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覺知 修心》梭巴仁波切開示
《保持覺知 修心》梭巴仁波切開示
龍樹菩薩說過:“我們不應該把寶貴的人身用在沒有價值的目標上。”因此,當你滋養並照顧自己的身體時,不要出於虛榮心,希望吸引別人的注意力。相反地,維護身體健康與活力,是為自己與他人謀求最大的福利。依循修行的道路,以達成最高目標,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一定要把所有進入體內的能量,轉化成永恆安和的佛道。
要適當運用能量,最好的方法是,隨時隨地對自己的處境,保持正知、審慎。只要能夠以完全正知,審慎的做,單純的行為也會成為佛法。譬如,飲食的時候,要留意神經系統內被觸發的覺受。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並沒有外在的供養,禪修本身就是供養。同樣,飲食的時候,能夠保持和樺修時一樣警覺的話,那麼,所有的行為都會變成法供養。
從事任何活動,都會激發內心的感覺與感官的覺受。當它們湧現時,不要立刻想:“這是好的或這是壞的。”這種自發的反應只會滋生困惑,蒙蔽事實的真相。應該設法留意這些感覺與覺受,以省思的慧識加以審察。這樣,便可以培養出警覺的習慣,使你的心更清明,比較不會分心。
為了對自己的言行保持完全的自覺,多少必須約束自己的舉動。吃東西的時候,最好別說太多話。單純的事情談談無妨,複雜的話題,需要費心思考,留待稍後再說,否則,你的心會從一個想法跳到另一個想法去,不能專注於吃的感覺,反而會漫遊世界陷入困境、混亂中。因此,如果你想保持環境的平和,最好少說話。
然而,吃完東西,要討論事情的時候,應該把心放在那件事上面,同樣保持完全正知。注意當下發生的事情,不要去想剛才吃的那餐飯,或是下一餐。
而且,不要無意義的嘮叨,每一句話都改變主題。這只會促動根深蒂固的散亂習性。無數的過去生中,我們的言行一直心不在焉。不留心當下的實況。因此,我們無法掌握任何情況的全貌,由於心念不集中,每件事情似乎都攪在一起。所以務必要修心。開始實行時,不妨先專注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要被不相干的想法或幻想分心。
學校經驗應該已經使你深知專心的重要性。要是學太多科目的話,很難把任何一科讀好,能量分散,變得太薄弱,使你沒有辦法真正了解所學的東西。但是,如果你一次只專心學一門課,就能夠對這項科目產生清楚、鮮活的印象。所以,你必須掌握控制自己的心路歷程,不要讓你的心被帶到一個接著一個的思想。
把這份控制力,延伸到自己所有的行為,自覺的引導身、口、意,不要懶散被它們牽著走。盡量專心一意,統合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樣,對你的心很有好處,會減少衝突與困惑,使你能夠擺脫過去壞習慣的窠臼。這些習慣只會使你受苦,所以一定要盡可能培養警覺力與正知力,加以對治。
Pict: Lama Zopa Rinpoche Nepal Feb 2012_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