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的簡單藝術

耶喜喇嘛



禪修很簡單。初聞禪修時,你或許會認為「那一定非常特別,那不適合我,只適合特別的人。」這只會製造你和禪修間的鴻溝。

事實上,我們都會做的「看電視」,就有點像禪修。當你看電視時,你觀察螢幕上正發生什麼事;當你禪修時,你觀察你心中的內在螢幕正發生什麼事──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善德,也看得到所有的內心垃圾。所以禪修很簡單。



然而,不同之處是,藉由禪修,你了解到自心本性,而不是貪執的感官世界。為什麼這很要緊?我們認為世間的事物非常實用,但它們帶來的享樂極微少而短暫。另一方面,禪修能提供的多太多了──喜悅,領悟,更高層次的溝通和控制。此處的控制不是指受他人控制,而是受你自己了知的智慧控制,那是全然寧靜、喜悅的經驗。所以,禪修非常有用。



此外,如果你誇大外在事物的價值,認為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你就是忽略內在之美和內在的喜悅能量;倘若你只看自己之外的事,就忽略了你最珍貴的人性──你的智識和以更高層次的方式溝通的潛力。所以,禪修清楚明白地告訴你哪種貪著的對境擾亂了你,和因為哪種心念使你和它們產生關聯。



再者,禪修是發現實相極快速的方法。那就像一台電腦。電腦可以極快速的檢驗事物,蒐集在一起,只要一瞬間,碰!──我們就在月球上了。同樣的,禪修可以使事情清楚明白,但我們卻不必很麻煩地從實驗的嘗試及錯誤中學習。許多人似乎認為犯錯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觀念。「要學習痛苦的實相,你得有痛苦的經歷。」──我不認為是如此。藉由禪修,我們可以清楚明白地學習事理,卻不必經歷它們。



所以,禪修並不是指研習佛教哲學和教理。而是學習我們自己的本性:何謂我們?我們如何存在?



有些書藉說,禪修的目的是要使我們覺知,但是「覺知」( awareness)和「意識」(consciousness)不見得都是正面的,不如他們一般在西方所帶有的涵義。它們可能是自我自私的作用。覺知和意識並不是指智識全然被喚醒的境界。覺知可能只是一趟自我之旅。我的意思是,許多時候我們是有覺知和意識的,但因為我們既沒智慧,又不瞭解,我們的心依然是染污的。我們認為我們覺知,但我們的心模糊、不清明。所以,覺知和意識並不是禪修特有的成果。藉由禪修而必然要發生的是,覺知和意識必需轉變為智識。



另一種許多人持有的觀念是,禪修很美,因為它使人平靜和放鬆。但平靜和放鬆並不必然是禪修的結果。例如,當我們睡著時,我們的心陷入無意識的層次,我們很放鬆。當然,這和禪修帶來的放鬆是不一樣的。



禪修使我們從失控、染污的心中解脫。自然而然地,我們變得喜悅,並看到生命的意義,並引導我們身、語、意的力量用於有利益的方向,不會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浪費生命。



事實上,大部份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試著做某些事,然後,「噢,我不要這個。」所以又試了別的事,再次的,「我也不要這個。」我們的生命不斷變、變、變,一次又一次,我們的能量昇華入某事,然後是另一件事,然後哪兒也沒到達──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我們應該確認自己了解自己的行為。我們讓自己經歷那麼多不同的旅程,進入那麼多種生活情境,卻不知道哪個方向真的值得,從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禪修能清淨、澄清我們的見解,使我們能了解大千世界中一一有情不同的生活方式、基本信念。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何者值得,何者不值得。一個人,坐在一處禪修,可以看出這一切。這絕對可能。



當我們的心清楚明白時,就能選擇有利益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