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要訣:“吹毛利劍”般斬斷迷謬根本的教授

作者:岡波巴大師



借助於那種無比鋒利的“吹毛利劍”,能夠毋論巨細,倏然斬斷所有的障礙之物;同樣道理,借助於這個“四句要訣”,也可以毋論巨細,而從根本上斬斷一切迷謬的分別心念,並使之歸於自然的清淨。



敬禮上師!

大寶上師曾經這樣教誨說:

所有有緣的朋友們啊!你們應該知道這個罪惡的輪回世間呀,真的像是火坑一般,像是牢獄一般,像是劊子手們手中的屠刀一般啊!它除了徹頭徹尾的痛苦與磨難之外,真的是連瞬息剎那的快樂的機會也沒有啊!因此,你們現在應該想方設法尋找一個能夠從這輪回苦海中解脫的良藥、能夠獲得涅槃之樂的妙方呀!



倘若希望遠離輪回的苦難,而獲得涅槃的安樂,那麼,我們應該具備怎樣的條件呢?



為了達到這種目的,這就需要我們淨化迷謬、壞除迷謬了,事實上,就在淨化了迷謬或者說壞除了迷謬的當下,除了在名言施設上取名叫做“獲得了涅槃之樂”以外,從實際情況來看,其實並沒有在淨化了迷謬之外的一個什麼奇特的地方,成辦了這種安樂。



有關這層道理,如《大乘經莊嚴論》中有偈亦雲:

“是故解脫唯是迷謬盡。”

因此,所謂的“解脫”,只不過是窮盡了迷謬罷了。

如果我們希望淨化迷謬,那麼,又需要些怎樣的條件呢?這就需要我們瞭解和認知迷謬的真情與實相了。



那麼,這些世俗的迷謬之境的實相,又是怎樣的呢?

這個實相就是:“無而顯有”——猶如陽焰(海市蜃樓);“在顯現的當下即是空無”——猶如水月(水中之月)。

那麼,(顯、空之間)又是以怎樣的方式存在著呢?

那就是:現象與空性不二並存呀!



如果我們如此地證悟了這種“不二”的道理,那麼,一切的“二執”(能執之心、所執之境)與二顯(能顯之心、所顯之境)的分別心念,就會在它們本然的地方,自然地開解了,而各種各樣的迷謬,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得以淨化了。



基於這種緣故,因而,在此我們要開示這個“猶如吹毛利劍般的、依靠‘關鍵四句’來斷除迷謬根本”的教授。



如果從“訓名”這個方面來講,所謂的“關鍵”的意思是說:假如我們瞭解和認識了迷謬的真情與實相,那麼,壞除迷謬,也就不費吹灰之力了,從而,迷謬也一定會是自然而然地得以淨化了呀!



所謂的“四句”是指:能夠使我們抉擇確認“現象實相”的兩句,以及能夠使我們理解“究竟實相”的兩句。



借助於如此的“四句要訣”,能夠斷除一切迷謬的根本,打個比方說,它們就像吹毛利劍一般。借助於那種無比鋒利的“吹毛利劍”,能夠毋論巨細,倏然斬斷所有的障礙之物;同樣道理,借助於這個“關鍵四句”,也可以毋論巨細,而從根本上斬斷一切迷謬的分別心念,並使之歸於自然的清淨。基於這種緣故,因而,在此我們將要開示這個猶如吹毛利劍般的教授。



借助於“關鍵四句”,這個“猶如吹毛利劍般的、能夠斬斷迷亂根本”的教授,共有四個方面的內容:



教授之一:

基——萬物的本元實性、法性真如實相,如其本然地本來清淨,猶如虛空一般,不成其為任何質體和形貌,但是,卻因為無明迷謬的緣故,而無中生有。

這則教授的意思是說:從如此的猶如虛空般的法界狀態之中,以“無明”為因、“五氣”為緣,而迷失了“明知”的體性,因此,才顯現出了林林總總、森羅萬象的“能所二執”的迷謬現象,之後,我們就不得不經受各種輪回和涅槃等苦樂情形了。



這種情況,打個比方說,就像是在碧空如洗的蒼穹之中,忽爾生出了雲霞滿天一般;又像是在明可鑒物的淨水裡面,忽爾生出了浮嘔陳渣一樣啊!

有關這層道理,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也教敕說:

“空即是色。”



空性即是色質啊!

另外,《釋量論》中有偈亦雲:

“心性光明性,客塵忽爾性。”

心的本性是光明的,而這些(二執的)客塵,卻是忽爾的。



教授之二:



世間萬法,雖然如此地顯現為能執與所執、輪回與涅槃、快樂和痛苦、過失和功德等等林林總總、繽紛萬象的境相,但是,從本質上說,現象與空性卻是不二的。

打個比方說,這就如同冰的本性就是水一樣,或者說,又像陽焰一般,要知道,就在陽焰顯現出水的當下,而水,哪怕是連一滴也未曾有過呀!

有關這層道理,大婆羅門薩惹哈也曾教敕謂言:

“色即是空。”



色質,其實就是空啊!

有關這層道理,如經中有偈亦雲:

“於自體性中,無此顯現境;

於實無所顯,顯於亂識境。”

在本性當中,並沒有這些外顯的現象;

在真實境界中並不顯現的這些現象,只是顯現於心識的迷亂之中。



教授之三:不二。



由以上敘述之中,我們知道,在外顯的境相顯現的當下,它本身即是空性;而由於空性的藝術變幻之力,又顯現出外顯的境相,因此,現象與空性是不二的呀!

因為輪回本身即是涅槃,而由涅槃本身又顯現為輪回,所以,輪回與涅槃是不二的呀!

因為快樂的本質是空性,而痛苦的本質也是空性,所以“苦樂不二”!



同理可以類推,過失與功德不二,所以是平等一味的;所斷與對治不二,所以也是平等一味的呀!

打個比方說,二者的關係,就像是白色的海螺與海螺的白色一樣,無二、不可分割呀!

有關這層道理,如經中有偈亦雲:

“無二開示為無二。”



(因為萬事萬物,在其法性本體上即是)無二,(所以,才將貌似二元對立的現象)開示為無二的。

有關這層道理,大婆羅門薩惹哈也曾教敕謂言:

“輪回本涅槃,有情本解脫,煩惱本菩提。”

輪回本來就是涅槃,有情本來就是解脫,煩惱本來就是覺悟。



教授之四:離心意識。



如上所述,因為將這些繽紛的境相,都已經了知成了空性,所以,我們也就遠離了斷除外顯境相的思想了;因為將甚深空性,已經了知成了外顯的境相,所以,我們也就遠離了修習空性的念頭了呀!



再一言以蔽之,就是透過將輪回與涅槃了知為不二,因此,也就遠離了“冀憂之想”了;又透過將功過了知為不二,因此,也就遠離了“取捨之念”了。



如果真正如此地證悟了這種“不二”的內涵,那麼,我們也就遠離了“二執之心”;如果真正遠離了“二執之心”,那麼,我們也就應該在離心意識的義趣當中,無所散亂地安然放下了呀!

有關這層道理,如《炬論》中有偈亦雲:



“如若唯舍無更放,故唯名言謂為修。”

如果說在無所更動改變的狀態之中,只是“平等舍”地安放,那麼,就只是在名言施設上,稱它為“修”了。

大婆羅門薩惹哈也曾教敕謂言:

“離戲法性中,覺性離戲放!”

在離諸有為戲論的法性之中,覺性應該離諸有為戲論地安然放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