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開示:學三皈依】





當我在美國、溫哥華或者到大陸的時候,很多的道友都問我這麼一個問題:「老法師啊!我們不曉得怎麼樣修行?」信佛之後該如何去修行呢?這類問題問得很多,眼前道友們恐怕也有這個問題。



不論你是學哪一教、哪一個法門,學淨土也好,參禪也好,或是學五教華嚴,學四教法華;既使在西藏學密宗,學大灌頂,學圓滿道次第,任你學那一法,都有個共同的基本要求,都要做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沒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稱為佛弟子;不稱為佛弟子;你就不能夠依照佛的教遵去做,你便不能領受佛的教遵。大家受三扳依的時候。皈依師可能都會跟大家講過—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意義。所以,你必須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後,才算是佛子。



皈依三寶之後,你就依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行,這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沒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其他的一切法門全不能成就。這不是我說的,而是佛的教遵,你連基本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都沒有修行,你還能修其他的法門嗎?



有的道友也這樣談著:「我的密宗大德好像沒有提這個問題,受過灌頂,我念咒就行了。」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在西藏連參帶學住色拉寺裏頭,前後差不多將近十年。我所瞭解的西藏密宗,如果沒有念十萬遍皈依頌,沒嗑十萬個大頭,如果沒供過十萬次曼達,沒念十萬遍百字明咒,上師不能給你灌頂,在西藏你是絕對不能受任何法。密宗傳到中國來,變方便了,在中國受灌頂的道友,有哪一位念十萬遍皈依頌呢?連密宗的皈依頌,怎麼說怎麼寫的,恐怕還不知道吧,也沒有聽上師講過。我在大陸上或者是在臺灣、在國外,沒有聽人講過。在西藏,上師要講皈依頌,這是最根本的。



因此我想跟大家互相漫談一下,這不算是講解,供大家作為參考,首先,受了大皈依,要先懂得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要懂得佛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皈依必須得這樣做,之後,你再發心。這個發心,說淺近一點,就是發一個信仰心,發心之後,你要修行。怎麼樣修行呢?就是皈依佛、皈依法、佛依僧。你要開始學佛,佛在因地當中,就是這樣修的,他所以後來能夠成就佛果,就是他最初的發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釋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時,聽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輾轉傳誦;傳給三千個人,這三千個人又輾轉傳誦,就種下這麼一個善根。能夠聞到佛名號,讚歎佛的功德。這三千人,就是過去的莊嚴劫千佛,現在的賢劫千佛,未來的星宿劫千佛,僅僅是聞到佛的名字的善根,後來都成佛了。諸位道友,現在有些道友拜五十三佛,經常的拜,一定會成就這些功德。



我簡單寫了一個題目:「學三皈依」。大家聽見了,說:「我學佛很久了,現在才學三皈依啊?」如果是學佛很久的道友,你聞到了,做為增上緣。如果我現在所說的,你以前還沒有聽到過,那更好了,就照這個多觀想一下。



我們分成幾個部份,一個是皈依之後一定要發心,如果你量大一點,要發菩提心。講菩提心就是三種心,我這裏摻雜密宗的次第。第一是修出離心,對這個世界我們要出離、要超脫,出離就是要離開、要出去只是你自己出去、離開不行啊,你還要觀想眾生的苦難。



第二,若純粹的只是自己修出離心,就是小乘。單單出離心是不夠的,必須得有大悲心。有了大悲心。有了大悲心不具足的話,僅僅為了度有緣的眾生,或者六親眷屬,這是情愛大悲,這個大悲心不普遍,必須得平等。我們對一切畜生,不論馬、牛、羊、雞、犬,飛行的、極小的動物,我們把牲們當成人一般的看待,平等看待,這才叫大悲心。一切跟我們不相干,甚至是我的冤敵,就是你最不滿意的那個人,他處處跟作對,這叫冤敵、冤家,你的大悲心必須先度這些人。



第三是般若心,有了悲心還必須具足智慧,發了菩提心裏頭必須有般若心。



你要是皈依三寶,必須發這三種心。我們有很多的道友,初受三皈依的進候,並不理解皈依三寶時候,必須先要發出離心、大悲心、般若心。具足這三種心了,發心了,以後就是學佛。



「學佛」不是「佛學」,「佛學「是把佛所教遵的當成學問去研究,這叫「佛學」。



「學佛」就是佛怎麼樣做的,佛最初怎麼樣發心的,佛是怎麼成佛的,他這個道路怎麼走的,我們要跟著他走,他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才是「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