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6)

——宗薩欽哲仁波切

(念文殊菩薩贊、般若心經)

如果您說的是相同,你就要對相同有一個定義,依照月稱菩薩的定義,相同就表示時間、位置等所有的東西都完全一樣,這個叫相同,其中有任何一點不同,就不能叫相同,所以這就是剛才講的不能叫自生。所以說,對月稱菩薩來說呢,你說冰,冰就是冰,就是那個樣子,不是水,水就是水,不是冰,所以如果說你算是一個平常的人,你去找月稱的話,那麼他是你最好的朋友。但是如果你身為一個哲學家去找他,那就不一樣了。

這位是一位很好的醫生,大部分的人都已經認識他了,吐噶瓦仁波切。他能來,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徵相,這表示般若能夠治療輪迴裡面的大病。 (吐噶瓦仁波切:如果一個人知道你的病會被治好,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的病,都沒有關係,治病最好的就是大家學的般若,我確定大家的病一定都會好的。)

對於今天的開始,我再次提醒大家,這個教授大部分都是屬於哲學性、教理性的討論,所以會有很多這方面的討論,這是大家必須要接受的。對於那些非常珍視空性真理的人,把空性的真理認為很有價值的人,您應該耐下心來一遍一遍地來聽,這樣才可以在您的心裡種下種子,這是很有價值的事。我們談的空性,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題目。

像昨天晚上講的一樣,能夠接受空性教授的只有三類人。第一類人,就是對某一個東西或某一個對像已經有一些自己的見解;第二類呢,完全是新的,沒有前面說的這種見解;第三類,你已經對般若的教授有相當的見解。這三類人可以接受教授。在這部《入中論》裡,同時對三類人進行教授,所以教授的方法很特別。因為我們同樣也要介紹給有些人,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概念,比如其他某些的概念體系,也許有些人是印度教、佛教其他的教派,因為要介紹給這一類的人接受,所以這本論裡面就不可避免的有這些內容。

這本論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介紹這三類人,什麼樣特殊的方式呢?這本書對有很多既定的概念體系的人,我們稱之為印度教徒,或者是佛教的,比如有部、經部等其他的佛教派別,我們也會說到在中觀應成派怎麼樣打垮它。實際上我們的用意,這些佛教的派別,他們的主張實際上是我們自己具有的不同的思想形態。

所以在外相上,也許我們會看到和一些印度教、其他佛教等派別的辯論,但是實際上是和我們內在的成見辯論,然後破斥內在的成見。這一點,你在聽這個論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在這邊所做的任何的辨駁和破斥,並不是針對一個外在的對象進行破斥的。你可以說呢,我們是再用一些印度教的理論或者是邏輯,作我們辯論的外在的對象。

再提醒各位幾句,我們現在是談空性,在《十地經》裡用十種不同的方式談空性。我們這邊所用的是以無生的方式來討論。我們討論的基礎是以龍樹菩薩的論為基礎,他的論裡講,任何一個東西都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自他生(共生)、也不是無因生的,這四個是我們現在討論的主題。現在月稱菩薩對於這四點提出他的看法,他的證據。這邊我們也有一個對手,我們可以用一個像徵性地代表,這邊的對手是印度教的數論派,數論師他相信自生。為了要和他們辯論,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邏輯,你們會聽到很多的辯論,這本書超過一半的篇幅是和不同派別之間的辯論。

在這個地方,你不應該想,說這個書上討論的東西,對於一個想尋求解脫的我來說有什麼樣的好處,前面我已經講過了,你應該把這些辯駁呢轉到內在化,對內在很多的概念、思想體係來作辯駁。因為我們下面會有很多很多的辯論,辯論必須要用到邏輯,就是因明。現在暫時離開我們這本入中論書的主題,談另外一個主題,邏輯和因明。也許呢我們今天討論邏輯呢,可能講不完,如果沒有時間呢,可能不能回來講書的主題,我們看看時間怎麼樣。

當然,佛教的邏輯,也就是因明學,又是一個非常大的學科,有上千種不同的書籍,它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學系。但是為了要了解我們下面辯論的系統,我們也別無選擇,我們必須要稍微談一下因明。今天要大略介紹一下中觀自續派和應成派之間的差別。

同樣的,要了解他們的差別,也必須了解一些因明的東西。談到邏輯、因明,當然有很多的理論在,比如你現在講她很漂亮,因為她的頭髮是紫色的,當你講出這句話的時候,它裡面一定要有一個理由。前面說的邏輯呢,也就因明,是一個很大的學科,我們要講其中主要的兩點:第一個是直接的證據,另外一種是間接的證據。

第一種邏輯,可以說是直接的證據。可能有的人呢立刻會說,這個邏輯,好像你講的全部都是一些假設、推論。對,邏輯就是推論的東西,邏輯全部都是假設,所以在邏輯裡面根本就沒有一個實質的東西你可以看到,所以在這邊呢,當然是唯識宗講的很對,一切東西都是心,邏輯呢當然也是你的心、你的識。比如說,你說這個女的很漂亮,為什麼呢?因為她臉上有雀斑,因為有的人喜歡雀斑,所以他以這個,他喜歡雀斑為基礎,他就想證明這個女的漂亮。這裡呢現在聽起來也許你覺得好像像是笑話,不過這個對後面滿重要的,後邊呢可以給你證明為什麼說這個人的頭髮是紫色的或者臉上有雀斑這個很重要。

  

第一個呢是直接的認知。這裡呢我們想證明聲音是無常的,為了要證明它,我們必須給一個理由,這個理由是什麼呢?這個理由是直接認知得到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說聲音是組合成的,所以現在我們要定義什麼叫做組合成的。組合成的東西,具有生、住、滅三個部分,生、住、滅就是我們說的組合成的。

我們說海螺的聲音,這個聲音呢它有一個生,當有一個人把他的嘴巴放在海螺上,然後從嘴裡吹氣出去,那就是聲音的生,你聽到聲音的時候,是聲音的住,當這個聲音停止的時候,就是這個聲音的滅。這就是為什麼聲音是無常的理由。依照佛教,每一個東西都是無常的,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組合成的,所有的東西都有開始、中間和結束,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談的是時間。這是我們剛才說的直接認知這一種。

現在有另外一種,非直接也可以說是間接認知。間接的邏輯,就是說山上有煙,所以一定有火。在某個角度來說,這很簡單,我不會講得很難。為什麼有火呢?這個是間接的認知。你沒有看到火,但是你看到了煙,在那個時候,你就下一個判斷,你說因為有煙,所以一定有火。

第二種邏輯,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沒有第二種邏輯,你就不能說誰成佛。因為這個非常重要,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成佛,所以你不可能有直接觀察到的證據來證實任何一個人成佛。所以說,你只用這種間接的證據,你可以說這個人一定是得到了解脫,因為他沒有嗔恨。這些在後面,我們這本書向下講,對後面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有四個主題非自生,非他生等等,為了要建立這四個主題,我們就需要剛才講的這種邏輯。

下面讓我們討論一下,中觀的自續和應成派對這兩種邏輯講的辦法。一般來說,這兩派趨近究竟真理的方法,有兩個不同的地方。第一個,趨向究竟真理的方法,第二是怎麼樣來顯現或者說顯示出相對真理。

  

第一個,如何建立究竟真理。大略分有六點。 (翻譯說:我剛才沒有想起來已經有翻譯好的名詞,剛才講的直接的認知,可以叫做現量;間接的可以叫做比量。)我們現在討論的中觀自續和應成派之間的差別。任何一個敘述的句子,一定有一個主詞。比如上面第一句,聲音是無常的,因為它是組合成的,在這裡它的主詞是聲音。

現在講呢就很微細,在中觀自續派講,任何一個辯論,必須要有一個主詞,而這個主詞是辯論雙方都同意的。但是,其中中觀應成派和自續派不同的地方,中觀應成派並不認為任何一個辯論呢都要有雙方都同意的主題,就是主詞,就是說任何一個主詞,只要是辯論的對手他接受,我們就可以用來辯論。

現在講到雙方都同意,這個怎麼樣來解釋呢?比如前面那個例子,我們說某個女孩是漂亮的,現在兩個人在爭論說,某一個特定的女孩子她是漂亮還是不漂亮。中觀自續派就講,辯論的雙方都必須同意這個對象必須要是一個女孩子才行;但是,中觀應成派會講,沒有必要雙方都同意,只要你承認她是一個女孩子就行,我們就可以辯論。

  

我們現在討論中觀的主題了。這裡的主詞是什麼呢?是芽。芽是我們想討論的主體。中觀自續派會說,必須要雙方都同意有一個芽。我們這邊是要討論自生、他生等等的。我們這邊的目的是什麼呢,是要向對手證明,這個芽是非自生,它不是自生的。

  

我們講的第二個,對象。中觀自續派會加一個字,叫做“芽,它不是究竟的自生的”,他們會加上“究竟”。但是中觀應成派不會加這個字,中觀應成派會講,就算是在相對的層次,任何東西都不是自生的,所以沒有必要加上“究竟”這兩個字。

第三個,很重要的,算是我們要討論的主題,也就是你想建立的一個主要的見解,我們這邊想建立什麼呢?我們這邊想建立的是,任何一個事,或者是任何一個現象,它都不是自生的。中觀自續派會說這個主題,現象呢是非自生的,這個是中觀派的一個主要的見地。

中觀應成派會說不是,他們會這樣講,我們之所以建立說一個現像是非自生的,只有當我們辯論的對手說他認為現像是自生的這個成見的時候,我們才建立起現象非自生的主題來跟他辯論。但是這並不表示,除了這個時候之外,我們接受說現像是非自生的是我們的主題,我們不接受這個。你們不用擔心,後面還會再解釋這個。

第四,有什麼理由,這邊的理由是什麼呢?因為它存在,芽是實存的。中觀自續派又講,這個理由必須要辯論的雙方互相都同意。中觀應成派說不,這種對於這個主題的這種成見是只有在對手的心裡才會有,所以我們並不需要有一個雙方都同意的原因,只要找出理由可以破斥對方心裡具有的成見就可以了。就像是這個瓶子,同樣,這個瓶子,中觀自續派必須要辯論的雙方都同意,但是應成派說不必,只要對方接受這一點就可以了。

第六點,中觀自續派說辯論的邏輯必須要辯論的雙方都同意,中觀應成派講沒有這個必要,只要我們辯論的對手相信這個邏輯系統就可以了,我們可以用他的邏輯系統駁倒他就行了。

第一個是主體,第二個客體,第三個是討論主題,第四個是理由,第五個是舉的例子,第六個是辯論的方法,破斥的方法。這六點就是中觀這兩個不同的派別,趨近究竟真理的不同的地方。至於剛才講的第二點,他們對於相對真理怎麼樣來談論,這個差別在後面再談。我們現在再回來談這本書本身。請大家翻到昨天講的偈頌。

最先呢,很簡短地介紹一下主題。 “彼非彼生豈從他?亦非共生寧無因?”,這個表示它既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自他生,也不是無因生。現在我們開始破斥自生。下面的這一句是佛護非常有名的句子,“彼從彼生無少德。”,就是說,如果一個東西已經存在了,你要它自己再生,這是沒有任何理由的。

也許有的人聽了這個,完全不知道在講什麼。這邊呢我們談的是自生,就是從自己生出來的。這邊我們的對手是印度教的數論派,今天早上我有一個朋友對於這個問題,有一點疑問,跟我討論了一下,這樣很好。現在黑板上寫的就是中觀應成派對於這一點辯駁的說法,芽不是自生,因為這個芽已經實際上存在了。舉一個例子,像瓶子一樣。因為這邊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當你講到自生的時候,什麼是生,什麼是產生,至少要有兩個東西,從這一個生出另外一個,才有所謂的生。

現在講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各位現在是在學邏輯,而不是哲學。我們在這邊並不是企圖要破壞任何現存相對的原則,沒有這個意思。但是在邏輯的討論裡,你講出任何一句話,裡面每一個字,你講出的字就是那個意思,沒有任何假設的空間在裡面。當你說自生,就是一個東西是從它自己產生,你講的這個東西就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因為它是從是它自己產生,這是一個東西。

今天早上我的朋友跟我說,冰融化成水,所以科學家會講,因為水和冰的分子的組成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水是由冰塊它所自己產生的,所以它是自生,這是一個很好的懷疑。這種懷疑在後面也會看到,數論師有同樣的懷疑,同樣的辯駁,他們說牛奶做成乳酪,這兩個是同樣的東西,所以是自生。

但是,前面我講過,我們現在學的是哲學,哲學用的是邏輯,在邏輯裡,你講的話就是那個意思。如果您說的是相同,你要對相同有一個定義,依照月稱菩薩的意思,就是它的時間、位置,所有一切的東西都完全一樣,這個叫相同,其中有任何一點不一樣,就不能叫相同。所以從這個觀點上來看呢,剛才我們所講的,它根本不能叫自生。對月稱菩薩來說,你說冰,冰就是冰,它就是那個樣子,不是水,水就是水,不是冰。

如果您算是一個平常的人,你去找月稱的話,他是你最好的朋友;但是如果你身為一個哲學家,你去找他,那就不一樣了,你是一個哲學家,你講的每一句話的每一個字就是那個意思,不能改。像我們一般科學上的假設,認為水和冰的分子組成結構是一樣的,這對月稱菩薩來說是相當淺薄、不能接受的一個假設。對他來說,如果你說是相同,就是一切的時間也要一樣。你會發現,月稱菩薩用的邏輯非常簡單,有的時候近乎幼稚,但是就像我經常和我的學生講的,但是這種非常簡單的邏輯,經常會讓你覺得不舒服,會覺得很難過。

所以這就是剛才我們這個偈頌講的,“彼從彼生無少德”,它既然已經在那邊,什麼叫做從自己再生出來,已經在了,何必還要再生,沒有那個意義了。如果因和果是相同的話,時間、地點什麼都是一樣的。這樣子的話,什麼叫做再生出來,它意義在哪裡?什麼叫做再生?生的意義是什麼?你不要瞧不起我們的對手,剛才講印度教的數論師是非常偉大的哲學家。

他們所謂的自生理論並不是一個人想了兩三天就想出來的怪主意,他們是經過幾個世紀的討論,才研究出這樣的哲理。前面我也講過,這種數論師的概念,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你會講,“你跟去年完全一樣嗎,沒怎麼變。”你如果到月稱菩薩那邊,跟他說,我們去年見過,今年還是一樣,他會馬上笑你,如果你身為一個哲學家講這種話。他會說,如果你跟去年完全一樣,那你為什麼還要來看我,什麼叫做你現在來看我?為什麼你需要再來見我呢?因為你改變了,所以你需要再來見我,如果你從來沒有變,你不需要再來見我,這是佛護所講的一個理由。

下面的這個偈頌,是月稱菩薩自己寫的。另外一句,就是“生已復生不應理。”。理由就是前面講的,如果說是它是完全相同,就沒有生的道理了。月稱講下面一個偈頌,“計生已復生者,此應不得生芽等,”,如果說他生了以後會再生,他不能再生出芽,“盡生死際唯種生,云何彼能壞於彼?”,它一直生,因為是自生,一直生,生的都是種子。如果你說的是自生,就是已經在的,再生出同樣的,在這種情況下,就絕對不會生芽出來。為什麼?芽為什麼會生?因為種子滅,芽才會生。照我們的對手講的,種子並沒有滅,為什麼說沒有滅呢?因為是自生。所以說“盡生死際唯種生”,不管多久,只有種子。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有芽從種子生出來,怎麼可能?這邊大家可以問問題。

提問:自己分成兩個,兩個都是一樣的?

回答:它只要分,分成兩個,那就不是自己了。因為對月稱菩薩來說,一樣的意思就是一樣,因為你分成兩個的話,這兩個有兩個不同的方向。某一個東西的東邊是另外一個的北邊,兩個的方向不同。

(提問)(。。。。。。。錄音太弱聽不清楚)

回答:不是這樣的,因為月稱是屬於中觀應成派的,他會問你,你說的相同,什麼叫做相同,如果你講相同是這些都一樣,但是這個地方不一樣,如果這樣講,他立刻會有他的辯駁。這樣的話,他就會說你是屬於放牛的,不是哲學家。在那種情況下,他會同意你說的。為什麼呢?他會說,因為你對於你的世界有一個已經繼承的成見。如果你是一個哲學家,他問你什麼是相同?你別無選擇,你非底說在任何的層次都是同樣,那才叫做同樣。

(提問)(。。。。。。。錄音太弱聽不清楚)

回答:月稱並不是同意任何人意識的形態、意識的看法。有很多很偉大的中觀的論師,可是為什麼在這麼多的論師裡,大家會稱月稱為冠冕上的那顆明珠,因為他曾經講過了不起的話。他說在相對的層次上,我跟任何人都沒什麼可辯的。在究竟上,我沒有任何我自己的立場,但是我會以對手的立場來破斥他。我會問你,什麼是你定義的相同?如果你的定義是時間、地點等等的相同,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已經把你逼到角落上了,如果你的定義是那樣的話,他馬上就可以接下去說,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有所謂的自生,因為生就是兩個東西。我們說二,二就是分開的東西,分開就不是相同。否則的話,像剛才講的,是無盡的、沒有止境的。

(提問)(。。。。。。。錄音太弱聽不清楚)

回答:對於這一點,月稱菩薩並沒有任何的破斥,他從來沒有破斥過種子可以長出芽,這一點他從來沒有破斥過。

這位小姐講的意思,跟我剛才解釋的從冰到水是一樣的,我們認為它們的分子組成結構是一樣的,我們假設他們是相同的。我們認為種子可以長出芽來,所以里面的結構是一樣的,所以是相同的。但是在月稱面前你要非常小心使用每一個字,因為每一個字都有它的意思,你講相同,就是相同的。這是要非常注意的地方。

當我們講自生的時候,我們是講因和果是相同的,這個叫做自生。所以剛才我念的月稱菩薩的偈頌,“云何彼能壞於彼?異於種因芽形顯、味力成熟汝應無。”。如果那樣的話,你應該看到種子和芽之間沒有任何的顏色、味道、潛力,沒有任何任何的不一樣。下面這一句實際上就是剛才這位小姐畫的,還有早上講的冰和水的比喻,下面是數論師用來證明的辦法。

數論師講,“原來是牛奶,我們經過某一個過程,把它變成了乳酪,所以牛奶的自性消滅了,乳酪的自性生起來了。”月稱他就反問數論師“若捨前性成餘性,云何說彼即此性?”,如果你這樣講的話,那當你是乳酪的時候,你留下什麼東西叫做牛奶的自性呢?下面一句就是“云何說彼即此性”,月稱菩薩講,你說牛奶原來有自性,牛奶的自性消滅掉了,然後生出來乳酪,那牛奶的自性去哪裡了?如果沒有的話,什麼叫後面的生?這是月稱菩薩跟數論派辯論的最大的勝利,超過了亞歷山大、成吉思汗的成功。可以問幾個問題。

(提問)(。。。。。。。錄音太弱聽不清楚)

回答:月稱菩薩別的不需要聽,只要說一個變成兩個,他聽這句就夠了。就算這個東西只要換一個小方向,就夠了,他跟你辯論就夠了。只要有兩個,你怎麼能說這兩個是一個呢?你這樣講,本身就是矛盾的。

問:您認為大海和浪花是一還是二?

  
答:您是問我還是問月稱?對我來說,有的時候是一,有的時候不是一。 ……對我來說有的時候是一,有的時候不是一。月稱這樣說,你有沒有聽過“緣起”?你如果問月稱,你跟他說因和果是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他會跟你說它既不是一樣的,也不是不一樣的,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緣起。在討論之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你不要失掉我們討論的主題:自生。

你們各位剛剛講的都很有價值,因為這些都可以提醒我們對手的看法。因為印度教他們相信神創造了宇宙,他們相信神或者是“神我”種種的特質,印度教是講我們所看到的這一切的萬法,實際上就是神的顯現,是和神沒有不一樣,而神是一個究竟的創造者。所以說神就是一切創造的因,和他所創造出來的東西,就是我們說的這一切的幻相,是一樣的。這個地方等於說我們外在的對手是數論師,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是想破斥他的這個理論。很多的科學家也許也可以歸類在這個里面。

有很多的科學家是相信粒子,但是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解決,為什麼?因為當一個科學家講這個粒子雖然它改變了,但是它是一樣的,其實他的意思是這是一個相續、繼續的東西。當你用這個詞“相續”的時候,這裡面就有時間在裡邊,時間是組合成的,時間有生、有住、有滅。

月稱菩薩講過,在我們第一剎那的這個粒子,它沒有辦法在第二剎那生出完全相同的一個粒子出來。我們如果用類似的方法跟科學家討論的話,我們相信科學家可以接受這個理論。如果說今天有一個科學家來,他相信這個粒子是一個恆常不變的東西,這樣的情況下這個人不是一個科學家,他是一個宗教師,他是一個相信“常”的宗教師。對我們來說,所謂什麼叫“常”,就是永久的,如果一個東西存在的時間很久,我們就叫說它是“常”。

對於月稱來說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長時間的無常。對月稱來說,所謂“常”這個東西,它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作用。印度教是怎麼說的呢?神創造這一切,而神是常,神是不變的,月稱菩薩跟他說,你這兩種講法根本是互相矛盾的。他會問,這神創造這一切的時候,創造的東西能不能完成他的創造?因為印度教相信神,是神的跟從者,他們會說“當然了,神創造任何東西都可以完成。

”所以說當我們說到“上帝來創造一切”的時候,我們說到創造,創造是一個工作、動作,一個動作就有開始、中間還有結束,他如果不能把這個動作結束,他就不是一個成功的人,那他不可能是神。如果上帝是一個恆常的東西,那神就不可能有慈悲,他也不可能有智慧,因為什麼?我們前面講的這些東西都是一個過程,如果神是常,他就是固定的,他沒有辦法有任何的行動,我們所講的就是這一點。我們用的是平常的東西,像芽、種子這類的,但是我們討論的就是剛剛講的這些東西。

提問:這位先生講他在台灣跟他的基督教的朋友討論,基督教的朋友就會講你們佛教不是也有菩薩,菩薩也是東邊、西邊的做各種事,這個東西你們會怎麼說呢?

回答:我們會說菩薩是無常,佛是超越常和無常。

翻譯:這位先生說他們對手聽了這個可能還是不太高興這個答案。一定是這樣的。

提問:這位先生說,那他們可能又會反問說,那為什麼我們說的上帝和神不能像你們說的佛一樣?

回答:我們相信可能某些神他就是菩薩。

請你注意一點,月稱菩薩跟任何人講他都同意,如果你相信神,他也相信神。但是你如果給他一個理由,說你為什麼相信這個神,那個時候他就逮到你了,馬上會破斥你。當然月稱菩薩是佛教徒,也可以相信神,神在雲端飄來飄去,還有六道,這個東西當然月稱菩薩他也相信。但是,月稱菩薩不接受的是什麼?當你開始說神或者上帝是恆常不變的,它是創造者,這個恆常和創造者是邏輯的用語,這是哲學的用語,這個他就要跟你辯到底。

(提問)(。。。。。。。錄音太弱聽不清楚)

回答:這個不一樣,因為身為佛教徒,我們從來不相信佛是一個恆常的實體,而佛教徒也不接受佛是一個創造者,釋迦牟尼佛自己說“我沒有辦法除掉你的痛苦,我也不能把我的解脫分享給你。”“若人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提問)(。。。。。。。錄音太弱聽不清楚)

回答:這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面講過,中觀自續和應成的差別,在月稱菩薩這方面,他沒有任何固定的定義,他會問你說,你的定義是什麼,然後他來用你的理由來破斥你,他的詭計就是這樣。

藏傳佛教他們有這樣講“你讀了入中論以後,如果你的路走對了,就可以成佛,如果你的路走錯了,你就會成為一個非常糟的律師”。這個話是有一點道理。

下面一個偈頌是“若汝種芽此非異,芽應如種不可取,或一性故種如芽,亦應可取故不許。”,這個實際上好懂,如果說你認為種子和芽是一樣的話,這邊實際上是說中觀應成派為什麼叫應成派,也許在剛開始辯論的時候你說“我其實沒這個意思,我不是這樣講”,但是辯到後來,他們慢慢會說你講的東西就應該成為如何,應該就是這樣的,所以他們叫應成派,就是說你講的東西應該是這樣,到最後就是這樣的。

當然,像印度教的數論師,他們都是了不起的哲學家,當然他們開始的時候不會講芽和種子這種東西,但是他們相信神創造了一切,這樣講下去到最後他必須承認他們講的就是種子和芽是一樣的東西。月稱菩薩就會講如果說兩個是一樣的,你在芽生出來的時候應該看到的是種子。

講到這兒的時候,我幾年前在加拿大講這個的時候,那邊有一個女士,她總是可以想出一些怪招來。講到這兒,有一天她在吃漢堡,漢堡裡面夾了一種菜,有點像豆芽,很細,上面剛好有一個芽,種子也沒有掉下來,她說你看我這兒又有芽又有種子。同樣在它種子的時候,一樣你也看不到種子,你應該看到芽,因為種子是種在地下的,那麼,你既然看不到芽,你連種子都不應該看到。

  

下面這個偈頌很重要。 “因滅猶見異果故,世亦不許彼是一。故計諸法從自生,真實世間俱非理。”就算在我們平常人來說,你給一個人一些牛奶,你說把這個牛奶做成乳酪,隔天早上那個人把乳酪帶來,他不把乳酪給你然後跟你說“嘿,這是牛奶。”,他不會說這種的話。就算在我們平常人,不經過分析的平常人的生活裡面,我們也從來不說結果和原因是一樣的,我們不說這種的話。這個就是月稱菩薩特別的地方。

前面已經講過了,在中觀自續派他會說芽是究竟的非自生的,但是對於月稱來說,芽在究竟和相對兩個層次,它都不是自生的。我們再看白板上寫著,芽非自生,它是自己的,它不是完全相同的自生,它非自生。你不要再講它分開了變成兩個什麼,這邊我們說的相同就是完完全全相同,就是它自己。我們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它不能自生呢?

因為既然你說是芽,芽就是原來已經實存的東西,不可能從它自己再生出一個,因為你說生就是兩個,他自己原已存在,沒有辦法再生了。就好像這個瓶子一樣,它已經在這邊,所以這個已經在這邊的瓶子它就不用從什么生出來了,它不用生。白板上寫的這個例子是月稱菩薩書裡面就有的。

“若計自生能所生,業與作者皆應一,非一故勿許自生,以犯廣說諸過故。”這就是要在結束破斥自生的時候,月稱菩薩最後一次把它總結來說,如果說一個被創造的東西,就是說一個生出來的東西和生它的東西如果是一樣的話,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說,一個創造者,一個被創造的,以及創造的動作,這三者是一個,但是他們不是一樣的,因為每個行動都有不同。種子的生不同於種子的住,而種子的滅它不同於芽的生。如果種子的滅和芽的生是同樣的話,那芽既不可能生,同時它也沒有必要再去生。這個就是第一個破“自生”,到這裡就結束了。

在我們辯論或者是破斥自生的時候,我們多半的對手都是非佛教徒。我們現在看的這本月稱菩薩的入中論,他對於這個部分並沒有特別強調,我們現在聽到的就只有這麼多。如果說各位要參考更多的破自生的這方面,要看很多別的佛教的論著,來破斥印度教的論著。月稱菩薩的書裡面集中在下面一個就是“破他生”。如果你認為自生這個題目剛剛講的很難的話,那他生就更難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講他生的這些,我們的對手都是非常厲害的對手,我們有經部的,有部的,有唯識宗的,甚至我們的對手是中觀宗的自續派,這些人都是我們的對手,所以他們的這種辯駁都是非常微細的辯駁。

同時,從大家剛才問的和討論當中可以看出來,如果這邊有人說種子和芽不是一樣的,這個可能我們會接受,可是要跟你說他們兩個沒有不同,那這個很難接受。對呀,種子和芽當然是不一樣的。前面講的說要證明種子和芽是相同,這個當然是我們可以接受他們是不一樣的。但是從下面的破他生開始,月稱菩薩要證明給你看,種子和芽也沒有不同,能夠接受這一點就非常難。下面三小時大家的家庭作業就是下面的問題,你想想看你的定義,你怎麼下定義叫做不同,不同的定義是什麼,一直到今天為止,我們經常在講這個不同,這兩個是不一樣,我們講這兩個的時候的意義是什麼。你好好想想這個問題。

我們再回到前面說的十地經,我們想要在這邊建立的就是無生,月稱菩薩想建立這一點。這邊我們想教的就是空性,這裡有一個困難。因為我們現在談的是空性,我們談的方法就是我們逐漸地建立起見地。這個也可以說我們想用方法能夠建立起空性的見地。所以無可選擇的,我就必須得用自生、他生等等等等的邏輯。但是在修道的道上就有一套完全不一樣的語言,如果你要修空性的話,那你的老師就完全給你講不同的東西,會跟你講什麼呢?就是放棄,要禪定,不要捏造,類似這些。一種語言是道上他們使用的語言,另外一種語言是建立見地的時候所使用的語言。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把這兩種語言混雜在一起,你把這個放在自己的心裡面。

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的了解佛教的哲學以及佛教哲學討論的這些東西,再加一些相關的東西給大家做資料。今天下午我們討論過佛教“因明”上的現量和比量的這種了解。下午的我體會到還要講白板上的許多東西,因為這個是很重要的。不只說是在佛教哲學的討論上,就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你運用一個詞彙的時候,用一個名詞的時候,你會有跟這個名詞相關的一群的定義來來定義它。比如說如果我說“水”,對於所有的人類來說,水都指某一個實物,實有的一個東西,而這個東西具備某一種特質。

很有興趣的一點就是說在藏傳佛教的社會裡面,如果一個人問另一個人說你現在學佛教哲學學得怎麼樣,他們不會問你現在學哲學學得怎麼樣,你現在對定義特徵,對於特徵的定義學得如何。在寺廟裡面的辯經,很多時候他們也不說是辯經,他們說在學習怎麼樣定義這個特徵。

很多時候他們對於空性,認為是所有現象裡面的最偉大的特徵。因為特徵是我們拿來定義事情的東西。就是說我們說吉米,我們叫做吉米的這個人有一些特別的特徵,他有金黃色的頭髮……,這樣子我們就知道我們講的吉米是誰,所以這個特徵是非常重要的。佛的二轉法輪也有人把它稱作無體性,佛講的是無體性,無體性表現的是佛在這一次轉法輪的時候主要講的就是空性。

  

下面討論特徵,或叫體性。今天早上和今天下午我們討論一些問題,我們對於相同的定義是怎麼樣的。在我們一般的社會生活裡,多半這個特徵是定義得非常清楚的。我們現在可以說“特徵”的特徵是什麼?如果你對“特徵”有很多見解,你都可以發表。如果你沒有自己對於“特徵”的定義,但是你也不同意佛教和月稱講的,你也可以講。如果你到哲學學院去的話,那些年歲很小的和尚,他們花的時間主要是花在辯論有關特徵的東西,就是什麼叫做藍色的特徵,什麼叫綠色的特徵,在哲學學院裡面這種辯論是非常常見的。這些和尚學的更多的時候,他們就會學習怎麼定義煩惱,怎麼定義智慧,他們學的更多的時候是,就會來學習定義什麼是佛的智慧。

“特徵”的特徵就是說它必須定義出一個什麼東西出來。第二就是它要離於三種過失,三種錯誤,現在就談談這三種錯誤。第一個就是“不可能”,比如說我們說有關於吉米的特徵是什麼,特徵就是他有翅膀,但是他不可能有這個東西。第二個就是定義得太廣,這個定義是說他的特徵是什麼,說他的特徵是有鼻子,因為所有的別人都有鼻子,所以這個定義太廣。第三個定義說吉米的特徵是什麼?說他很快樂,這樣的話他就把一個不快樂的吉米變成不是吉米這個人,所以這個定義不夠廣,太窄。

所以當你要建立你的定義的時候,你不能有這三種過失。所以你以這個做基礎,現在請你想一下“相同”的定義是什麼?或者你可以想一下“生”的定義是什麼。關於這個有沒有什麼問題,這個是印度式的學習方法。所以“特徵”的特徵具有兩點,第一個就是單獨地定義出某一個東西;第二,就是要離於三種過失。

因為這個很重要,所以希望大家能夠舉個例子。下面要講他生,第一個請大家定義什麼叫“他”,(有人回答“不是相同的”。)有沒有人可以找出這個定義裡面的錯誤,有沒有什麼缺點和過失在裡面?它沒有第一個過失。有的人在這邊講它犯了第二個過失,就是太廣了,為什麼呢? (有人回答:。。。。。。錄音太弱聽不清楚)你講得已經很接近了,你繼續講。

我們現在還沒有講到生,我們現在在定義“他”。第一個朋友他定義什麼叫“他”,他的意思就表示不相同。這個定義犯了第二個太廣的過失,你的反駁很好,可是你的理由是什麼?其實理由很簡單。 (有人回答:除了相同的之外其它都可以叫做“他”,除了他自己以外的都叫做“他”。只要跟他不相同的全部都變成“他”,這樣的範圍太廣了。) 。

第一位小姐的定義是,不相同的就是“他”。他的問題就是說,為什麼說以不相同來定義他,犯了太廣的過失。同樣的,我自己和下一刻的我也不一樣,這樣你就可以說下一刻的我就是“他”。我們現在的討論只是讓大家能夠知道定義這個,在定義的時候我們必須來對“特徵”來下一個特徵,而我們下的特徵必須有兩個特性,第二個的特性就叫要能夠脫離這三種過失,大家都能了解這個就很好。

  

下面說的像一個笑話一樣。剛才您說“他”的定義是什麼,就是不相同。這個是不同的,那麼這個是不是就是他?這個太廣。所以你說不相同的就叫他,不相同,這個瓶子不相同,這個是不是就叫“他”,這個不能成為他,這就犯了第二個定義太廣的毛病。 “他”可以代表他種的事物,或者是他種的東西,或者是他種的人,這樣就變成了你在原來的定義之上再加上新的定義,可以把它定義得更嚴。

我們現在幾乎具備了一切我們需要的研讀下去的工具,除了一個之外別的我們都有了。月稱並不是反對生,並不是斷見。他在這邊努力的是希望讓大家能夠了解緣起。佛從來沒有說過芽的生是因為種子的滅,因為種子的滅所以芽生,佛說芽的生是因為種子的因緣所生,這是佛教最重要的見地。

因為當我們說到什麼東西是自生,因為當我們談到生,無論是自生、他生等等生,等於我們說的是由一個獨立的原因產生的結果,這個是月稱不能接受的。事件的生起是因為事件互相有關係,互相依靠才能夠生起,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既不是相同,但是他們也不是不同。所以我們所說的生或者是產生,只不過是一個概念。沒有一個真正存在的生的動作,日落、日出又日落,那樣我們就叫做“一天”。沒有一個實存的實體能夠指著它說這個叫做“天”,一切的生、住、滅都只是一個你的概念,沒有一個自然存在或者說原來就存在,或者是究竟存在的生,沒有這種東西。

現在大家可以想一下,當我們說真實的或者究竟的,當我們講這個的時候它的意思是什麼? (有人說不可改變,獨立,無生,永遠存在,沒有辦法改變,最終的。)“最終的”不能算是一個定義。最終最後可能是一個時間性的問題。 (有人說是沒有時間。)這是相對的反面。

還有另外兩個,第一個就是非捏造和獨立。所以當你說神是真實、究竟存在的,你講的實際上是這個。上帝是超越時間,不能夠捏造。因為這樣,我們就沒有辦法向他祈禱。神也必須是獨立的。

  

現在我們再回到入中論上。 “若謂依他有他生,火焰亦應生黑暗,又應一切生一切,諸非能生他性同。”若謂依他有他生,如果一個東西能夠依靠其它的而生,火焰亦應生黑暗,一個黑暗可以從火焰裡生出來,為什麼呢?因為火焰和黑暗是“他”。你來定義什麼叫做“他”,用你的定義呢來破斥你自己。我們桌上現在放這朵花就可以出水餃,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個是他,那你就可以反駁說不是這樣的,因為它們不是一個特定的相續,所以說它不會從那裡生出來。

因為對於月稱來說,水餃和水餃的因麵粉,它們既不是一樣,但是也不是不一樣,所以說,如果你說他生的話,水餃就可以從這個花里面生出來。你也許會想,前面月稱菩薩已經破斥過了,水餃和水餃的因不是自生的,現在怎麼能這樣講呢,但是這邊你要知道,月稱並沒有說它們兩個是“他” 。

我們現在討論的是他,“他”的定義我們是不是已經定義出來了,是不是你還要定義更多有關於什麼是“他”,你有更多的關於“他”的定義嗎? (有人回答:從不同於自己,或者是離於自己的是不是?非自,不是自己的。)相對的,這個定義很有意思,你記住這個定義,看看後面月稱是怎麼破斥這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