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波羅蜜多中的精進度--薩迦法王開示摘錄
六波羅蜜多中的精進度--薩迦法王開示摘錄
精進度
第四波羅蜜多是精進度。
精進的特性
精進的特性是行者自然樂於造作饒益有情的種種善行,如果與前行發菩提心、正行空正見、以及結行迴向等結合,即為精進波羅蜜多。
為了行持精進波羅蜜多,認清其違品是非常重要的事。精進的違品有叁類:一、懈怠,也就是身、語、意不勤於修善。二、雖精進修持,卻屬外道作為,這些作為看似如法,實際上並非善行。叁、為求世間法而勤於修善,這跟解脫無關。
要斷除以上所說違品,行者必須思惟它們的過患。沉溺於懈怠等不當行為,將毀掉行者成佛的目標和所有機會。例如,懈怠能令行者無法聽聞佛法,因此不能辨別善惡。即便是在世俗間,懈怠也是很大的過患,懈怠能令行者喪失所擁有的一切,因此應斷除懈怠。
懈怠的原因
懈怠的原因有以下八種:一、耽著推延。二、熱衷世俗事務,例如經商或耕種,因為忙於世俗事務而無行善之意樂。叁、行善得不到預期的回報而生退心。四、看輕自己,認為沒有能力成辦各種善行。五、耽著閒暇安逸而懈於行善。六、耽著飲食、綺語等世間欲樂。七、終日昏沉,不勤行善。八、不解輪迴過患,執計此生而於輪迴不起厭離心。
行者應當恆常數數憶念無常之理,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應當思惟輪迴過患,這樣可以減少懈怠所生散亂心。對治懈怠的方法是變改每一行為的動機,凡所作一切,皆應轉為善行。一般來說,行為可分自利和利他兩類。聲聞、緣覺只重自利,菩薩則重利他。行者應透由對治而斷除諸惡行,如果不能斷除,也應以善巧方便化惡行為善行。
如同前面開示的波羅蜜,修持精進度應伴以四賢善素質,及斷除七種貪執。
利益
修持精進能生現世安樂,世出世間一切事業皆可自然成辦,進而能夠積聚廣大財富,攝受饒益有情,具足一切修行順緣;臨終時心無懊悔,遠離人非人等所造違緣障礙;以及其他利益等等。修持精進亦能生究竟利益,例如獲四無畏及十力等佛果功德,無間饒益一切有情。
--摘錄自薩迦法王開示的薩迦班智達《牟尼密意顯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