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世竹慶本樂仁波切開示---心靈朋友(上)

我們真正的、究竟的 ‘心靈朋友’,是自心本性。但在你能真正與自心為友前,修行這條長路上,你還需要各種外在的 ‘心靈朋友’…

▲本樂仁波切說,依著心靈朋友的幫助,對他生起信任虔誠的心,透過互相的努力,最後我們一定可以到達彼岸。

在佛道上我們有一個心靈朋友。在梵文中,心靈朋友是Kalyanamitra;Kalyana是 ‘心靈’ 的意思,mitra則 是 ‘朋友’。什麼是心靈朋友?什麼是學生?跟心靈朋友的關係又如何?

大圓滿上師巴楚仁波切幫助我們了解‘心靈朋友’的概念,他是東藏早期寧瑪大圓滿寺院的住持,曆史上我也屬於這個寺院。他是個偉大的學者也是個瑜伽士。他把對於理論上的理解完全融入於內心,更將它轉變成實際的道路,他將學術上的知識轉為實際的修持。他有個天賦,可以將深遠廣大的法教用簡單直接的語言表達出來,他的書《我的完美上師的法語》,是一本偉大的教授和指引。我力薦這本書給每個不同層次的修行者。他在此書的第六章討論了‘心靈朋友’。

一般來說,心靈朋友是個非常平凡的概念。我們沒有必要對上師存有奇異的幻想,或者想像心靈朋友應該超越我們一般對朋友的見解。心靈朋友是我們在佛道上的導師,他已經開悟見性是個慈悲的人。沒有任何神秘可言。

究竟的心靈朋友:自心本性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我們真正的、究竟的‘心靈朋友’,就是我們的自心本性。

自心本性是處在完全覺醒的狀態之下。我們的自心本性與我們開悟見性的心是一不是二,它與釋迦牟尼佛了知一切的心並無不同,與大成就者像蓮花生大士、帝洛巴、那洛巴和密勒日巴也都一樣。我們的情緒和不可自拔的我執,都是自心本性的展現,它是我們活生生的上師。自心本性就是我們的心靈朋友。

因此,真正的心靈朋友,在我們那顆平常的、困惑的心中就完全具足了。我們經歷了存在輪回中的種種痛苦,因此渴望從中解脫。我們強大的、奮力不懈的自我,總是在說 ‘我要自由’。是誰在我們的心中呐喊著「我要自由’呢?是我們的自我,也就是關於 ‘我’ 的想法。是那個自我,因著對自己的執著而說‘我要自由’。這真是矛盾啊!‘自我’說它想從‘自我’中解脫。這真是不可思議。這當中有著無法想像神奇的事情,而且有一個天大的開悟的洞見,覺醒的心,就在這個很簡單的念頭之中。這是究竟的上師他真實存在的表現。我們究竟的心靈朋友正在教導我們,有一個平和及喜樂的開悟狀態,它超越了自我和概念的範疇。這個觀念說明開悟是超越思想的,事實上,它就是我們自心本性完全覺醒的真實表現。這表示真實的心靈朋友就存在我們的內心裡面。

當出生成為殊勝的

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了解,得到人身的機會是非常殊勝難得的。多麼珍貴的機會,讓一向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生起了想要從它自己當中解脫出來的念頭。傳統上來說,當我們的人身被賦予三種特質
:
信心、精進心、極致的知識或解脫的智慧,這些特質讓我們的出生成為殊勝的。

第一個特質:信心。

這裡談到的信心是指對上師的信心,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這是一開始就非常重要的品質。信心是我們的所依及保護。如果沒有信心就沒有道路,也不可能有求法的初發心。我們可以說信心就像Volvo汽車的車體,它既堅固又安全。用它作個例子,當你有了信心,就像你擁有一部頂級的汽車,它耐用有力車身安全而且配備舒適的座椅。你可以很享受的坐在這美麗的車子裡,但是如果沒有汽油、沒有引擎,你也隻能安全的坐在裡面,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就這點而言,你對自己既有的潛能具有信心,對三寶深具信心,對心靈的朋友也充滿信心,但你的旅程並沒有起步。你隻是單純的享受著安全、信任及信心,其實,你只是被卡在那裡,連開始都沒有。因此,你需要有第二個殊勝人身的特質,那就是精進。

第二個特質:精進。

在佛法中,精進並不表示你要努力工作的意思。精進的行者並不是工作狂。精進的意思是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要有正面的思維和意趣,我們對於在法道上所發生的點點滴滴都充滿喜悅。那是一種充滿快樂的能量,或說是滿心歡喜的舉止。因此,精進就像是汽油,可以把它加到引擎中當成燃料,這是你的汽車動力主要的來源。缺少了汽油和引擎,無法啟動你的車子。第二個特質就像車子有了汽油和引擎。精進,是能引領你到達目的地的真實的力量。

第三個特質:智慧。

此時,你已經有了一部漂亮、舒適、安全且加滿汽油高性能的車;然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開車,你還是無法安全地抵達目的地。你依然動彈不得,雖然你擁有更好的品質,感覺比以前得到的更多。那麼,現在你有能力了,如果你試著開車,卻沒有對如何開車具備相當的知識,這可能對你及路上的其他人都是很危險的。因此,殊勝人身的第三個品質是極致的知識或解脫的智慧。這個品質這就像擁有開車的知識,不僅知道怎麼開車,而且還具備嫻熟的開車技巧。生而為人,當我們發展了自信、精進及智慧這三個特質時,那麼我們就真的達到了殊勝的人身。

擁有了殊勝的人身卻不使用它,這就像雖然擁有一部漂亮高性能的汽車,卻隻是牢牢地把它鎖在車庫裡,這多麼浪費;即使我們擁有的是最好的車子,但過了幾年之後,它也會過時,這真是浪費。如果我們擁有珍貴的資源卻不去使用它,就只是白白浪費掉了。當我們有了這麼殊勝的人身,非常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它的珍貴並且把它發揮到淋漓盡致。我們要使用殊勝的人身,讓它達到最高的境界,就是要跟隨純正的道路,成就佛果,就像駕駛強而有力高性能的車到達目的地。依著心靈朋友的幫助,對他生起信任虔誠的心,透過彼此互相的努力,最後我們一定可以到達彼岸。

出離心:認知我們的痛苦

出離心可以幫助我們拓展對心靈朋友的信任。出離心是對我們自己的神經質及對自我執著的厭惡。然而,出離心不隻是一種厭惡的感覺,更是對痛、對苦難、對自我的認知。我們的自我創造了痛苦的世界,我們的自我創造了輪回。那麼,當我們深覺要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時,我們必須完全的認出自我並且願意放棄它,而在這條路上前進。這是出離心的方向。如果我們要尋找解脫,那麼有出離心並不困難,出離心是我們成佛見性道路上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為了要發動我們的車子,我們必須看到而且一定要認出我們的痛苦及我們的神經質。沒有出離心,我們不可能真正駕著我們這部漂亮而且馬力強大的車,開始我們的旅程。

因此,為了讓此生達到登峰造極,我們必須發展出離心,以及對我們的心靈朋友的信任及信心。有了這些特質,就有可能開發出成佛之道。它可以帶領我們達到與我們的上師一樣的境界,也帶領我們成就真實的上師──佛性。我們真正的目標,並不僅去追尋外在的上師,也要找到我們內在的上師,也就是我們內在開悟的心。

《保持鮮活的動力》

我們需要一個很親近的心靈朋友作為我們的指導者,使我們在追尋心靈旅途上能夠放下自我前進。換言之,心靈朋友對我們的作用是要去發現我們的過失、弱點並發掘我們的痛處。心靈朋友就是我們第三個皈依的對象
:
僧眾。僧眾的功能就是要讓我們在開悟上、覺醒上、了知到無我的、無執的、解脫的,這幾個方面都能保持鮮活的動力。這個鮮活的動力能夠被保持了幾個世紀,這完全來自僧眾的加持力。傳統上來說,心靈朋友幫助我們在解脫的道路上保持著純淨且真誠的動機和發心。

佛陀所講的同一個法教,被聽聞之後在不同的環境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講述。當佛法在印度被重述成了印度佛教。當佛教在西藏以西藏的語言、環境和文化被重述,就是藏傳佛教。當佛陀所講述的相同法教在中國以中文及中國文化被重述,就成了中國的大乘佛教。在日本法教成了禪。而在東南亞法教則成為小乘佛教。

你 ‘愛聽’ 的法,與你 ‘需要’ 的法

聽聞及重述佛陀法教的過程,我們稱之為 ‘個人歷程’ 的法教,這個法教是適合個彆修持的。不管以什麼方式,一個人可以完全理解、體悟,絲毫不差的接受這個法教,讓它成為個人活生生的經驗,這就是適合他的法教。個別的修持和修行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問題出在,當我們偏離時,不是用學術的方式去解釋法教,就是用親身的經驗去看待修行。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的自我就開始在闡釋法教時參一腳,加入自己的解釋。當我們一開口想要表達我們的經驗,或對佛法理論上的了解時,不知不覺中,我們的‘自我’很快就偷偷溜了進去。

我們必須在個人對法教的理解上,適合個人的特定法教及修持上,以及個人對法教的闡釋上,清楚的區分開來。以自我為中心對佛法所作的闡釋,跟個人修持的道路,是不同的。

我們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闡釋佛法,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有關修行的道路,而它的內容卻是難以接受的事實,那麼我們不願意聽也不要看;如果有人談到修行的道路,剛好可以滿足我們的 ‘自我’,我們馬上耳清目明,喜歡得不得了。即使講說法教的是自己的上師,我們也隻選擇我們喜歡的、我們想要的部分聽,那些我們真的渴望想要聽到的東西。我們聽聞法教但選擇性的接受它,我們並沒有采納全部我們所聽到的法教,我們只接受那些我們認為 ‘好’ 的部分,事實上就是那些能讓我們的 ‘自我’ 覺得‘聽起來真舒服’的法教。我們選擇性的同意跟接受每一件和任何一件的事情,只要它能符合自我,也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看法。然而,由於我們傳承的一脈相承和展現,因此個人對佛法的闡釋並沒有什麼存在的空間。

到了一定層面,我們就會理解到,我們是在保護自己的看法和經驗,我們是在保護我們的上師、法教以及領域。法教已經成為以自我為中心而闡釋之後的教法。我們需要一個心靈朋友,因為他/她可以幫助我們平衡我們對個人修行,以及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對佛法的理解之間的差異。心靈朋友在這裡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長者、師父及上師》

說到這裡,我們須要知道有幾種不同的心靈朋友,以及與他們之間的關係。

(1)長者:

在一般的法道上,心靈朋友就像是個長者,有些人是較年長且對佛法的了解與領悟較有智慧,有些人則是在心靈修持上比我們的經驗更成熟。這樣的長者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我們可以對這樣的人生起信心。我們可以從心靈朋友那裡學到基本的佛法,像什麼是正確無誤的佛法?佛陀是誰?皈依的意義是什麼?以世俗的理解,一個好朋友,我們可以在跟他聊天之中得到正面的思想,好的理解和指引,這就像心靈朋友在法道上給予我們的幫助。這兩種好朋友之間唯一的不同點是,心靈朋友可能對世俗上的事情並不專精。舉個例子來說,當你的車子出了問題時,他可能不是一個好的詢問對象。他的專長是在心靈的修持道上可以幫助我們,這就是為什麼他被稱為‘心靈’朋友。

(2)師父:

在修持道路上給予我們一般性指引的心靈朋友,在大乘佛法中稱之為心靈師父。這樣的師父通常是在佛法的傳承上持有特定的宗派的大德,因此,他對佛法的認知有一定程度的權威性。心靈師父讓我們在佛道上學到許多有用的、專業的、務實的修持。在第一個階段,我們要先厘清佛法上一些主要概念之間的關係;然而在第二個階段,我們會受惠於更實際的建議。這就像你跟一個法律學教授講話,以及律師講話之間的不同。舉個例子,我們可能從法律學教授那裡得到很好的法律資料,他對法律有理論上的了解,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建議,或幫助我們對法律有基本的了解,就像輪回世界中基本的法則。但是如果你需要更多實用的,有關於這個染濁的輪回世界的法,你就要去找一個律師。他深知每個竅門,法律的漏洞以及所有的灰色地帶。律師有很豐富的經驗可以給你很實際的忠告,這些對我們會更有幫助。相同的道理,可能依於因緣業力造成的不幸上,心靈師父比長者有更多的體會。如果我們在世俗上有了不幸的遭遇,律師可以幫助我們。當我們在心靈法道上有逆緣出現時,我們的心靈師父可以協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當一位心靈師父在幫助眾生時,他依靠的不隻是理論與理想,他本身已經經曆了整個過程,所以他可以給我們實際的、切確的、將心比心的建議。這就是大乘佛法中師父的意義。

(3)金剛上師:

到這裡,我們已經有兩種類型的心靈朋友了。第一種朋友像法學教授,第二種像是位好律師。第三種心靈朋友是‘上師’,金剛乘上師或稱為金剛上師。金剛上師就像電影‘Judge Dredd’中的法官,你們看過這部電影嗎?(片中名言 : 我就是法律。中譯注)?金剛上師持有純正無瑕的品質,他顯現出閃亮、強壯及銳利,猶如刀鋒般的力量,就像雙面劍,是武器中的極品。擁有它,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砍斷我們想要砍的東西。相同的道理,如果我們沒有小心謹慎地使用這把鋒利的匕首,它也很容易就砍傷我們自己。這銳利的鋒刃不隻可以砍外面,也可以砍裡面。因此,跟這樣的金剛上師相處是非常危險的遊戲。

巴楚仁波切曾經解釋過金剛上師所有的特質。基本上,這些非凡的上師就是那個能夠給予你直指心要的人,也就是可以給予你指出心性的灌頂。這位上師本身在給予你灌頂之前,必須完整的接受過相同的灌頂。他的灌頂必須被他的金剛上師所認可才行。因此,金剛上師或是上師,就是你可以從他那裡接受金剛灌頂的上師,而且在佛道上可以給你詳細指引的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