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文殊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侍。其名稱翻譯為滿殊尸利、曼殊室利、文殊尸利、滿祖室哩,略稱文殊、濡首、溥首,意譯作妙德、妙吉祥。一般稱文殊菩薩,或稱文殊師利法王子、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師利童子、文殊師利童子菩薩、孺童文殊菩薩。

  此菩薩與《首楞嚴三昧經》及般若系經典關係甚深。或有謂其為歷史人物者,如《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載,文殊菩薩為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出生,身紫金色。初生即能語言,後詣諸仙人所求出家法,因酬對者無,故至佛所出家學道。

  或有謂其為已成之佛者,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彼佛即今文殊師利法王子。

  或有謂其為當來佛者,如《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下謂,此菩薩自那由他阿僧祇劫以來,發十八種大願嚴淨國土,當來成佛名普現如來。

  或有謂此菩薩在他方世界教化者,如新譯《華嚴經》卷十二〈如來名號品〉載,過東方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金色世界,佛號不動智,有一菩薩名文殊師利云云。

  華嚴宗據舊譯《華嚴經》〈菩薩住處品〉所載,文殊菩薩住於東方清涼山之說,而以山西五台山(清涼寺)為文殊道場。文殊信仰遂以該山為中心,傳播遍及西藏、蒙古、日本等地。其形像種類頗多,或作草衣文殊,或作僧形文殊,或作童子形,或作渡海之相,而以右手持智劍,左手執青蓮花,以獅子為座騎的文殊像,最為常見。

  文殊菩薩的藏語稱作「蔣貝揚」,乃是妙吉祥、妙音的意思。在藏傳佛教裡,文殊菩薩乃諸佛之智慧所化,觀音菩薩乃諸佛之慈悲所化,金剛手菩薩乃諸佛之力量所化,所以他們三位菩薩即諸佛的智慧、慈悲及力量,合稱為「三部主」。

  在藏傳佛教裡,文殊菩薩有許多種化身,常見的有紅黃文殊、孺童文殊、五字文殊、白文殊及黑文殊等五尊,合稱為「五文殊」。五文殊雖同為文殊大士,但其佛部及化身各有不同,而且亦各有不同之殊勝利益。紅黃文殊法門除了開啟智慧以外,亦有懷攝之作用。孺童文殊是大威德金剛心內的文殊化身。五字文殊法門對證悟空性特別有幫助。白文殊法門除了開啟智慧以外,也特別利於生出菩提心。黑文殊除了開啟智慧以外,亦是一位消除障礙之本尊。

  此菩薩在密宗現圖胎藏曼荼羅中,被安置於中臺八葉院的西南葉上,密號吉祥金剛,三摩耶形為青蓮花上金剛杵,形像為通身呈金色之童子相,頂戴五髻冠,右手仰掌持梵篋,左手豎掌屈大、頭、中三指,執青蓮花,上立五股杵。胎藏曼荼羅另設文殊院,以文殊菩薩為中尊,又稱五髻文殊,密號吉祥金剛或般若金剛,三摩耶形為青蓮上三股或梵篋,形像為童子形,身呈紫金色,頂有五髻,右手仰掌,指端向右,左手豎掌,屈頭、中、無名三指,執青蓮花,上立三股杵。在金剛界曼荼羅中,文殊菩薩則為賢劫十六尊之一。

  修持文殊法門,能得六種不同智慧,即速慧、深慧、廣慧、說法慧、辯法慧及撰述慧。一般人見一字,或許只能知其一種意義,但具速慧的人,見一字可知多如百種之內義。具深慧的人,即使他隨便發問,其問題也會非常精闢。廣慧乃指涵括多方面之智慧。有說法慧的人,講經時極為善巧。有辯法慧的人,精於辯論法義,口才也很好。撰述慧即具有法益論著寫作的才能。此外,依真言字數之不同,文殊菩薩也有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多種化身。

  在大乘佛教裡,文殊常與普賢菩薩侍佛左右。文殊在左,代表智、慧、證;普賢侍右,代表理、定、行,二者共詮如來理智、定慧、行證的完備圓滿,而三者則共稱為「華嚴三聖」。

  由於文殊菩薩在所有菩薩中,是輔佐世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或乘金色孔雀,比喻飛揚自在。

  在中國,佛寺道場中的僧堂或戒壇,偶爾可以看到現出家僧貌的文殊相,僧形文殊主要是以弟子的身分,協助佛陀推行教化。

  依大乘經典所載,在所有大菩薩中,文殊菩薩不只是四大菩薩中「大智」的象徵,而且,在過去世他曾為七佛之師。其明達的智慧,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

  文殊菩薩大權示現為釋迦牟尼佛的二脅侍之一,並常以智慧開導行者,曉喻具大乘根機的菩薩契入甚深妙法,亦經常用反詰、否定、突兀的語言或行動,來警醒眾生。如《華嚴經》中善財童子的五十三次參訪,也是由文殊菩薩啟迪成行的。

  在印度、西域等地,有關文殊信仰之記載甚少。我國自東晉以來,崇信文殊之風漸盛。據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六載,唐代宗大曆四年(七六九)由不空三藏之奏請,敕令天下佛寺,食堂中除賓頭盧尊者像外,另安置文殊菩薩像,以為上座。現今敦煌千佛洞中存有文殊維摩變、文殊普賢像、千臂千缽文殊師利等之壁畫及絹本畫。

  文殊師利菩薩在大乘經典中,是到處見得到的。於諸菩薩及諸聲聞弟子中,不但被列為上首,而且具有最高度的智慧以及證悟到甚深的真理。中國學佛的人,向來只知觀世音菩薩與中國人有深切的因緣,殊不知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與娑婆世界的眾生,亦有甚深的因緣。不唯如此,即與我們中國人的因緣,亦同樣的有著不可思議的殊勝因緣!

  文殊的示現於山西五臺山,而即以五臺山為其應化道場。如《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這明顯的指出我國山西清涼山,為文殊師利菩薩應化的道場,而成為中國的四大名山之一。

  文殊示現於清涼山,不僅其一人而已,還有其眷屬一萬菩薩,亦同住於此山中,所以文殊師利大士,亦即經常的在五臺山中,為其眷屬菩薩說法。文殊菩薩示現在中國的五臺山,不過表示其為根本道場,實際無處不現身,以做其弘揚佛法教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