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站】





問題1:仁波切說 “沒有我” 這個東西存在,因為我們是和合而成的,但為什麼和合而成的就不能是真實存在的?



仁波切答:因為真實存在就表示它是獨立的,如果它是和合而成的事物,很顯然地它就不可能是獨立存在的,不論它是依賴某個事物而存在或它是和合而成的。



問題2:有朋友得了抑鬱症。我很想幫助他們,但不管我怎麼說,怎麼嘗試,他們都固執在自己的世界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該怎麼辦?是看著他們繼續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如果只管自己修行,自己成佛,難道不是一種自私嗎?



仁波切答:只管自己修行有可能是自私的,但你也可以發願為了幫助這些眾生而成佛,那就不再是自私的。現在你還是可以盡力去幫助你的朋友,但心裏要記得作為一個凡夫,我們不可能解決所有人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力量很有限,這也是為什麼發大願,發好願真的很重要。



問題3:西方極樂世界是否也具有四法印(苦、空、無常,無我)的特質?如果是的話,極樂世界的苦是以何種方式表現?



仁波切答:我可以說極樂世界代表的是第四個法印-涅槃超越概念。



問題4,請仁波切解釋行苦,並舉一兩個行苦的具體例子。



仁波切答:例如像時間和空間。



問題5:弟子通過聞思的學習之後,特別是發願求生淨土後,對現生的世界,一切事物包括生命本身都失去了激情和興趣。感到世俗的生活如此毫無意義。有較為強烈的“消極而悲傷的心”,請仁波切開示如何走出誤區?



仁波切答:可能他應該先認真地想想他是真的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或是因為他有興趣的事情怎樣都行不通,所以他想要放棄。或者他很生氣或挫折,因為他想做的事都沒有成功。這和出離心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他真的對任何世俗的生活都沒有興趣,那他會是修行道上一個非常好的容器。



問題6:感謝仁波切的教授,您的教授讓我很大的改變了對人生和價值的看法,我想請問仁波切,如果一位上師的顯現讓你感受到他的佛性,我想拜他為師但又也許是因為信心不足,也害怕面對上師,也害怕會對上師造成麻煩之類的,不敢於去拜師,這樣的時候我應該怎麼辦呢?



仁波切答:你應該用純淨的發心去祈請他。



問題7:最近在看您的書,人間是劇場。書中有一段講到了捐贈器官的問題。您說:"捐贈器官只能幫助一兩個人,但是獲得證悟卻可以幫助萬千眾生"我想知道,如果證悟使人脫離六道輪回,獲得難以言說的涅槃寂靜,如何還能夠幫助萬千眾生呢。地藏菩薩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和上面的說法是否有矛盾。



仁波切答:在眾生證悟之前,菩薩是不該休息的,這就是修行。即使地藏王菩薩曾經發願「誓不成佛」,但我們要記得地藏王菩薩不是平凡的眾生。或許他發願不證悟,但那並不表示他和我們一樣是完全被情緒與業力控制的凡夫。如果你已經不受輪回的影響,也就是不受業力所左右,那你幫助他人的力量就大多了。



問題8:雖然我選擇的是淨土法門:單單執持阿彌陀佛名號,求

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未能脫離為家人祈福的這種執著,為了祈願父母和家人無病平安,祈願女兒增長智慧,學業進步,考入理想大學等;如果做以上正行的同時,做比如:持金剛薩坨心咒或百字明咒回向病人;持蓮師七句祈願文+心咒或文殊心咒回向學生;等等助行;增加這些加行是否如法?這些助行的咒語與佛號有何不同?單單執持佛號更容易成就?還是增加諸如上述助行更容易成就?



仁波切答:容不容易成就取決於我們如何修行,我們的見地以及我們修得有多好,這和方法本身完全沒有關系。念誦佛號很多時候和念咒所做的是同一件事。



問題8A:請問仁波切:回向給家人是否如法?



仁波切答:當然,這不是如不如法的問題,我甚至會鼓勵你這麼做。



問題9,您多次強調“戒”在修行中的作用,我想問,如何對待因戒而起的逆反心理呢?如果戒了一段時間反彈會不會不如不戒?因為戒的目的還是戒心,只在身體上的戒是否一定會有效果?還有一種經驗就是,越不讓做越想做,比如小時候父母不讓做的事情反而激起了更大的熱情,是否可以放開了做直到自己厭煩或順其自然會好點呢?



仁波切答:如果你正在修行的道路上,那麼「戒」就是必要的,一定要有「戒」。如果沒有戒,那就沒有容器了。這就有點像你有牛奶,但你需要一個杯子才能喝這杯牛奶。一個沒有「戒」的修行之道,就像沒有杯子喝牛奶一樣。因為沒有戒律,就沒有道路可言。道就是戒,不然就好像只站在櫥窗外觀看卻沒有投入其中。但有一點很重要,大家應該知道戒律是不能被強迫的 。受戒可以是有彈性的。你受你自己能受的戒,你不需要受所有寫在書上的戒律。這也是「善逝」的本意,「善逝」是在梵文的意思是「大樂地離開」。持守任何你能做到的,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圍內的戒律。佛陀從來沒有強迫每個人應該受哪一個戒律,或許在某些寺院他們會這麼做,但那是寺院的系統,你不需要跟著去做。



問題9A:如果一開始這個人覺得他可以守某個戒,但之後又心生反感呢?



仁波切答:如果你真的很不想繼續守某個戒,你應該將這個戒供養出來,「還戒」而非「破戒」。沒有受戒,就沒有道路。



問題9B:那麼對於持戒他總是越不讓做越想做的狀況呢?



仁波切答:修行就是要對治習性,我們這個情緒的心總是如此,我們習氣的心從來就不喜歡被限制,這也就是為什麼每當我們的父母限制我們時,我們總是喜歡反抗。但現在沒有人強迫你,而是你自己想要這麼做。如果你想要一杯意式濃縮咖啡,那就有一些特定的規則與步驟你必須遵守。該問的問題永遠是「你想要什麼?」如果你想要一杯正常的意式咖啡,那你就要遵守整個步驟。你不能做到一半,然後說:「我不要跟著這些步驟走,讓我放一些辣椒和油。」你當然可以這麼做,但你不會得到一杯正常的咖啡,你會有一杯帶著辣椒味道的咖啡。



問題9C:如果在整個過程中有一些步驟是你還沒有准備好去做的呢?

仁波切答:那就不要做,那你想要的和你能做到的就互相違背了,那你就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了。沒錢的人不應該奢望有一杯意式咖啡,因為你不可能做到,你沒有足夠的錢。

問題9D:但如果你還沒有准備好,但你的目標還是在那裏呢?



仁波切答:那你就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你一定要這麼做,假如你真的想要義式濃縮咖啡。



(請轉載正見網站內容的朋友標明原文轉載出處,謝謝)



http://www.almostbuddhist.com/news/2013/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