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與業報 ── 厚觀法師 「心念與業
心念與業報 ── 厚觀法師
「心念與業報」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對於我們的未來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值得我們好好探討,並深入思考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影響業報輕重的因素有哪些?
舉例而言,同樣是「殺」,但殺佛、殺阿羅漢、殺父母或殺畜生,由於殺的對象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果報;此外,發心動機、行為手段等等差異,也會對業報造成不同的影響。
同樣在做一件事,怎麼做才能令它費力少而成效大,能夠更利益眾生,乃至能夠消除自己的煩惱,實在是深者見之深,淺者見之淺。好比說原本大家都高高興興地發心做志工,但日子久了,有的人開始起煩惱,對於被分派到的工作挑三揀四;有時候做著做著,心裡又起了很多的副作用,如貪心,或者是憍慢心,反而讓自己越做越不快樂。如果我們能夠學習著一邊做志工,也同時磨練自己的意志,時時觀照自己的心念,發現自己的缺點,更進一步斷除貪念、憍慢心等種種煩惱,這樣的志工事業才會是真正的利人又益己。
何謂「業」?何謂「報」?
「業」:行為、動作。由身口意的活動,而有招感果報的潛在能力。
「業」是動作、行為的意思。凡由意志力所發動的,都是業。不過,這裡所要說明的「業」,主要是指我們心裡所起的念頭、嘴巴所講的話、身體所行的活動,而引發的一種動力;而這種動力,將會趕得某種果報。例如:有人生氣了,罵人,甚至打人。不是說嘴巴罵過,動手打過就算了,這樣的動作是會招感某種惡果的。而且不是說口罵、動手的才算,連「生氣」這種內在的意念活動也會招感果報!舉凡身、口、意種種的活動,有一種招感未來果報的潛在能力;這種潛在的能力,就是「業」。
「報」:果報,異熟
由業力所招感的「果報」,又稱為「異熟果」,即「異類而熟」。為什麼叫「異類而熟」呢?就是說我們做了善業,會招感樂報;造了惡業,則招感苦報。一般人常聽到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實這是隨俗的說法;嚴格地說,應該是「善有樂報,惡有苦報」。而業在未受報之前,如沒有修證得解脫,業的潛能是一直存在的,即使經過百千萬劫,業力仍不失壞。只要因緣和合,業力就會招致果報。
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比喻,業就像種子,有的種子種下去,經過半年就結果;有的則經過一年;有得更久,經過多年之後才結果。而種下種籽之後,它是否一定會結果呢?雖然我們種下了惡的種子,但如果斷絕一切助緣,它就會變成焦芽敗種。同樣地,我們造了惡業,也要種種的助緣才會結惡果,這個助緣是什麼呢?就是煩惱。如果我們把煩惱斷盡了,因緣不具足,惡果是不會成熟的。所以,修行的重點,不是在消滅這苦報身,而是不要造惡業;最重要的,是要斷除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