明白之後還實地修持,以這樣一種因緣,那每一個人以前根本沒有顯露出來的八種辯才就很容易開發出來。



  很多人說:給我加持一下,讓我馬上開智慧。其實,光是吹一下氣就馬上開智慧,這有一定的困難。如果你真正想開智慧並獲得辯才,那就應該勤奮努力學習我們前面所講的這些道理。眾所周知世間有很多高僧大德和成就者,其實在他們的成就前面都有一些不同的因緣,這包括我們學院裡面的一些法師以及修行境界比較高的人。為什麼他們有這個境界呢?這是因為,他們在因地的時候,或在求學、修學的時候,對這些法門就特別重視,最後自己內心當中非常隱蔽的奧秘就自然而然開發出來。但這樣的因緣關係很多凡夫人或世間人根本不明白,不信,即使我們在對佛教毫無信心的人面前講半天,他們也不一定能理解。如果真正對佛法有信心、有因緣,這樣的人知道這個因緣關係之後,他就會努力,最後也能通達這些法理或得到這些境界,以此就能對如來的教法生起不退的信心。



  那八種辯才指的是什麼呢?其實,在麥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門》當中八種辯才講得比較細,這裡只給大家簡單講一下。在麥彭仁波切的傳記和祈禱文當中都講到他老人家已經獲得八種辯才,的確,很多傳承上師已經獲得這八種功德藏。這八種辯才在佛陀所講的《方廣大莊嚴經》裡面也講得比較廣,《解義慧劍論釋·普照佛教之日》裡面譯為《廣大遊舞經》,漢譯是《方廣大莊嚴經》。辯才也叫功德藏,八種辯才就是八種功德藏。



現前聞思義,不忘正念藏。



  意思就是說第一種辯才是指,在上師善知識面前聽聞顯宗密宗的一些教法之後,對它們全部念念不忘,記得清清楚楚。《方廣大莊嚴經》裡面說:“念藏,無忘失故。”在傳承歷史當中有這樣的情況,有些大德在求學的時候並不是很聰明,但後來只要見了就能記住,這種上師也比較多。這是第一個辯才正念藏。



彼彼深廣義,盡辨智慧藏;



  意思是,我們所聞思的對境包括在甚深和廣大法門當中,甚深是指空性和四法印,廣大是指五道十地所攝的一切法,對這些法門全部都能辨別、通達就是第二個辯才。《方廣大莊嚴經》裡面第二個辯才叫慧藏,說:“善能分別諸法相故”,也就是能夠善巧辨別一切諸法的相。當然這個相與剛才所講的一樣,是指甚深和廣大的所有相。其實具有這樣功德的上師也比較多,比如麥彭仁波切的《中觀莊嚴論釋》就是解釋甚深和廣大法門的殊勝論典,故可推知:如果他沒有通達這樣的法藏也就不可能了達這樣的境界。



所有經續義,通達了悟藏;



  第三個叫了悟藏,也就是對所有的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顯宗三藏十二部經、密宗四大續部(分開來講,大圓滿就有十七大續部,大幻化網也有十八大單劄續。)全都通達無礙。我以前經常這樣想,法王如意寶不管是講顯宗還是講密宗,全都瞭若指掌,確實已經真正通達了了悟藏。在《方廣大莊嚴經》裡面這叫智藏,且有這麼一個教證:“能了諸經義故”,也就是能明瞭諸經的意義。



無餘所聞義,不忘總持藏;



  第四個藏叫總持藏,是指所聽聞的意義一點也不忘記。這裡的“總持”指陀羅尼,包括忍陀羅尼、法陀羅尼、義陀羅尼和能加持密咒陀羅尼。實際上,如果以前聽聞過的,不管是法也好,或者說任何一件事情,全部都能記得清清楚楚,那就說明已經獲得了這種不忘陀羅尼藏。



  有些人佛法方面的陀羅尼比較差,而世間法方面的陀羅尼卻非常好。我那天遇到一個老鄉,他對世間法方面的記性就相當好,他說:那個時候是21歲的第3個月,我跟一些朋友住在某地方,當時有這個人、那個人,他說了什麼話、我說了什麼話。我算了一下中間已經過了好多年,如果他不是在吹牛的話,那他的記性的確非常好,就好像得到了世間的不忘陀羅尼一樣。但佛法方面卻不行,我問了一下:你們最近聽什麼課?他說:某堪布給我們講《大圓滿前行》。“《大圓滿前行》講到哪裡了?”昨天的課他也不知道講到哪裡。可見佛法方面的陀羅尼沒有,因為昨天講的法今天就忘了。



  總持陀羅尼在《方廣大莊嚴經》中叫陀羅尼藏,經雲:“所聞皆能持故”,當然這個佛經是漢文,藏譯和漢譯有些地方還是稍微有一點差別。



  大家也清楚,佛陀在世的時候宣說了很多法,很多班智達和聲聞緣覺都獲得了不忘陀羅尼的緣故,他們全能記住,佛陀圓寂以後他們就依此而結集佛經,當然佛陀生前就已開許。那個時候並不需要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答錄機、MP3、 MP4,他們使用的是“MP1陀羅尼”,可見不忘陀羅尼很重要。



  但很多人都不行,沒有不忘陀羅尼,今天早上四句話背得清清楚楚,吃了早飯以後就全部吞下去了,就沒有了,傷心得不得了。又開始背,背背背,背完了以後,沒有多久又忘了。現在外面很多人,《佛子行》背完了以後就忘了,自己也很傷心。跟外面的人相比,我們這裡的很多道友背《佛子行》一點困難都沒有,其實背書也有竅訣。外面很多人,“啊,我們已經背會了《佛子行》,什麼時候考試?”就特別驕傲。但我們這裡背三四部論典的人也從不驕傲,大家都覺得背三四部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也算是一種不忘陀羅尼。



善說令眾生,滿足辯才藏;



  第五個叫辯才藏,也就是說這個人所說的符合實際道理的一些教言、善說能令許許多多的眾生生起歡喜心,能讓眾生心滿意足並完全明白。有些上師傳授佛法以後,大家心裡都有不同受益,很歡喜,也很滿意,這也是一種辯才陀羅尼。在《方廣大莊嚴經》裡面這叫辯藏,說“能發眾生歡喜心故”,也就是眾生通過他的語言確實能生起歡喜。當然這種歡喜是在法義上的法喜充滿,並不是世間上今天的舞跳得很好,大家都讚歎、鼓掌,自己也很高興,這種歡喜是指內心當中的收穫:真正對佛教符合實際的道理生起定解。比如我們講煩惱的過失的時候說貪心和嗔心的過失,大家從內心當中認為貪嗔煩惱的確有這個過失;講解脫功德的時候,大家的確認為從三界輪回當中逃脫出來有這個功德,諸如此類從內心當中生起符合實際真理的歡喜心就叫做辯才陀羅尼,這是第五個。



妙法大寶庫,普護正法藏;



  第六個是指護持正法。正法是指從內心當中生起對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佛法的正見和信心等證法,以及三藏十二部等教法。對這樣的佛法有些人真的願意護持、弘揚,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願意保護珍貴的佛法如意寶,這就叫做正法藏。在《方廣大莊嚴經》當中這叫得正法藏,說“守護佛法故”。



三寶之種族,不斷覺心藏;



  第七個叫覺心藏或菩提心藏,意思是三寶的種性不間斷,實際上就是繼承如來的家業。如來傳下來的,不管是菩提心也好、智慧也好,或者是善心,這些佛陀相續當中的功德在每一個眾生的心裡面一點一滴傳下來,就叫做繼承如來的遺教。然後是守持正法,最後是培養僧眾或保護僧眾。其實這都是繼承三寶的種性,不間斷三寶的種性就叫做菩提心藏。《方廣大莊嚴經》說:“菩提心藏,不斷三寶種故。”



  的確,像高僧大德那樣的菩提心藏我們現在恐怕沒有,但我想比較相似的菩提心藏很多人都應該有。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我們心裡面的智慧、出離心等功德,其實就是如來和傳承上師一直傳下來的,而且我們每天都在守持正法,對僧眾也有恭敬心,自己還守持居士以上的戒律,其實這就是不間斷三寶種性。哪裡有三寶的所依,哪裡就遠離邪魔外道,這裡就真正具足釋迦牟尼佛的佛法。



  我有時候這樣想,在末法時代,我們能在像螞蟻那樣的人群當中獲得這樣珍貴的人身,真的非常榮幸,大家也應該生起歡喜心,還應發願:在有生之年盡心盡力為三寶、為佛法做一點事情,儘量不做毀壞三寶種族的壞事。自己內心當中經常有這樣一種發願的話,那我們的行為也會跟著內心去行持,這樣就有很大的意義。



無生等法性,得忍修行藏。



  第八個叫修行藏,也就是說對空性等不可思議的法門完全能接受。什麼叫做得法忍呢?就是在聽到一切諸法是空性等教義之後,不會像有些劣根者或小乘根機者那樣,馬上就生起恐怖心。對一切都遠離戲論的教義完全能接受,對一切佛陀高深莫測的境界也能接受,這就是一種法忍,這種法忍就叫做修行藏。《方廣大莊嚴經》說:“修行藏,得無生法忍故”。



  對無生法忍,我們以前也分析過,一般來講具有大乘種性的人在聽到空性等不可思議的境界的時候不會生邪見,也不會起懷疑,他會覺得:如來的行境不可思議,一切萬法的秘密無法言說;佛陀既然這樣說,那我這樣的劣根者還有什麼妄加辨別的權力和能力?佛陀怎麼樣說都千真萬確。如果我們生起這樣的信解,這也屬於一種無生法忍,得到這種辯才也很重要。



  當然,真正的八種辯才或八種功德藏只有在我們獲得了一地菩薩以上的聖者果位的時候才能生起,但是現在在座的有些修行人,相似的境界也可以得到。在有關論典當中經常講到八種辯才,我們從理論上應該瞭解。在《方廣大莊嚴經》裡面也有八種辯才的闡述,方便的時候大家應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