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慶本樂仁波切開示:心靈朋友(下) 跟
竹慶本樂仁波切開示:心靈朋友(下)
跟隨心靈朋友根源於我們對待老師正確的態度。我們之間的關係始於對待心靈朋友的正確觀念,巴楚仁波切對此有所描述:
就像病患依賴他的醫生,
旅人依靠他的護衛,
受驚嚇者依恃陪伴他的人,
商船依仗他們的船長,
渡江者仰賴渡船的船伕,
如果生死及負面的情緒,
是你所恐懼的敵人───
那麼,就把你自己託付給上師吧!
建立正確的關係始於開展正確的態度。什麼是錯誤的態度呢?根據巴楚仁波切的說法,我們看老師:就像用獵人的眼睛去尋找麋鹿,打的是牠身上麝香的主意;注視著大象,是為了牠的象牙;看著犀牛,為的是牠的犄角。這種侵略性的態度就像是要去掠奪價值不斐物品的意圖。你並不在乎是如何得到它,你沒有慈悲心也沒有一顆溫熱的心,有的隻是一顆做生意的頭腦。你想得到一個價值非凡的東西,隻是想要擁有它。巴楚仁波切說,這種動機就是我們精神旅程上錯誤的開始,這是根源於我執的以自我為中心。你想要為自己在所開展出來的關係當中得到一些世俗上的好處。你要的隻是名和利。依據純淨的法教,這種處理手法有著問題。
《就像一個病患依賴他的醫生》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親近一個老師,就像病患依賴他的醫生一樣,這點須要有某種程度的認知。我們必須承認已經病了。這一步並不簡單。在我們生病的最初期,總是想抵賴:不是啊!我並沒有感冒,我隻是有點頭痛罷了。因為我們不想得到感冒,因此就不承認我們生病了。因為知道我們的下一個或兩個星期將要在床上度過。這樣的狀況讓我們覺得痛苦且令人煩躁。相同地我們一定要承認自己是一個病人,被娑婆世界「自我」這個疾病感染了,我們正承受著嗔恨、貪欲及無明的症狀並在其中煎熬。
佛法的克流感:對治娑婆世界的症狀
要讓一個病人能夠依賴他的醫生需要下點工夫。我們在面對我執、輪迴的痛苦及生命的苦難必須有所行動,要治療嗔恨、貪欲、嫉妒、傲慢和愚癡等症狀。在佛法的治療中,就像阿斯匹寧和克流感,這些東西可以讓我們得到暫時的解脫。當在作止的平靜持續基本禪修時,大約四到六個小時裡,就可以把這些症狀全部去除,然而當我們感覺這些症狀又回來時,這意味著我們再回到禪墊上的時候了。雖然這些醫藥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症狀,但並沒有辦法觸及問題的根本。因此,我們能認知到症狀的根源也願意承認自己是個病人,這是和我們的精神朋友產生關聯的第一步。
《傲慢》
「承認」這個動作自然地就可以對治我們的傲慢,傲慢是我們親近心靈朋友時最大的問題。當開始對治傲慢且承認我們生病了,這時就可以視精神朋友如同一個專業醫生──我們所有的疾病他都知道,他也清楚這些症狀的根源,更知道哪些藥物可以減緩我們暫時和永遠的痛楚。
《信心》
一個病人必須完全信賴他的醫生,全然的信心意味著你已準備好接受各種指示,而且遵循醫生給你的所有吩咐及處方。如果沒有這種承諾以及對醫生全然的信心,整個治療就不會產生作用。例如醫生要求你服用一些特定的藥物,但是藥品當中的某些成份你並不喜歡,所以你就不去藥房抓藥。選擇到另類療法的醫生那裡想聽取不同的意見,其實你也不相信這個醫生。
這位另類療法的醫生給你一些很奇怪的草藥,告訴你熬水煮沸之後喝下,但你顯然對這種邏輯完全不滿意。就遊走在這些醫生之中,對他們沒有完全的信任,因而漠視自己的病症。你不但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了這些醫生的時間。如果你不相信這位醫生,就不要佔用他的時間,因為還有很多病人等著要看病。印度大乘佛法的偉大成就者寂天論師曾說過:「對那些不遵從醫師指示的病人,要想治好病則毫無希望。」即使是這世界上最頂尖的醫生在你身邊,為你解說著最新藥物的名稱。但是如果你不準時吃藥也不遵守療程,要治癒病症則不可能。
《虔敬》
因此,一個病人在依賴醫生時,要對他有很大的信任。在佛教當中這樣的信任和信心就稱之為「虔敬」,也可以稱為「信仰」。這表示你相信醫生的智慧與經驗,虔敬與信心能夠產生基本的開放性,你必須對醫生敞開自己。巴楚仁波切給我們幾個例子,像「受驚嚇者依賴陪伴他的人」和「渡江者仰賴他們的船伕」,我們也可以加上「乘客依靠機長」。當我們在登機時已經將全部的信心放在機長的身上,這是我們在心靈旅程上正在做的事,當我們登上航向解脫的飛機時,我們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在上師的手中,他正載著我們飛向彼岸。
這種虔敬的關係就像病人跟醫生之間一樣,猶如渡江者與船伕,受驚嚇者與陪伴他的人。所有這些比喻都在傳達一個訊息,我們須要一個很強的信任與信心,這就稱「虔敬」。
虔敬與信任並非自然就會升起。最初,學生會去檢視老師;老師也會審視學生。我們的心靈老師檢驗我們,我們也檢視他們。然後,我們才能到達信任的階段,這就稱之為「虔敬」或稱之為「愛」。愛與慈悲都來自心靈朋友,之後愛與慈悲就會成為牽動你和心靈朋友之間的觸媒。這種了解對我們開啟與心靈朋友間的關係,及我們的心靈旅程都是非常重要。
正面的懷疑
巴楚仁波切指出外相可以蒙騙人,因此,我們不能完全依賴外表來做判斷。最簡單的顯現,被我們先入為主的該做與不該做的概念性給汙染了。就像所有事物的顯現一樣,我們很可能會被老師和心靈朋友的外表所蒙騙。
具恩祖師大德曾開示:
不要對一個人的行為
作錯誤的闡釋,
多數印度的大成就者活著時,
像惡魔、野獸及低俗賤民,
比最低賤還墮落。
以印度大成就者帝洛巴的例子來看,他是眾人的導師也是噶舉傳承的創始祖師。他在恆河邊過著漁夫的生活,時至今日我們還是可以在恆河岸看到外相如他的人。那裡有數以百計的漁夫,帝洛巴就跟他們一樣,住在河岸上,每天到河裡捕魚殺魚。他的外表看起來就像一方惡霸,做了數不盡的黑業。然而,當帝洛巴在教導他的學生那洛巴時,從他的行為舉止中展現出他的證悟。巴楚仁波切繼續說道:
帝洛巴殺這些魚,並不是因為他肚子餓而且找不到其他的食物。而是魚類處在完全無明的狀態,牠們不知道該做與不該做的界線在哪裡,牠們是充滿負面行為的動物。然而,帝洛巴有能力幫助牠們解脫,當他在吃魚時可以跟牠們的神識聯結,於是他就把這些魚的神識轉化到佛國淨土。
相同的,薩惹哈是製造弓箭的匠工,夏瓦利巴則像個獵人。其他在印度的偉大成就者也一樣,他們選擇卑微的生活型態,常以最低下賤民的身份出現。很重要的是,他們不希望因為你的老師所從事的工作來判斷他的對錯,你應該訓練自己保有最單純的認知。
《不要盲目跟從》
我在這裡並不是要建議大家盲目的跟從心靈朋友,因為還有一些情況是我們必須去考慮。但是,如果我們對盲目信仰太敏感了,就會導致我們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會變得非常負面;我們處處懷疑,對人世間冷嘲熱諷不相信有真誠善意,我們的懷疑遮掩了所有可能存在的美德品質。當看到自己的頭腦要走到那樣的極端時,那麼應該來讀一讀巴楚仁波切的這段詩文,我們也應該懷疑一下自己的懷疑。你那充滿懷疑的大腦可能會說,「這個老師就像以前印度的大成就者一樣,正在做一些無法無天可恥的事。」這是正面的懷疑。當你的頭腦對盲目信仰懷疑到一個極端時,就要想一想你是不是懷疑過頭了。
巴楚仁波說了一個善星比丘的故事,他是佛陀的學生也是他很親近的侍者。這個學生對佛說:「你除了會從身上放光六尺外,在你身邊當侍者這24年,我不曾看過,即使小如芝麻般的靈性品質,至於法教,我知道的跟你一樣多,從此,我不再當你的僕從了。」
善星比丘服侍佛陀24年的時間,在這麼漫長的歲月中,他見到佛唯一的品質就是「光」。巴楚仁波切說,如果我們沒有調伏自心,也沒有適當的方法對治我們的心,我們甚至可以在佛陀的身上挑毛病。即使尊貴的佛陀此刻就在眼前,我們還是會發現他有很多缺失。或許他講話有印度口音,因此很難聽懂他所開示的內容。如果我們都可以在佛的身上找到缺點,那又該如何去看待我們那普通的心靈朋友呢?如果不好好在自心下工夫,我們也將會發現老師的許多過患。
巴楚仁波切指示我們必須小心翼翼,隨時保持覺知與正念以維護跟老師之間的關係,因為任何一個錯誤都是非常危險。舉火燄來說,在天寒地凍時,如果能有火來取暖,那真是幸福的事,但如果我們對火毫不經心,一下子靠得太近,可能會被燒到。不過,如果我們離火太遠,就很難感受到它的溫暖。因此,不偏不倚的走在中道上,是一個非常善巧方便的途徑,它可以維護我們跟上師之間的關係。
親近老師時必須非常的謹慎,我們應該意識到這是稀有難得的機會。當善星比丘跟尊貴的佛在一起時,他並沒有對這寶貴的機緣心存感激。當我們親近心靈朋友並且跟隨他踏上佛道時,我們可能會被自己的自我或無明所蒙蔽,所以看不到上師的品質。有時候我們會看不到這個機會是多麼的難得,我們更看不到上師的尊貴性,也看不到與上師關係裡的殊勝處。身為凡夫的我們,更有可能在此刻對我們的心靈朋友完全不心存感恩。因此,我們必須很小心且訓練我們的心,應該感激我們能有這樣的機會,更應感恩我們的心靈朋友。
《與佛心相繫》
巴楚仁波切教導我們,如何從上師之間的關係得到最大的好處。
彷彿天鵝悠遊於完美的湖面上,
猶如蜜蜂品嘗著花蜜,
從無抱怨,只有恆常的接受他,
永遠以如法行儀等待你的上師,
透過虔敬你將體驗到
他所有美好的品質。
如果你要達到開悟,這就是那條可以真正從心靈朋友那裡得到利益的道路。天鵝在靜謐的湖上悠遊,蜜蜂品嘗從上師那裡採來的甜美蜜糖。如果我們不曾厭煩的跟著上師,如果我們從沒感受到像善星比丘那樣的厭惡與忿怒,那麼我們將會從與上師的關係中得到好處。這個利益可以讓我們經驗到所有佛陀及心靈朋友所具有的品質。
巴楚仁波切告訴我們與心靈朋友的相處過程:
在一開始,有技巧的檢視上師;
於中間階段,有技巧的跟隨他;
到最後,
有技巧的仿傚他的證悟和行為;
一個弟子能如此做到,
那就是走在真實的道路上了。
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釋迦牟尼佛活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並沒有那樣的福報親眼見到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的活佛,我們無法僅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完全了解佛陀的法教,也不可能依著自己的認知而證悟自心本性。我們唯一能夠跟佛心聯結,我們唯一能獲得佛陀法教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唯一能達到僧眾的了悟,這些都隻能透過心靈朋友。因為他,我們可以與佛的心相繫。因為他,我們可以真正實現佛法的道路。因為他,我們活在當下證悟的經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