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如何看待對待動物的方式?

關於死亡的一點建議
Dolpo Tulku (多波祖古謝拉桑波仁波切)

今天的主題與死亡及死亡過程有關。死亡這個詞並不入耳動聽,但它描述了一個我們必須瞭解的狀況,因它是我們生命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我們誰也不知道自己會在何時死去,但死亡終有一天會到來。如果我們現在就對此有所了解,就能夠更好地去生活,並為自己的死亡做好準備。

幾周前我去了一趟新加坡的環球影城。那兒有一些遊樂坐車非常嚇人。不管是誰,第一次去的話很容易被嚇到。但如果是再次造訪,因為知道了會發生什麼,有所準備,就不會慌張害怕,反而因為知道會發生什麼,而能夠輕鬆地享受這個過程。任何一個困難的境況都是如此。我們準備得越充分,處理起來就越能夠遊刃有餘。

一直到我們的祖父母輩,在家中在和家人的陪伴和支持下去世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那時每個人對於死亡都不陌生。如今,大部分人在醫院中離世。我們因此不再目睹死亡,結果是我們再也無法獲得關於死亡的任何經驗。

關於臨終時在家中還是在醫院比較好有很多討論。大部分人選擇在醫院中離世,但我認為最好還是和家人一起度過最後的日子。這樣我們的感覺會更好,也會感到更安全。當我們的整個身體系統變得虛弱,各種功能開始紊亂,可能導致幻覺,這些都會令人非常害怕。這個時候有熟悉的人在身邊非常有幫助,他們可以安慰我們,讓我們鎮靜下來。

而在醫院裡,臨終的人通常都躺在病房,裡面放滿了各種他/她無法理解的儀器。醫生和護士大多穿著白色的衣服,這給人一種冰冷的印象。這些都讓人無法感到放鬆。平常的衣服,看起來不那麼正式,可能感覺會好些。我覺得所有不必要的機器都應該搬出去,而那些必須的則應該設計得更像是傢俱,不那麼令人恐懼。不過這些都是我的個人看法。

現在,我們來談談重點,應該如何為死亡進行準備,以及在死亡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以便在那個時刻到來之時能夠盡可能地放鬆。在2500多年前,佛陀在世的時候,亞洲的所有宗教體系都在死亡和臨終方面給與建議。我會將這些都放進我們的談話中。

死亡的過程開始於某種致命的疾病或是身體狀況的劇烈變化。死亡則指呼吸停止的那一刻。

身體由五種元素組成~地、水、火、風和空。這是經由科學驗證過的,而不僅是一個佛教徒的假設。運用這五種元素的力量,身體得以在我們的一生中有效地工作。如果它們出現了不平衡或者瓦解,死亡就會發生。身體有很多管道,包括血管、神經和細微的能量管道來進行能量循環、傳輸血液、體液、及至思維。
每一種元素都有不同的功能,如果它們的能量降低,這些相應的功能也會降低,直至完全消失。這就像一棵缺乏足夠水分的樹,沒有了水分的滋養,就會逐漸枯萎直至枯死。
地元素為身體提供重量、力量,及硬度。當這一元素減少,肌肉的力量就會出現下降,嚴重的情況下我們將無法抬起四肢和頭顱。

水元素減少,身體會乾枯,皮膚會失去光澤。
火元素的減少,會讓身體從手和腳開始變冷。
風元素代表著身體內的能量,在佛教中我們將這些能量分為五類:

1)向上流動的能量負責吞咽和呼吸 – 如果這種能量變弱,我們就無法正常呼吸;2)向下流動的能量負責排泄的能量 – 如果這種能量減退,我們將無法控制自己的排尿和排便;3)平衡火元素負責消化和控制體溫 – 當它下降我們會產生消化困難;4)彌散能量負責身體的運動和體液的循環 – 當這種能量出現問題,我們會無法抬起四肢,身體循環會變差;5)生命能量和我們的心臟能量相連接,保證我們的存活 – 當這種能量消失,生命的活力也就會相應消失。

空元素提供了讓物理事物得以體現的空間。當這一元素消失,身體就消失了。

瞭解這些元素序列有助於我們瞭解死亡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並且當這一過程發生時能夠意識到。伴隨著這些元素能量的消失,我們的意識就是逐漸模糊混亂。

如果我們意識到這些,我們就不會對這些陌生的過程感到害怕,而能夠保持放鬆。這一點非常重要。這就像我用手指按在自己的眼球上,然後突然我看什麼都變成雙重的了。在身體的能量消失的過程當中,我們的感觀不再敏銳,聽覺、視覺和嗅覺都和從前變得不一樣。如果從一開始就知道,我們就不會感到混亂。

不管我們是不是有宗教信仰,在離世之前安排好身後事都是非常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麼做能盡可能避免給親屬以及遺產繼承人留下任何產生衝突的可能。最大的爭端通常和錢和財產有關,因此這些都需要提前盡可能公平地進行安排。

如果我們一直都進行靈性的練習,我們應該在死亡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去想著我們信仰的神或本尊,並進行觀想。我們要記得自己做過的錯行,進行懺悔,並真心感到懊悔。我們正面積極的行為應該是為了一切有情眾生的幸福而發心所為。

根據我們的宗教信仰,接下來應該祈禱在死後一切仍可以繼續。簡單來說,最重要的事是在這個過程中保持意識。如果意識清醒,我們就不會被各種想法所分散注意力,也不會感到害怕,這樣就能保持精神上的警覺。這能幫助我們避免很多問題。
當呼吸停止,我們就死去了,並喪失了意識。

如果相信心識的連續性,我們可以假設我們將再次獲得意識,並處於一種中間狀態直到所有的條件都齊備組成下一世的人生。
這也可以包括升入天堂。在藏語中我們將這種中間過渡狀態稱為中陰(bardo),這個詞代表了夢境。

比如當我們做夢,夢見一百頭大象可以放進這一間房間,我們可以經歷所有的感情 – 害怕、快樂等等 – 但在現實中夢中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如果我們將中間狀態理解成一個夢境,那麼我們就能夠為此進行準備,試著以一種平靜的方式離世,因為死亡時的精神狀態將對中間狀態產生影響。

例如,如果我們白天吃了冰淇淋感到很開心,我們可能會在晚上夢到這件事。如果白天的時候和人產生了爭執感到很生氣,晚上也可能會夢到類似的事情。因此,一個平靜的死亡能夠幫助我們在中間狀態時也保持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