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菩薩往往隱藏身份,眾生常常對他們造下重罪

誹謗菩薩的罪業非常嚴重,如果有人以噁心誹謗一位菩薩,這個罪過遠遠超過殺害三界的一切眾生。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能誹謗過菩薩,這不僅對自己沒有好處,對佛教也會帶來損害。因此要在諸佛菩薩面前發露懺悔這種罪業。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大家要認識到:不必說無始以來,就是即生中自己也造過很多誹謗菩薩的罪業。有些人想:我誹謗人的罪業是有的,但誹謗菩薩的罪業是沒有的,因為我不記得誹謗過哪一位菩薩。這種想法是未經觀察的表現。

在下面我們會講到,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菩薩在哪裡,普通人的肉眼很難分辨出誰是菩薩、誰是凡夫,因此只要誹謗過眾生,就很可能誹謗了菩薩。因此,我們要好好懺悔這種罪業,否則肯定會對自己的解脫和成就構成障礙。

學淨土法的人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現在漢地學淨土法的人非常多,其中有一部分人特別愛誹謗其他宗派的經論和高僧大德,也經常對其他修行人的見解和行為說三道四。

一聽到這些人的誹謗之辭,我就會想:這個人的修行可能有問題,也許他是菩薩的示現,故意在眾生面前顯現不如法的言行,如果他不是菩薩的示現,按照經論來衡量,那肯定造了很大的罪業。

聽聞有關誹謗菩薩的道理後,這些人要發願:今後我一定要改過自新!在座的各位也不要把這些道理當耳邊風,如果一下課就忘得一干二淨,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這樣聽法就沒有任何實義了。希望大家牢記這些教言,並以之對照自相續。

下面具體分析誹謗菩薩的罪過。以前我們講過,殺害一個眾生的過患也是極為嚴重的,如果有人以噁心誹謗一位菩薩,這個罪業比同時殺害三界一切有情的罪業還重。

大家想一想:即便殺害一個山溝、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的眾生,這個罪業也是不可思議的,更不要說殺害三界一切眾生的罪業了,但殺害三界一切眾生的罪業也無法和誹謗菩薩相比。為什麼誹謗菩薩的罪業如此嚴重呢?因為菩薩是成佛的因,相當於一切眾生的父母,頂禮初發心菩薩就等於頂禮一切諸佛。

《信力入印法門經》中說:“若其有人謗菩薩者,彼人名為謗佛謗法。”根據這個教證,如果有人誹謗菩薩,就等於誹謗一切諸佛和佛法,這樣的人還有沒有解脫的希望啊?不可能的。

需要了知的是,此處的菩薩不只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登地的大菩薩,而是指一切菩薩。很多經論中都說,誹謗菩薩罪的對境包括初發心菩薩,即相續中有無偽世俗菩提心者,誹謗這種菩薩也有嚴重的過患。作為真正的修行人,對任何人都不應該隨便評價、說過失,這是修行的一個關鍵,如果沒有這樣,很可能在無意中造下很多罪業。

現在有些人為了生活不得不造惡業,從某個角度來講,這似乎還情有可原,比如屠夫不殺生就沒辦法生存。但誹謗菩薩則沒有任何必要,為什麼自己要造這樣的罪業呢?可是在現實中,很多人也許是業力現前,經常說別人的過失。這些人以後一定要注意。

《信力入印法門經》中講了很多誹謗菩薩的過患,大家應該看這部經,這對自己的修行很有利益。 《大藏經》中有許多非常好的經典,如果在短暫的人生中沒有看,一直把它們鎖在藏經樓裡,那實在是太可惜了。在藏地的寺院,很多人都閱過《大藏經》,很多大德在傳法時廣泛引用各個經典的教證。

可是在漢地,除了蕅益大師等大德以外,很少有人閱藏。現在有些學者看的佛經倒是不少,但他們看經不是為了修行,而是為了搞學術研究,這樣意義不大。作為求解脫的修行人,大家應該多看一些佛經。

佛經中說:“若以嗔心反對菩薩,比將一切眾生關入牢獄的罪過還大。若詆毀菩薩(不管有因還是無因),比殺害南瞻部洲一切眾生的罪過還重。若生起嗔心而詈罵大乘勝解行菩薩或者對他們說不悅耳之語,比毀壞恒河沙數佛塔的罪過還嚴重。若詆毀菩薩,比殺害一切眾生並奪取他們財產的罪業還要大。

”一個人一旦入了大乘,只要相續中的菩提心沒有失壞,這樣的菩薩都不能以惡心辱罵。在文革期間,有些人僅僅毀壞了一兩個佛塔或者佛像,就已經成了他們一生中最大的罪業,後來根本沒辦法懺悔清淨,而辱罵大乘勝解行菩薩的罪業比毀壞恒河沙數佛塔還嚴重,可見誹謗菩薩的罪過有多麼嚴重,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從無始至今生,很多人肯定造過誹謗菩薩的罪業。就我本人而言,出家之前,經常說別人的過失;出家以後,雖然大多數時間都能以正知正念守護自己的言行,但凡夫人有放逸的惡習,一旦遇到惡友就會跟著說過失。

在自己誹謗過的人中肯定有菩薩,所以我肯定造過誹謗菩薩的罪業。有時候一想到這些罪業,我覺得確實沒有解脫的希望了,臨終一閉眼就會直接墮入地獄。每次聽到別人說自己的過失,我總是慚愧地想:唉,他們該說我,世界上不可能再有像我這麼壞的人了。

和我一樣,很多人也誹謗過菩薩,因此我們要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面前發露懺悔無始以來的彌天大罪,尤其是一切誹謗菩薩的罪業。

如果有人想:我應該沒誹謗過菩薩。這是不一定的。藏地有一個諺語:不知盜賊、菩薩在何處。這句話非常有道理。盜賊在何處是不好說的,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老實,誰都不會懷疑他是壞人,實際上他一直在找機會偷東西;菩薩在何處也說不准,也許你認為的壞人、乞丐、瘋癲者,實際上他就是真正的大菩薩。

所以絕不能以外表形象估計人的好壞而隨口誹謗。我們根本不了解凡夫和聖者的真實情況:從表面上看,有些人是個大菩薩,實際上他們不一定是大菩薩,只不過他們擅長演戲——本來是特別壞的人,但在眾人面前卻詐現威儀,顯得非常賢善;有些人本來是真正的大菩薩,可是在眾人面前卻顯得特別不如法,很多言行讓人們根本無法理解。

如果我們能分辨出聖者和凡夫,那當然好辦了:對於聖者,我們讓他們坐在高高的法座上,並且規定不能誹謗他們;對於下面的凡夫,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攻擊、說過失。

可問題是我們無法鑑別聖者和凡夫,即使採用最先進的儀器對每個人的血液、器官進行分析,也分辨不出誰是聖者、誰是凡夫。事實上,某些含而不露的瑜伽士就像蓋著灰的火坑一樣,從外面根本看不出他們的內在境界。

《學集論》中說:“彼若未斷定,輕蔑諸菩薩,如灰覆之火,其於地獄焚。”如果沒有斷定對方的真實身份而隨意誹謗,這個後果非常可怕。蓋著灰的火坑雖然從外面看不到火焰,但踩下去全身會被燒毀;與之相同,有些人從表面上看是凡夫,實際上卻是利益無量眾生的大菩薩,如果對他們有一句誹謗之辭或者一個輕蔑的行為,都將在地獄感受無量劫的痛苦。

獲得生死自在的大菩薩可以投生為固定、不固定的種種形象來利益有情。固定的形像如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或者世人公認的高僧大德。不固定的形像如乞丐、屠夫、妓女、旁生等下劣眾生。 《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中說,佛陀在因地曾示現為盲人、啞巴甚至惡趣的眾生。世間人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因此菩薩無處不在,我們面對任何眾生都要小心。

菩薩往往會隱藏自己的身份,很多自稱是凡夫的人其實是真正的大菩薩。 《續高僧傳》中記載,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叫僧崖的出家人。小時候他經常終日靜坐,別人問他為何如此,他說:“此身深可厭惡,總有一天我要把它燒掉。”長大後他應徵入伍,一次和軍中的同伴打漁時,他把自己的那份魚放生了,又燒毀了同伴的漁具。後來他出家為僧,數十年如一日精進行持善法。

晚年他發心燃指供佛,最初燒掉了十個手指,然後燒掉了兩個手臂。最後他發心焚身供佛。在焚身的那天,有十多萬信眾圍觀。僧崖坦然走上焚身的柴堆,可是點火的人卻害怕了,他想:如果我放火燒聖人,一定會獲大罪過。

僧崖不得已,親自走下來點火,然後又坐回柴堆中。焚身前,曾有人問他:“你是佛菩薩的化身嗎?”僧崖說:“我是凡夫,誓入地獄,代苦眾生,願令成佛。”還有人說:“菩薩滅度,願示瑞相。

”僧崖說:“我的肉身會壞,心臟不會壞。”在焚身時,出現了很多稀有的瑞相,最後僧崖全身都被燒成灰燼,但心臟一點都沒被燒壞。

心臟燒不壞是一種成就相。以前法-王的遺體荼毘以後,化身爐中拇指粗的鋼條都被燒熔了,而法-王的心臟卻完好無損。當時我在場,親眼見證了荼毘的整個過程,感覺確實非常稀有。

當代漢地也有心臟燒不壞的修行人,1993年,陝西終南山的圓照比丘尼以93歲高齡示現圓寂,她的心臟也沒被燒壞,荼毘時也出現了各種瑞相。 (現在終南山還有不少隱居的修行人,有一段時間我很想去那裡看一看。據說我們學院有些道友也在終南山修行,不知道他們修得怎麼樣。如果他們圓寂後心臟燒不壞,我們也可以把他們的心臟供起來。)

在剛才的公案中,僧崖法師說自己是凡夫,願代眾生受苦,但從他圓寂時的瑞相來看,他肯定是一位大菩薩。昨天有道友問我:“凡夫能不能代眾生受苦?”根據很多經論的觀點,我認為凡夫可以代眾生受苦。

我記得僧崖燃指供佛時,有人問他痛不痛?他回答:“痛由心起,心既無痛,指何所痛?”他說得很有道理,如果能安住於無我的智慧境界,則不會有疼痛的感受。沒有無我境界的凡夫要代眾生受苦肯定會感受痛苦,但如果他的心力特別強,如阿底峽尊者的上師達瑪日傑達等,這樣的凡夫也可以代眾生受苦。

關於代眾生受苦的原理,智者大師在《法華玄義》中說:“良以悲心熏於智慧,能拔他苦;慈心熏於禪定,能與他樂。”意思是,當悲心和智慧結合時,以緣起力就能拔除他人的痛苦;當慈心與禪定結合時,以緣起力就能給他人帶來安樂。

因此,不僅聖者菩薩可以通過自他交換來解除眾生的痛苦,即便是凡夫人,如果悲心特別強烈,由於無私的悲心和無我的智慧是相應的,也可通過觀想代眾生受苦來解除他人的痛苦。

有一位道友說:“讓我代眾生受苦太可怕了,我連想都不敢想。”有這種心態非常正常。眾生的相續不盡相同:有的人利他心特別強,有的人利他心很弱;有的人自私自利心特別強,有的人自私自利心很弱。大乘種性和小乘種性也存在這種差別。因此,如果利他心特別強,即便是凡夫也有勇氣代受他人的痛苦。

言歸正傳,既然在乞丐、獵人、屠夫甚至惡趣眾生中都有菩薩,在出家人中就更不用說了。 《阿育王傳》中記載:阿育王特別恭敬出家人,一次他和眾臣外出巡遊,途中見到一個七歲的沙彌。阿育王想向小沙彌頂禮,但他覺得自己是一個鼎鼎有名的大國王,在大庭廣眾之中向一個小孩子頂禮很沒面子。於是阿育王把小沙彌帶到無人處頂禮,之後叮囑道:“我是阿育王,今天我向你頂禮之事不要告訴任何人。

”小沙彌面前有一個瓶子,他以神通鑽入瓶中,又從瓶中鑽出來,之後也叮囑道:“大王,今天我在瓶子裡進出,希望你也不要告訴任何人。”阿育王非常驚訝,他覺得這麼年幼的僧人都有如此成就,出家人真的不可輕視。從此以後,阿育王對所有身穿僧衣的人一律恭敬對待。今後我們也要恭敬一切出家人,甚至對小沙彌也要恭敬頂禮,不要想:這些小和尚太調皮了,長大以後說不定會還俗的。

文章來源:《藏傳淨土法》第七十二課

喇嘛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