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識仁波切:佛教的修行目標是什麼?
佛教的修行目標是什麼?
佛教的修行目標有三個:
《一》追求世間幸福快樂-下士道;
《二》只求脫離煩惱,不求成佛-中士道;
《三》追求身心徹底淨化,達到功德和智慧的高度圓滿——佛-上士道。
  不求成佛、超世,只求世間幸福,不愁吃,不愁穿,能幸福過一輩子,下一世希望得到一個好的人身,生到一個物質生活條件好的環境,這就是下士道。死後不墮三惡道-畜牲、餓鬼、地獄道,就得戒十惡,行十善。
  
  第二,中士道只求脫離煩惱不求成佛。因為知道世間再好也是短暫的,人生是短暫的、無常的,下世即使得到一個人身,如果沒有分清是非、善惡的智慧和人身條件的話,繼續隨波逐流幹壞事,善業盡後仍然會墮落下去,連世間幸福也保不住,基於這種思想,要從根本上脫離輪回,從長遠考慮,就要最終解決脫苦問題。這是中士道。
  第三,追求身心徹底淨化,達到功德和智慧高度圓滿是上士道。佛是什麼?佛就是達到功德和智慧高度圓滿的精神境界。修什麼行就是根據這三種不同的目標決定的。
  修行:指的是人對自己內在的優良品質和潛在智慧能力的開發,而不是從外部得到什麼。
  ............
  除去汙染,開發顯現光明心的本質就是修行。
修行的目的:
  不是從外部修什麼,而是驅除心性的汙染,顯現光明心的本質。用通俗的話說,使人體的五蘊經過淨化、修煉,化為五智、五佛,五大(土、水、火、風、空)化為五佛母,使物性的肉體化為智能性的光體——慧體,使生滅、苦樂無常的生命化為不生不滅的常樂自在的精神實體,這就叫做修煉。
  密法上的五蘊就是人身體上的五種成分,其中之一就是肉體,即色體,是有形的。還有無形的四種:受、想、行、識。受蘊就是有感覺的特性,通過五官能感覺到外部的情況;想蘊:區彆、從標誌上分清這是人還是動物,或是植物等;行蘊:人的感情思想活動、意誌、思想行為,驅使人幹什麼事,如愛、恨,全部包括在行蘊中;識蘊:元神、識,沒有表現出愛,也沒有表現出恨,隻表現出能知能感覺的元識,這就是意識。這四種加上 “色” 就是五蘊。蘊就是很多東西加在一起,即很多元素加在一起。例如:行蘊和想蘊。人的精神,在《俱舍論》中細分為46種。有的佛學文章中說:“現代心理學對人的思想、人的精神的研究遠遠趕不上佛教理論。”因為科學是搞實驗的,但人精神中好多東西是不可琢磨的東西,無法實驗,又看不見,所以,現代科學在這方面無法更深入地發展。
  通過淨化,身體上的五蘊可以化為五佛、五智,身體上的五大土、水、風、火、空五種成分形成人體 可以化為五佛母。現在我們的肉體可以化成智能性光體。人的生命是苦樂無常的,使生滅、苦樂無常的生命化為不生不滅常樂自在的精神實體,這種精神實體在時輪中就叫做 “色空體”。空色指的不是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眼看到的東西是物質的東西,包括天空中出現的彩虹,這也是物質的成分。但時輪中指的色空體是智能性光體,不是人人可以看到的物質性東西,這一點下面講時輪時再詳細講。
  要達到以上兩個目的,就必須按照諸佛所指示的道路和方法,一步步做下去。要認認真真地做,腳踏實地地做,來不得半點虛假。這也和科學工作一樣,不能自欺欺人。
修行從總的方面來說包括兩個方面:
  
《一》對人性方面的優良品質的開發;
《二》對智慧能量的開發
  
優良品質包括:向善心、慈悲心、忍耐性、追求上進的毅力和無私奉獻精神,對自己和所有生命的高度責任感。........
還要有不安於現狀、自強不息的精神。佛教就不安於現狀。
........
  對於一個人來說,情緒是相當重要的,七情六欲造成了人的衰老、疾病、事故等。一個很好的人,如果不能控製情緒,往往就會壞事,有的殺人,有的自殺。這都是情緒造成的。佛教就是用自我修養的辦法來控製自己的情緒。長壽和保健的辦法中對人素質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情緒的控製相當重要,隨隨便便地生氣,隨隨便便地喜、怒、哀、樂,且形於色,對人來說是比較膚淺的表現。一般深沉的人喜怒不形於色。隨隨便便動手動腳,動手打人,這是素質的問題,所以,情緒的穩定相當重要。
  ...........
  修行是對自己的理智和信念的考驗,也是意誌和耐心的磨練。只有具備高度的理智、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誌和耐心的人才能獲得圓滿的成就,不能當作好玩。有些人今天想聞法,明天想成佛,後天就想給別人灌頂,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有的人辦一個學習班說,你交多少錢,我給你開慧眼。有的人甚至說,還有更快捷的辦法,“只要我一個報告,聽報告的人80%可以出功能”。這真是神奇!我們佛教沒有這樣的事,藏密也沒有這樣的事,不敢說這樣的大話,我也沒見過藏密有講這個的書。
  ..........
  修行是一個自我改造的過程,要和自身的貪、嗔、癡、疑、慢、邪見等作殊死的鬥爭,抑製直至幹淨徹底地消除這些煩惱和墮落的根源。疑——懷疑,不相信這個,不相信那個;慢——傲慢;邪見——就是各種偏見和邪見形成的觀念,往往使人失去正見。如果謙虛一些,對任何事情都不會過早地下結論,說這個對,那個不對,經過實事求是的研究以後,你認為對不對,有沒有道理,再下結論,這才是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但邪見沒有這種情況,邪見是由頑固的世俗觀念形成的。
  寂天大師在《入菩薩行》中說:“人不能驕傲和鄙視彆人,但對自身的仇敵——貪、嗔 、癡等,要驕傲和鄙視,要堅決戰勝。” 脫離煩惱,通向彼岸的路是充滿艱辛的,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走過去。成佛無平坦大道可走,科學也無平坦大道可走,但成佛的路更難。顯法說成佛要經過三個無量劫,有的說40多億年才能成佛。這個說法對不對,沒有詳細研究。三個無量劫,時間相當長,要修這樣長的時間才能成佛,這就說明要成佛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
  ..............
  對修行者來說,戰勝自身的覆蓋在光明佛心上的堅固的邪惡汙染,才是最大的功力和神通。在佛教上沒有比這更大的神通。把自身的貪、嗔、癡克服了,那就是最大的神通,不是什麼向外表演、炫耀自己的把戲。密法從來都不看這個,而是看對自身貪、嗔、癡、名利戰勝得怎麼樣。最難的也是這個。當別人打你時,你是什麼態度?別人汙辱你的時候,你表現出什麼態度?在名利面前,采取什麼態度?這就是看你的菩提心修養程度,看你的神通大小和修持功力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