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夏安居』



佛教沒有鬼月的說法,在佛教來說,農曆七月其實是吉祥月、歡喜月、感恩月和教孝月。

佛陀時代,印度夏天的雨季長達三個月,這時候又熱又潮濕,蚊蟲鼠蟻繁殖,佛陀為了避免僧團遊行乞食的困難,不受蛇類蚊蟲的侵襲,以及避免傷害到草木蟲蟻,故模仿印度當時沙門的習慣,而制定夏季三個月內(農曆四月十五日結夏,至七月十五日解夏),僧眾必須安住一處不外出托缽,由在家居士供養。



在安居時,僧團會限定僧侶的活動範圍,在這個範圍內,稱為結界。除非有要事,受父母或施主請託,僧侶不得離開僧團外出乞食,或獨自別居。若真有要事,可向僧團請求,以七日、十五日為離開的期限,暫時請假外出,避免被蟲蟻傷害,也不要踩到蟲蟻,這也慈悲的修行。



這段時間,僧眾可以安心聆聽佛陀說法,互相惕勵研討,一同誦戒,糾正彼此的行為,同時分享修行心得。因此很多人在這三個月當中,道業大幅增進。佛陀看到弟子在「解夏」這天覺性啟悟,心生歡喜,所以七月是「 歡喜月 」,也因為七月成就很多修道者的道行,所以也是「吉祥月」。



而佛弟子目犍連,在「解夏」這天,以供僧的功德,解救在地獄中的母親,這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所以七月也是「教孝月」。



在結夏安居結束之後,開始供僧衣節,僧侶在此時可以向施主乞討僧衣,準備過冬。結束供僧衣節後,僧侶可以自行回到自己平時修行的地方,或是回到森林中獨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