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忍的三種內容 ]

創古仁波切



「六度波羅密」的第三是「安忍」或「忍辱」,是一種你不再害怕, 你真正充滿信心,不再害怕很多事情,稱之為「忍辱」。它分為三種:



一.耐怨害忍



過去佛陀在經典中,還有過去的大師們在很多的論典都有提到:「耐怨害忍」,就是你能夠忍耐怨害,面對別人的傷害的一種忍辱。在世間上,我們可能會碰到很多人傷害你,這就是怨害、傷害你的情況,但是這些事情已經發生了,可是我們會放不下,你心中也會想:「他傷害了我,我要報復他,回報給他,我也要讓他受苦」。



但事實上你會發覺:也要他受這個苦,你的這樣一個讓他受苦的心,其實對你自己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這樣的心,對於那個人也沒有任何幫助,沒有任何傷害到他,也沒有任何的好處。所以你只是自己傷害了他,他傷害了你,那你又傷害他,他又傷害你,發覺不斷地冤冤相報,然後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所以這裡第一個功課,就是「耐怨害忍」,你要怎麼想呢?藏文裡這個忍耐的「耐」,有一種「你不在乎」的意思,也就是當別人傷害了我時,這時你可以想:「喔,這件事情它發生了,發生就讓它發生吧!那麼我不要做任何反應,我不要有瞋恨,也不要有記仇、報復的心」;這樣的一種忍耐的訓練,就是「耐怨害忍」。



二.法忍



第二種忍辱是「法忍」,是對佛法「法」的一種忍辱。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在修行佛法,你很想知道佛法是什麼?然後你很想真正去修持,得到這個法義;但是你會發覺佛法非常深,也非常廣博,內容那麼多,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有一念心:「哎呀!我是不知道的。哎呀!再學我也學不會。哎呀!我再修也無法證悟的,我是不可能修成的。」你可能會有這種退失的心,或者一種灰心。但是這個時候你要知道,你不要灰心,更要有一種忍辱的心,這就是「法忍」。



意思就是,當你現在聽聞佛法、思惟佛法,或者當你回家禪修,修持佛法的時候,有時你會發覺,可能沒有進步,或者沒有辦法更深入了解;如果這個時候你告訴自己「哎呀!我不行了,算了吧!我是不能修」的話,這是一種灰心,這是不行的。這個時候你需要的就是「法忍」的功課,也就是要告訴自己:「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知道的,我是可以修成的。」



為什麼我們可以做到呢?因為佛陀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有如來藏,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由於我們都有這個清淨佛性,所以只要你認真聽聞、思惟和修持,你真的可以達到目的。所以,大家要努力,要有這種「法忍」的修持。



三.安受苦忍



指你能夠安然的領受這些痛苦的一種忍辱,這是我們該做的。指什麼時候呢?各位在布施的時候,或者當你持戒的時候,或者剛剛談到「忍辱」當中的第一個,也就是當別人在傷害你的時候,或者當你修持佛法很辛苦的時候,你不要想:「哎呀!我遭遇到痛苦,我遭遇到困難、挫折,然後就想算了吧!」不要有這樣的心, 這時候你要生起一種勇氣:我要面對這樣的痛苦。你也知道唯有面對和超越這樣的痛苦,就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成果。

我們可以看到密勒日巴尊者,他一生中為了求得佛法,受了多少的苦,經歷了多少挫折;之後他在修持、實修佛法的時候,甚至沒有衣服穿,沒有東西吃,也捨棄世間一切;但是他沒有放棄,最後得到真正的成果。所以這個稱為「安受苦忍」,也就是我們能夠安然地面對各種的痛苦,不害怕、不灰心,勇敢地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