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4/10/12
【問】在我們修行的經驗追趕上我們所研讀的
【問】在我們修行的經驗追趕上我們所研讀的知識之前,這兩者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智性上的瞭解與修行上的經驗,我們如何能縮短它們之間的距離?
大寶法王開示: 試著讓我們的修持經驗去吻合我們智性上的瞭解,這是我們都會遇到的困難。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去認識到,修持是關於如何連繫到我們目前的情況與其實相,因此不宜讓太多造作出的思維概念在當中形成阻隔。
若是我們讓過多的思維概念介入當下的情境的話,便會導致我們傳統上所說的,「(所修之)法」與「(修法之)人」分開來了。我們需要達到的是「法」與「人」合一,而非中間有所隔閡。由於人的修持經驗有不同的階段,因此修行也就有不同的次第。若是我們每個人的經驗都一致,那麼所有的法就都會是最高深的大法了。事實上,法不需要獲得證悟,人才需要獲得證悟。因此,我們現階段的修持必須符合我們當下的經驗,這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了,從「聞」、「思」的觀點而言,我們去研讀不同的哲學論述如空性、法門與十地等,這是件好事。但是,我們同時心裡要清楚,這是在研究學問,要將哲理視為是哲理,它在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上有它一定的地位。我們可以去研究空性的見地,但若我們的經驗尚未到達那個程度,我們也要有自知之明。
若是我們沒有這種辨識的能力的話,就會有墮入傲慢的危險。例如有些人在聽聞了一些關於大圓滿的法教後,雖然修行的經驗尚未達到那個程度,卻自以為是個大圓滿的人了——完美無缺的一個人了,連說話的語調、身體的架勢都很不一樣。事實上,若是在修行的經驗還跟不上那個程度,但又自以為是的話,這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就會陷在迷惑的傲慢當中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