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有何異同?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雖然我們都是學藏傳佛教的,但其中有些人卻對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修法、見解沒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對各個教派的不同觀點也缺乏準確的認識,這就勢必會導致許多疑問。如果不澄清疑問,就會對修行造成障礙,因此,對所有正在修學或準備修學藏傳佛教的人來說,從整體上瞭解藏傳佛教,既相當重要也十分必要。

由於藏傳佛教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想在一、兩天裏介紹藏傳佛教,肯定有相當大的難度,所以我只能簡單地講一講。

一、藏傳佛教的稱呼

首先介紹稱呼——藏傳佛教。有些書與有些人稱藏傳佛教為“喇嘛教”,這不是一個準確的名稱。極少數稱藏傳佛教為“喇嘛教”的人也許覺得,藏傳佛教只是西藏喇嘛發明的宗教,而並不是佛教,因此才故意這樣稱呼,但這種看法肯定不具普遍性,因為藏傳佛教已經被全世界的佛教界所公認。無論如何,就象漢傳佛教不叫“和尚教”一樣,藏傳佛教也不叫“喇嘛教”,正確的稱呼應為藏傳佛教。

二、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異同

藏傳、漢傳之間,只是傳承的差異,實際上都是佛教。譬如說,藏、漢譯本的《中論》,就是從一個梵文藍本翻譯成兩種文字的,其中除了極少數翻譯上的差別以外,包括偈頌的數量、順序,以及偈頌的內涵等等大體上也是一致的。我以前也講過《中論》,當時用的是鳩摩羅什譯師翻譯的版本,從中我發現,除了幾個偈子以外,其內容跟藏文版是一模一樣的,而且也翻譯得非常好。首先用詞簡練,雖然字數不多,基本上是五個字的偈頌,但涵蓋的內容卻非常豐富;再有就是每一個偈子的內容表達得非常清楚、準確,詞句也十分優美。當然,藏文版的《中論》也有這些特點。

不僅僅是《中論》,包括其他的經典、論典,無論翻譯成什麼文字,其大致內容都一樣,無非是語言的不同而已。

不過,漢、藏佛教的傳播方法卻稍有不同。據史書記載,漢地以前的大成就者在傳法時,主要以講經為主,撰著論典普遍較少。關於這個問題,從《大藏經》的收藏內容中也可略知一二。譬如說,在漢傳佛教的《大藏經》中,雖然有很多印度的經論,甚至包括以前藏傳佛教《大藏經》裏所沒有的經典與論典,但卻很少看到漢地高僧們自己寫的論著。我們從中所見到的論典,都是月稱菩薩、世親菩薩等印度論師們寫的。

而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卻認為,無論學者也好,成就者也好,若想直接去解釋、歸納佛經意趣,是很困難的,畢竟佛經的涵蓋面十分廣博。雖然藏版《大藏經》有100多函,但也僅僅是佛經當中的很少一部分,除了人間以外,在龍宮、非人處所、空行刹土等很多地方,都留有佛經。要解釋浩如煙海的佛經,是需要方法的。

方法是什麼呢?整個釋迦牟尼佛傳法時期,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皆在佛前聽聞,他們可謂了知佛法全貌的兩大典範。之後,龍樹菩薩傳承了文殊菩薩的思想重點,撰著了《中觀六論》等甚深派論典;世親菩薩、無著菩薩則繼承了彌勒菩薩的思想脈絡,也留下了大量廣行派的論典。後來,西藏的高僧大德又將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的法脈一代代地傳承下來。他們認為,佛經需要靠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的智慧來解釋,而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的密意,又需要依賴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的智慧來闡述,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的意趣,又需經由其他的高僧大德來演說,所以,在藏傳佛教的歷史上,留下了許多高僧大德闡釋經論密意的各種論典。雖然在文革期間被損壞的非常多,但是,如今在藏地的每一個寺廟裏,還是藏有大量的論著,雖然其中也包括大、小五明,諸如醫學、聲明、史學、天文星算等著作,但這些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其餘的大部分論典,都是用來詮釋佛經的。

舉個例子,針對《現觀莊嚴論》或者《入行論·智慧品》的內容,都有上百個注解、難釋等,而在《丹珠爾》裏面,印度本土的《現觀莊嚴論》解釋僅有十一部,其他的上百個論著,都是西藏的高僧大德們撰著的。他們將佛法的精華歸納、濃縮,寫成了這些論著,對後人理解佛經的確大有裨益。

在藏地,有很多規模不同的佛學院,其大部分課程,是顯宗的五部大論;另外的少部分課程,安排了密宗的內容,所以,藏傳佛教本身,就是一個顯密圓融的完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