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法界頌》淺釋(三)慈誠羅珠堪布

(四)何謂如來藏
1、如來藏的不同稱謂如來藏也稱為佛性、光明、空性等等,在藏傳佛教裡,還叫大空性、大手印、大圓滿。 這些名稱都是不矛盾的。

2、大空性與小空性的區別《中論》、《入中論》中講的自空中觀與空性,僅僅是指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其中沒有提到光明的部分,所以稱為一般的中觀;而引入瞭如來藏光明的他空中觀,就屬於大中觀、大空性。

3、第二轉法輪與第三轉法輪如何不矛盾如來藏本身,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其本體不存在、不實有、虛幻、空性;另一方面,是光明、純潔、永恆、真實。

在學中觀的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觀點:真實不虛和虛幻空性是對立、矛盾的,任何一個物質只要是真實的,那就不是空性。 只要是空性,那就不可能真實、永恆、常住不滅。 只要承認實有的東西存在,則無論再高明,也頂多不能超越唯識宗的觀點。

這種觀點從何而來呢? 就是第二轉法輪的《般若經》,以及龍樹菩薩的《中論》、月稱菩薩的《入中論》傳遞給我們的。 因為這些經論主要講的二諦,是顯空二諦,在顯空二諦的範圍內,真實、實有與空性就是矛盾的。

但學過第三轉法輪經論的人就不這麼認為了,因為第三轉法輪時所講的二諦,是實在和現象的二諦。 在第三轉法輪當中,佛陀非常強調如來藏是實有的、常住不滅的,還說如來藏是究竟的“自我”,從這個角度來說,真實不虛和空性也不矛盾,如來藏既是真實、常住不滅的,但同時也是空性的。

在第三轉法輪的經典,或者《贊法界頌》、《寶性論》等他空中觀的論典當中,否定了世俗諦,認為這些都是無明的產物,是眾生的幻覺,最後剩下的,經論中用“常住不滅”或“真實不虛”等詞句來形容,但這只是在名稱上與龍樹菩薩破斥的實有、常有等相同而已,實際上並不是一碼事。

在第三轉法輪的二諦當中,第二轉法輪的經典與龍樹菩薩破斥的實有——人我和法我、人我執和法我執屬於世俗諦。 也就是說,第三轉法輪把除了真實不虛的如來藏,或諸法本來面目以外的所有東西,都列入了世俗諦,實際上也連帶將“人我”和“法我”一併破斥、否定了,所以三轉法輪與二轉法輪的中觀並不矛盾,只是名詞上看似衝突而已。

4、如來藏與阿賴耶識的區別在《楞伽經》等大乘經典、中觀論著以及密宗典籍當中,有時會把如來藏稱為阿賴耶識,那如來藏究竟是不是阿賴耶識呢?
其實,阿賴耶識這個詞也包含了兩個意思:一個是唯識宗所說的,屬於八識當中的阿賴耶識;另外一個就是表示如來藏的阿賴耶識。

二者雖然名稱一樣,但實際上是大不一樣的:唯識宗認為,阿賴耶識是實有的,但同時也是無常的。 換言之,唯識宗講的八識裡面的阿賴耶識,是眾生意識的一部分,是無常、有漏的有為法,屬於輪迴的範疇;而如來藏不是有漏、無常的有為法,也不屬於輪迴,是佛的智慧。 在他空中觀的經論中,永遠不會承認如來藏是無常的。

另外,諸如法界、光明之類的詞,也會在不同的經論中表示不一樣的內容。 如果沒有真正系統地學習,就不能了解佛的密意,更不能給佛法妄下斷語。
不看書的人自然不會有懷疑,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書中講了什麼。 看過書的人,才會有很多的疑問。 有了疑問,就應該想辦法解決。 如果不能解決,會對修行有一些影響,所以,文字上的誤會與疑難一定要化解,這樣才能放心大膽地修行。

(五)抉擇如來藏的方法

1、抉擇空性與光明的兩種因要說明一個問題,必須要有充分的證據。 這在佛教因明里面,叫做因或者量。

除了 禪宗、大圓滿或有些密宗修法不需要觀察,直接可以親身體會到心的本性空性光明以外,其他修法在抉擇心的本性的時候,都要用到兩種不同的因,
抉擇空性所需要的因,就是《中論》、《入中論》所講的中觀自續派以及中觀應成派的因,也叫做觀察勝義因。 它可以證明心的本性空性,能破除我們的人我執與法我執,卻不能證明心性的光明部分。

抉擇光明所需要的因,叫做清淨因或清淨見因。 《定解寶燈論》第六品中講的多數內容,就是清淨見因。

什麼叫做清淨見因呢? 比如說,六道眾生各出一個代表,再加上八地菩薩與佛,一共八個不同的觀察者集中在一個地方,共同觀察同一碗水,則會有八種不同的現象,依次越往上面越清淨——餓鬼看到的現象,比地獄眾生看到的要相對清淨一些;旁生看到的現象,相對而言又比餓鬼的清淨一些。 其中的八地菩薩,有兩種不同的結論,一個是清淨無垢的甘露,另外一個就是五方佛的佛母。 在佛的境界中,沒有風、水、地、火等物質,一切都是光明和空性。 這是顯密公認的觀點。

因為越往下層,業障越深,而外面的環境,實際都是心創造的,所以周邊的現像也越不清淨。 在這一點上,唯識宗說得不錯。

唯識宗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實相唯識宗認為,因為有了心,才有了外面的現象,所以外境就是心或心的現象;假相唯識宗認為,外境不是心的現象,而是心創造的一種幻覺。

無論是心的現像也好,還是心創造的也好,反正外面的景像都不是獨立的東西,而是與心有著密切關係的幻相。 因為是幻相,所以既不能說它是物質,也不能說它是心,因為幻相就是虛妄的,不存在的。 總而言之,從小乘到密宗都公認,外境是心創造的。

既然外境是心創造的,所以創造外境的心如果清淨,它所創造出來的外境也是清淨的。 如果心不清淨,它所創造的外境也不清淨。 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八種不同的現像中,肯定只有一個是對的,那就是佛的境界。 其它的都是相對的真實,不是絕對的真實。

從六道眾生、八地菩薩到佛這八種不同的智慧或意識(眾生的叫意識,佛和菩薩的就是智慧,都是指心),就是越來越清淨的。 其中地獄眾生的心最不清淨,佛的智慧最清淨,其他的介於其間。

為什麼佛的境界是絕對真實與清淨的呢? 因為佛的境界,沒有任何幻相的成分。 佛的心、佛的智慧已經遠離了所有的煩惱障和所知障,他的心中不會有妄想、妄念,所以他也不會有任何幻相,故而是最清淨、最純潔的。

由此推知,地獄和餓鬼眾生相比較,地獄眾生是錯的,因為在眾生業障非常深重的時候,就會墮到地獄,那時看到人類所見的一杯水,都是鐵汁、銅汁,當業障稍微清淨,再從地獄轉到餓鬼道的時候,就會看到餓鬼道的現象,將水看成膿血,當他從餓鬼道轉生到旁生道的時候,他的環境又會清淨一些……八地菩薩與其他眾生的現象相比較,八地菩薩看到的又更為清淨。

因為其他眾生通過修行,把心裡的煩惱障與部分所知障斷除以後,才能顯現出八地菩薩所見的現象。 這就說明,其他眾生有業障,而八地菩薩相對來說比較清淨,所以八地菩薩是準確的,其他眾生不准確。 但八地菩薩與佛的見解、境界相比較,就迥然有別了。

因為佛的境界不存在任何障礙,所以他看到的,是物質真正的本來面目。 這樣推測,最後可以抉擇出,真正絕對的準確或清淨,只有佛的境界。 這種推理方法,叫做清淨見因。

如果沒有這樣的邏輯或因,僅僅借助中觀的推理方法,只能說明心的本性是空性,而無法證明諸法是佛的壇城,也無法推知心的本性是光明。 當然,這種方法也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針對任何根基,都所向無敵的。 只有相信佛法的人,才能接受這種推理。 如果不相信佛法,那就鞭長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