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19. 紐約演講 「緣起」「It depends」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對標題的解釋:it depends通常做 “視情況而定” 翻譯,此文將翻譯為緣起)
這個晚上對我來說會是個考驗。有兩位不請自來的高人。不是說他們不受歡迎,非常非常歡迎他們。(笑)幾年前我就坐在那裡,聽一位叫做 Robert Mickey 的先生講課,講的是劇本寫作。我對今天的著裝標準做了一個戲言的要求,我看到你們中的很多人很認真的執行了。我希望你們不會太冷。因為今天的主題是緣起(dependent arising),我認為應當創造一個喜慶的、令人振奮的因緣。這當然不是說那些穿著T恤和牛仔褲來的人不會得到祥瑞的加持。
我們自發地決定要積累一億遍的緣起咒。我認為我們應當基於咒語討論一下「緣起」的內容和教授。當然我只能試圖來教授,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深刻、廣博無垠的主題。你們一些人可能會想我們為什麼把今晚的標題叫做「緣起」「It depends」,我會試圖根據蔣揚欽哲旺波的一段短文來解釋「緣起」。所以(今天的教授)會比較專業性。對新接觸的人來說,一些術語可能會很陌生。
關於緣起的教授,傑·宗喀巴寫了一段很美的詩篇或祈禱文。你們如果想進一步理解,閱讀宗喀巴大師的《緣起讚》是很有助益的。宗喀巴大師說,我們有百萬種原因來禮敬和讚頌佛陀——至高無上的說法者和無與倫比的導師,但其中有一個特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佛陀教導了我們緣起。
對於經文研究家來說,我的發音並不好,但緣起咒念誦:
嗡 耶達瑪 黑德抓巴瓦 黑敦得堪 達塔嘎多 哈雅巴達 得堪匝友 呢若達 誒旺巴德 瑪哈 夏兒瑪納 所哈
om ye dharma hetu prabhawa hetun teshan tathagato hyavadat teshan tsa yo nirodha ewam vade mahashramanah soha
最初是對舍利弗求問的回答。舍利弗當時還不叫這個名字,他後來成為了佛陀最重要的弟子之一。眾所周知,佛陀釋迦牟尼在印度摩竭陀國(Magadha)證悟究竟實相之後,決定不教導實相。因為實相太深刻而簡單,無法使用人類有限的工具,例如語言、詞語、譬喻等,來解釋和敘說。所以他決定不說法示道。這本身就是一個象征,一種表達。他說他不能說法,而要默然安住於林間,因為真理無法被演說,無法被聽聞。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教授。史載,梵天(Brahma,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和因陀羅(Indra,印度教司雷電及戰鬥之神)聽聞釋迦牟尼佛的這個決定,即前往面見佛陀,請求佛陀給予法教,即便甚深真相不可說,不可思,但也許會有幸運的眾生聞法,通過次第修行達到證悟。旁注一點:這樣說來,佛教徒多虧了印度教的神,如果不是因為這兩位印度教裡非常重要的神,如果不是梵天求法,佛陀可能根本不會轉法輪。總之,然後,佛陀開始在薩爾納特(Sarnath,鹿野苑所在地區)初轉法輪,教授四聖諦(four noble truth,即苦集滅道四諦)。那時,舍利弗還不是佛陀的追隨者,他出於好奇,趨前請問佛陀的大弟子、最初五比丘之一的阿說示(Assaji,或馬勝)尊者。作為對舍利弗問題的回答,阿說示尊者便對舍利弗說了一個偈頌,這個作答之偈頌就成為了緣起咒。
初看,緣起咒非常簡單。(藏文)我的翻譯很糟糕。作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他說,佛陀教導了因緣,諸法由因緣和合而生起,佛陀不僅教導了因緣的不同層面和種類,而且,佛陀還教導了如何滅(extinct)因緣。初看這是十分簡單的答案,但事實上就像宗喀巴大師所說,它很(科學)。這發生在2500年前的印度,哪怕今天來看,這也是非常科學、毫不主觀、非傳教性質的陳述。所以我認為,「It depends」「緣起」,這個表述,是多麼深刻啊!這就像你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例如 “你叫什麼名字?” 我們可以回答 “額。。。這要視情況而定。。。”(“Well,it depends…”,呼應標題,眾笑。)或者 “你好嗎?”(“How are you?”)“這要視情況而定。”(“It depends.”)但這如此真實,因為這真的取決於那麼多的因緣。太多了,無量的因緣。當然,人類,渴望知道真正的因,於是想出了許多答案。(藏文)緣起的教授,就提供了一套答案。當然,這要由你來判斷,這是否是合理的答案,究竟上這是你的答案與否。
這其中有如此多的要素和角度,如此多的細微差別,和如此多理解的方法。你和我之間存在一些(理解)缺口,因為我將使用的詞語,例如 “苦”(suffering)這個詞,梵文為 duhkha,可能並不是你們所說的苦。當一個訓練有素的佛教徒聽到 “諸法由因生”,這對他來說,就是對 “苦” 這個詞的完美解釋。任何由因而生的事物都是壞消息。因為如果一個事物由因而生,那就意味著它是依賴他物的(dependent)。不是像你們美國人說的 codependency(心理學名詞,病態依附症)的意思,有一點點像,這麼說起來的話還是一流的病態依附症呢。(笑)當我們聽說事物由因而生,我們即刻反應出 “依存關係”(dependency),然後反應出 “無常”(uncertainty)。因為你總是可以操縱因,你總是可以破壞因,因還有它自己的因,所以,我們還可以破壞因的因。“無常” 是 “苦” 的一大要素、一大特點。你們可以思維這個,任何由因緣而生的事物都是 duhkha(苦),有 “依賴”、“無常” 這兩個要素。
然後,我們都不想受苦,這很明了,即使我們並不清楚了解 “苦” 的身份(identity),有一件事我們都同意,那就是我們都不想受苦,我們都想快樂,這點當然沒有異議。像你我這樣的眾生,希望遠離苦,想要永遠快樂,永遠的,從此永遠幸福下去。我們就先要探索因緣的根。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不是嗎?(藏文)佛陀有他的見解,什麼是苦的根本因?苦的根本因是(藏文,音 nyongmonba)染汙(defilement)、情緒(emotion)。(藏文),看一樣東西,例如這個草莓,這個是草莓嗎?覆盆子?好,看著這個覆盆子,立刻產生一種錯誤想法,不用應有的看法來看待它。(詢問了台下一些藏文)因為他們在這裡,我們就要多利用他們。(笑)薩千·貢嘎寧波,偉大的薩迦派大師,對十二緣起法(twelve independent origination)有一短很美的總結。(仁波切手持那顆覆盆子)當我們看一個東西,我們看到它,但是我們不是用應有的方式看到。我們常把這個看做一個整體,看成一個標簽,草莓、覆盆子這樣的標簽。同樣也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我們看待它的方式,例如永恒的,有一點,不,其實很多,永恒這個詞用在(覆盆子)這裡好像不太合適,但實際上就是這樣,永恒的,獨立的,我們忘記這個覆盆子的依賴特性。在所有這些因素影響下,我們就發展出了錯誤見解。不用應有的方式看待它。這就是所有情緒之母,希望、恐懼、期待,所有這一切的根源。然後你看著這個東西,習慣了不用應有的方式看待它,例如我看它,以為它是草莓,因為我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彆。我猜草莓是大的那種。如果你很急切,例如你很饑餓,例如你是素食主義者,如果你極愛吃水果,你立刻就會采取行動。不只是行動,我要引用薩千·貢嘎寧波的話,你立刻就開始貼標簽:覆盆子,不是芒果,無澱粉,零卡路裡,有益健康,助消化。然後,我需要,我想要,吃掉,貼標簽,所有這些,創造出觀念,然後創造出渴望,同時生出一個腫塊(lump)。習慣創造腫塊。(仁波切指著自己的胳膊、身體)這就是腫塊。腫塊既然能被生出,就一定會死亡。出生會引導你到死亡。所有以上我所解釋的,如果你能記起的話,就是(藏語)三染汙。我們說染汙(emotions)有三種,謂煩惱染汙、業染汙、生染汙。煩惱染汙意為諸惑,對事物有錯誤看法,不能看到實相,不能了悟依存與無常等。由煩惱染汙生成業染汙,就像渴望、采取行動、收獲草莓、購物、測量等。業染汙然後生成生染汙。這三者,就是十二緣起法的縮寫。這,就是佛陀的教授。總結而言,我們都想要快樂,不想不快樂,我們想遠離苦。所以,什麼是苦的根本因?很多人有很多見解,這就是佛陀的見解。
這個緣起咒,是佛陀的教授。我們說,佛說因緣法,這個就是佛的說法。這是佛陀非常重要的教法之核心,例如心經(heart sutra)、般若經(prajna paramita sutra)。如果你讀般若經,例如心經這個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經文,據傳2500年前,有一個地方叫做靈鷲山(Vulture Peak),曾經最重要的,比G7峰會或者聯合國會議還重要的集會在靈鷲山舉行。很多重要人物都參加了,當然佛陀本人、觀世音菩薩(Avalokiteśvara)、舍利弗(Śāriputra)、其他很多菩薩摩訶薩(bodhisattva mahasattva)、阿羅漢(arhat)。他們不是聚在一起討論經濟,他們其實懂經濟,他們中間有很多厲害的經濟學家,按摩師?(masseurs),健康專家,語言學家,很多厲害的人物。但他們不討論經濟、政治、甚至生態也不討論。但他們討論的是如此重要的東西,會改變世界的東西。這個,只有這個,如果你讀到心經的末尾,這是唯一的藥,唯一能治愈所有疾病,外、內、密所有疾病的方法。如果你讀心經,你就會意識到他們其實是在討論因緣以及息止因緣。而現在,用你們美國人的話說,有這麼多的牛X人士(smart asses),他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議題,說這些是造成那些問題的原因,但他們不提出息滅因緣的辦法。
緣起咒的第二部分是如此重要(“緣謝法還滅”),因為佛陀不僅教導了所有痛苦和問題的因,他還用許多許多的方法來指出如何息滅、摧毀、抽幹、終止、結束、滅盡因緣,指出滅盡因緣的可能性。你可以從很學術的角度來思考,滅盡因緣,這真的可能嗎?你要做一件事情的那一刻,如果你要結束一顆草莓,那麼結束這顆草莓的這個行為就成為另一個因的開始。終止結束所有的因,這真的可能嗎?是的。這就是佛陀教導的 “滅盡定”(nirodha),事實上是可能息滅所有因的。我們怎麼做到呢?我們做 “滅因” 這個行為的那一刻,我們不就是開始做什麼事情嗎?這裡佛陀教導了一個奇妙的有係統的路徑,來不做任何事情。這很困難,但道是存在的。
一個簡短的關於密續(tantra)的概要。在西藏,藏語裡tantra 也是 “殊勝” 的(auspiciousness)的意思。這很有趣,我很喜歡。這個詞當然被劫持和濫用了,被西藏的民俗、習俗、文化給濫用了。例如大清早,如果我的父親看到地上到處都亂放著空籃子,他會生氣,他會說,這是壞的 “tantra”,我們必須馬上把它們裝滿。初瞥一眼你可能覺得這是非常西藏化、非常迷信的。但是如果你能欣賞它,理解因緣,它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所以在講複雜的話題之前,我認為,其實不是我,是偉大的上師說的,我們在經歷一個奇怪的時代。拿我自己舉例,如果你問我明天要做什麼,我說不出,為什麼?因為這個,因為蘋果,因為蘋果創造的監獄(i-prison),iphone,ipad,i這個,i那個。。。這只是一個例子。這個時代這麼多變化,我不知道它們是好是壞。我自己是個很悲觀主義的人,我認為,就這樣了,這個世界在走下坡路,無法被拯救了。這兒那兒減少使用一些塑料,簡直就是荒謬;少砍幾棵樹,有什麼用?根本沒有。我必須說我很悲觀。這個世界改變太快,也改變我們的腦袋。30年後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我猜這個 iphone 會進博物館,人們會看著它說它如何笨拙、如何落後,搞不好也會複古流行一陣子。我不知道。我們可能會把原子大小的 GPS 跟蹤設備種在學生身體裡,然後監控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穿什麼。這都可能會發生。
我要說一下持誦緣起咒的利益。我們知道,所有這些都依賴因緣。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操縱因緣。例如你需要改善你的腸道運動,你可以喝這個那個。例如你便秘,你可以多吃纖維。例如你需要增加你的性力,你可以多運動,或者其他什麼辦法,你們都有很多經驗,方法很多,你們自行百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操縱和理解因緣。在某種程度上,一代,或兩代。但是,記住,每個因,它自己都有百萬個因緣,這如此難以理解。你為什麼在想你現在正在想的事情?你坐在這裡,貌似這裡正在進行一場講座,但是突然,你可能有個非常變態(kinky)的想法。為什麼?你這輩子從來沒有什麼變態的想法。但是為什麼今天,現在,產生一個變態的想法?例如這樣的事情,可能會發生。所有這些因緣,因緣的因緣,要去了解是很困難的,只有得到證悟的眾生才能全部了知。當我們不能理解那些因緣,和因緣的因緣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我們要麼成為永恒主義者(eternalist),要麼成為虛無主義者(nihilist)。我們要麼傲慢,要麼沮喪。無法操縱那些因緣,我們甚至根本不知道它們是什麼。而緣起咒,就是用來操縱、改變、轉化這些看不見的、不明顯的因緣的。是因為緣起咒的力量嗎?是噠。但是,不只是因為它是個天啟(revelation)或者擁有某種超自然的魔法力量,不是,不只是這樣。但是,我們要先定義什麼是魔法(magic)。什麼是魔法?欽哲旺波的教導說,我的理解可能不對,(藏語),什麼是魔法?緣起咒的力量。你可以理解為某種巫術(voodoo),或者某種魔法(charm),魔咒(spell)。它是魔咒(spell)嗎?我要說不是。它不只是一個魔咒。但是,什麼是魔咒(spell)?我們為什麼可以有一個魔咒?什麼是魔法?魔法在這裡用兩個詞語來解釋:誒e,和旺 wam(這兩個音在緣起咒裡)。這很重要也很困難。要表達這個不容易。請那些相信自己是密續的狂熱信徒的人注意,我在這裡不教密法,我在這裡只講因和道。所以,魔法是什麼?要解釋這個魔法,我們又要回到之前。記得我們之前講過,一個訓練有素的佛教徒聽到 “諸法由因生”,在他的耳朵裡他聽到的是痛苦、無常、依賴。但,這也有另一個要素,一個訓練有素的佛教徒聽到 “諸法由因生”,他修持過的心聽到的是 “相對”,“不究竟”,換句話說,(藏語),我們把某件事情的發生歸咎於某個因緣。這其實證明了沒有什麼真正的生起。所以佛陀不信創世論(genesis)。因為創世論相信有一個最初的起源,就是萬能的主(all-mighty sponsor)。一個訓練有素的佛教徒聽到 “諸法由因生”,他聽到的是 “相對”,“不究竟”,為了溝通方便,我們可以叫它 “虛假”(fake),“不真實”(not true)。現在我們回到,什麼是魔法?魔法就是,“虛假” 和 “真實” 不可分,這就是魔法。(The fake and the truth are inseperable, that is the magic.)一公斤的水就是一公斤的濕氣,一公斤的假就是一公斤的真。我可能有點誇張,可能也並沒有誇張。我只是想指出這一點,萬一在座有一些急切的學者型人士。(笑)無論如何,這就是萬物之美,萬物之奇跡。你和我,沒有發生(happening)什麼,但沒有發生就是發生。如果你稍微理解這些,再去持誦緣起咒,上面講的這些都包含在這個咒語裡。如果你不僅僅是思維,而是真的能理解、領會這些,再去持誦緣起咒,那麼問題就解決了!因緣就被息滅、摧毀、抽幹、燒盡、解構、毀壞。如果不能,至少,你賄賂了(bribe)它。至少你創造了一個陰謀(conspiracy)。是的,如果你在看起來很有係統性的因緣中製造了一個陰謀,那你就快成功了,你已經很好了,你成為人們尊敬的對象。因為你不會輕易墮落(corrupt)了。因此,對整個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來說,緣起(dependent arising)和空性(emptiness)是同義(synonymous)的。空性就是緣起。我可能有一點把你們搞糊塗了。但是,緣起就是個悖論(paradox),就是個矛盾(oxymoron)。緣起不是真正的 “起”,它只是看起來 “起” 而已。這說起來比做要容易。因為,大多數眾生,例如你和我,哪怕事物只是表面看起來這樣,我們總會認為表象就是實相。把假象認為是真相,這就是妄念(delusion)。妄念創造習慣,而我們剛才說過,習慣創造腫塊(lump)。無論哪一種腫塊,boliminic?那樣的腫塊,六塊腹肌那樣的腫塊,所有種類的腫塊,整個六道(six rounds)就是一個大腫塊!他們都是腫塊。腫塊(lump)這個詞有沒有負面的含義?有?太好了。那我就選對詞了!它像是多餘的(excess),是個負擔(burden),而且是個荒唐的負擔。有一些負擔並不荒唐,但這個蠻荒唐的。因為你不需要它,你不能擁有它。而僅僅一次平穩的轉彎,你可能就能夠終止那一切。但是我們就是不能轉彎,我們太習慣現有的方向了。當我們太習慣於一些事物的時候,我們就會對其他一些我們不熟悉的事物產生不安全感。我們沒有那個膽量與之作對。然後就會產生壓力,被空間與時間束縛。如此多的壓力!即使只是,例如那天我對一個人說,預約一次按摩,這就是壓力。星期三,4點鐘,按摩。從作好預約那一刻起,你就有壓力了。你必須一直想著這個按摩預約。這會縮短你的壽命。因為這個和世界上的其他各種係統,讓我們無法避免預約和預定計劃。預定計劃(scheduling),你知道嗎?佛教裡總說有 “三苦”(苦苦、壞苦、行苦),但我認為應該有 “四苦”,第四個就是 “預定計劃”。預定計劃,這真的是現代世界的疾病,真的很糟糕。這真的讓人很沮喪。可能我現在太情緒化了。可是要討論我2015年4月要做什麼事情,這太讓人沮喪了!
(休息十分鐘)
我們討論了 “因”、“緣” 及其 “果”(effect)。因為因、緣、果,就有捆綁(binding)和解開(unbinding),有糾纏(entanglement)和解脫(release)。糾纏、捆綁的過程就是我們叫做輪回(samsaric)的體驗。解開,以及最終被解放的幻覺,就是涅槃(nirvana)。這是一個很大的論點。 輪回和涅槃,道(path)的存在。我們說起道,其實我們就在說議程(agenda),道必須要有一個目標。目標,粗略地說,就是快樂(happiness)。其實解開因緣遊戲的糾纏,才是目標。這告訴我們,整個輪回和涅槃的遊戲,以及道(the path),都可以在因緣果的範疇內討論。這是一個很大的論點。我表達的不好,因為你們應該從椅子上摔下來。如果你們能理解,這是多麼神奇,整個看來巨大的精神之道,都能從這個簡單的捆綁和解開之中找到,你們應該驚訝到從椅子上摔下來。
關於 “誒旺”(ewam)再說一點。魔法,神奇的魔法。龍樹菩薩(Nāgārjuna)在祈佛時說:“我向佛祈禱,佛從未說過,通過拋棄輪回,你可以達到涅槃。我向佛祈禱,佛說,了知沒有輪回存在,這就是涅槃。”
一個實際的問題是,這一切都是怎麼發生的?道是什麼?道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有要解決問題的衝動,我們有修補事物的習性。經濟係統的一部分就是修補事物、排除故障。所以要有道。意思就是說,你有一個麻煩,僅僅假裝自己沒有麻煩,這樣無濟於事。因為你試試看少吃一頓飯,你就會意識到,自己並沒有超越麻煩。如果某人掐了你愛人的屁股,你就會意識到,你有個麻煩。如果你有麻煩,你就有習慣要去解決麻煩。那些有這樣習慣的人就需要 “道”。寂天菩薩(Shantideva)有一段很美的文字,我總喜歡一遍又一遍引用這段文字,只要我還活著,就還要引用它。(藏文)大致的翻譯為:為了除苦,從苦中解脫,暫時允許你們有一種無明,那就是以為證悟存在。這就是佛教之道的構成,佛教之道的特征。
再深入解釋一點,因為我覺得需要完成它,否則我會覺得愧疚。這是佛陀所有法教,八萬四千法門的核心。但是,出於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態度,不同的家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荷爾蒙等等,佛陀需要說不同的法。
有人只是想要擺脫輪回,有人只是想要一勞永逸地切斷這個荒謬的因緣遊戲。對他們,佛陀主要教導五蘊(five aggregates),通過對五蘊的分析理解人的無我(selflessness),人、生命、自己、自我,就像之前說的草莓,是一個很大很大的誤解,我們不應該用這種方式看待自我,但我們一直都在這樣做。認識這一點,認同這一點,根除這一點。這是多麼深刻的教法啊!很多大乘佛教徒,尤其是金剛乘佛教徒,他們有些精英主義,他們中的一些人輕視這個教法。這太不幸了。因為所有這些關於佛性的教法,我們都是佛,是很激勵人心,一時間令人振奮的。但是我們總是會回到舊的習氣,自我厭惡(self-loathing),自卑(low self-esteem),通過傲慢(arrogence)和自負(ego)表現出來。實際上,佛陀教法的這一個方面,是用來拆解(deconstruct)自我的概念的。雖然表面上有些人似乎有無我的概念,因為他們會自卑,但無我到底是什麼?自卑的人,無我的教法對他們是最好的了,因為你根本不需要有自卑。拆解(自我)是如此重要。人類的習慣是這樣,因為我們的成長養育過程,我們的童年、環境等會給我們造成一些觀念,我們發展出這些習慣,習慣成為腫塊(lump)。後來,我們開始感覺到痛苦,我們聽聞到神性?(deity)、咒語(mantra)、如來藏(Tathāgatagarbha,佛性)等等,這一切多麼激勵人心啊。但是,當和你有關的事情發生的時候(when it matters),當某人掐另一個人的屁股的時候,當你少吃一頓飯的時候,當股市大跌的時候,你的舊習氣就回來了。你的我執(self-clinging)的舊習氣,披著自我厭惡(self-loathing)的外衣,對大乘和金剛乘的佛教徒來說,外面再披了一層佛性的外衣,啊,我就是佛。但是內心深處,根本的罪犯仍然完好無損。這就是問題。記得嗎?緣起咒有兩個方面的教法,佛陀教導了因緣和合,還教導了如何切斷因緣。這類人應該怎麼做呢?通過次第的三摩地(shamata,止)和毗婆舍那(vipasana,觀),習慣於實相,習慣於應該看待事物的方法,切斷纏繞糾纏的根。然後,你就達到了涅槃,與緣覺乘辟支佛(Pratyeka-yana buddha)非常相似了。這裡不詳細展開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他們有宏大的願景(vision)。他們對於擺脫輪回、切斷痛苦並沒有多大興趣。菩薩道就是關於願景。願景很重要,藏文是tseme,無量願。美國人應該對此很熟悉。我總是告訴西藏人,美國人的先驅,那些設計創造了紐約城的先驅,他們肯定有遠大的願景、遠見,才會為中央公園留下如此大片土地。百年以前,我肯定路上沒有那麼多車子,但他們已經有城市規劃的遠見。菩薩的遠見,概括來說,菩薩從不想要完成他們的事業,目標、終點線從來都不在菩薩的議程之上。就像普賢行願品(pranidhanaraja)說的,虛空無盡,如是眾生無盡,如是我願無盡。(“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甚至發願、祈禱永遠不證悟。(“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我認為這種宏大的願景正是我們這樣的眾生需要的。如果你是個生意人,你有賺十億元這樣遠大的願景,那麼損失幾百幾千塊都不成問題,因為你的願景宏大。如果你的願景不是到達終點線,你的願景和自己證悟無關,這立刻就把你從各種各樣的問題麻煩中解救出來。總之,有種人具有真正宏大的願景。有種愛管閒事(nosey)的人,褒義的愛管閒事的人,但他們也得知道如何管閒事。對他們來說,佛陀教導的緣起咒,因為這種願景,他們就可以從一個更大的角度來看痛苦的因緣。苦因就不再是自我執,而是對所有事物的執著。想要理解萬物無我的願,是至高無上的。我們怎麼做呢?記得密續(tantra)嗎?殊勝。這是個遊戲。記得嗎?被因緣束縛的遊戲。現在我們玩另外一個遊戲,解開纏繞,解脫束縛。對你和我來說,我們這種應該具有這種願景的修行人,我們應該去創造這種因緣。怎麼創造?努力試圖操縱(manipulate)這個情況。就像一杯牛奶,你放一點糖進去,就改變了整杯牛奶。牛奶被操縱,被破壞(corrupt),變成甜牛奶了。就像這樣,菩薩,隻要我們能做到,隻要我們能記得,在每一次,每一個情況下都試圖加一點慈悲(love and compassion)——這就是糖。為了把因緣的遊戲變得混淆(confuse),我們必須要混淆它,菩薩道上有如此多的有創意的方法。記得我們說過賄賂嗎?賄賂那個混淆。我們甚至可以遣送間諜。我們可以讓自我(ego)認為它贏了,給它一點勝利的甜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道。但道的最終總是要拆解(dismantle)那個犯人(culprit)。例如,四無量心(four immesurable thoughts)——慈悲喜舍,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六波羅蜜(six paramitas,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第六個,智慧,絕對是必要的。對於初發心菩薩(small-time boddhisattva)來說,我們可以讓他們擁有喜悅,因為慷慨、或道德正確、或努力指數而產生的喜悅。
然後,當然,智慧,是最重要的。至高無上的(transendent)智慧,無二(nonduality)的智慧。事實上,菩薩道的速度、力量和影響,都取決於一位菩薩能把多少智慧運用於其他菩薩行上。有一些菩薩可能在慈悲方面特彆優秀,但是如果慈悲並不根源(rooted)於智慧,不以智慧封箋(sealed),那麼這種慈悲心是很狹窄、有限的。這種菩薩會非常疲倦,會氣餒沮喪。說的樂觀一點,這種菩薩需要鼓勵,需要更明確清晰(defined)的道。同樣的,三摩地(shamata,止)這樣的方法,實際上就是不散亂的技巧,如果這種不散亂的技巧不根源於智慧,那麼,當然我們說的智慧是最高層次的智慧,那麼,一心專注(one-pointed concentration)可能可以達到,可能很讓人印象深刻,可能看起來很可控,但是,記得我前面說過披上外衣嗎?如果它不根源於智慧,那麼一心專注就不是一個真正的菩薩死都想要的(die for)。誰在乎你有一顆特別能專注於一點的心啊?沒有智慧。沒多大用。所以智慧非常重要。智慧非常鼓勵人心。看起來漫長蜿蜒的菩薩道,看起來無量的眾生,忘記我們要幫助某個眾生吧,他/她的心情、要求、問題、他/她善變的性格、心情、氣味,等等。忍受這些,對這些有耐心,對一個菩薩來說如此困難啊。沒有智慧的話,大多數時候,你在缺乏智慧的情況下幫助彆人,你總是在把自己的定義強加在彆人身上。你認為他/她需要什麼。這產生好多問題。這聽起來真令人沮喪,對我們中的一些人來說,對那些沒有智慧的人來說。那我們怎麼辦?啊!我的演講就在這裡結束了。願(aspiration)。發願是最切實可行,最有望實現的,經濟劃算的,實際的密法(tantra)。這創造緣起的情境。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菩薩,這是你的最後一顆子彈。你應該把它保存在你的皮帶裡,總去確認它還在那裡,尤其在小便之後,因為它可能掉下去。願,如此重要。我已經做了好幾次,但我還要念誦一次緣起咒。(念誦)這是一個傳統的口傳。這又創造了一個因緣。我從很多上師那裡聽過他們念誦緣起咒,他們從他們的上師那裡聽來,上師又從上師的上師那裡聽來,一路追溯回去到阿說示(Assaji,或馬勝)尊者。阿說示尊者最初又是從佛陀那裡聽來。所以,這就是心靈DNA(spiritual DNA)。
最初我以為一億遍緣起咒的累積會需要很長時間。但是不知怎麼了,大家都變得好精進。好吃驚啊!我必須坦白,我自己只念了五遍。真令人驚訝,從開始到現在,我們已經完成超過一半的數量了。所以我正在密謀一些新想法,來創造正確的因緣。當我們完成這個之後,我還沒想好呢,我們也許可以供養一億朵花,供養一億盞燈,放生一億條物命,等等。我和你們中的好多人,我們喜歡做這些事,我們也應該做,這創造好的因緣。像禪修,不要急於求道,不要預期未來,這些太難做到了。我告訴你們,大多數情況下你們都是在自我欺騙。只是看上去很讓人印象深刻而已,坐得很直,等等。可能這會讓你產生放鬆感,這樣下周一你又可以刻薄了。無論如何,這個做法,看上去很宗教化,但宗教化的部分很重要。我們有想法了會讓你們知道,希望你們能參與。有個東西叫livestream,我一個台灣的朋友,他是個出租車司機,他給我發短信說謝謝,我聽到你的法教了。他說通過他的手機,一邊開車一邊聽。好吧,因為課程的內容是佛法,希望這能創造對的因緣。但是,有些人似乎錄下了課程上傳到youtube等視頻網站上面去。我討厭通過機器聽到自己的聲音,看到自己就更糟糕了!無法忍受!我要求你們不要這麼做。另外,最後一點,我們回向功德,回向給一切菩薩的事業,以及,說到發願,我總是有這個願望,你們好多人都知道,我再說一次,我希望下一世轉世做一個女人,作為一個共和黨員競選美國總統。共和黨員!請支持我的願。歡迎你們來做我的副總統、國務卿等等,隨便你們,最好偵探能力再強一點。謝謝!
翻譯/筆記整理者:若有任何錯誤和紕漏,都是由於我個人的無明造成。無限感恩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若聽聞、思維及翻譯仁波切此篇教言有任何功德,皆回向給一切眾生的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