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週刊:你創辦了兩個基金會,欽哲基金會、蓮心基金會,據悉蓮心基金會有挽救柬埔寨妓女的專案,通常情況下,關於孤寡老人、貧窮家庭、失學孩子的救助項目比較多,你為什麼會選擇妓女這樣特別的捐助物件?



  宗薩欽哲仁波切:蓮心基金會的成員不全是佛教徒,但是他們想做一些對人有幫助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蓮心基金會產生的原因。他們現在印度和柬埔寨做一些事情,但是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擴展到別的地方去,比如中國或其他需要的地方。當然,現在世界上大家有很多的痛苦,有人會說,為什麼不去關心在非洲或肯雅吃不飽肚子的人呢? 有的孩子雖然饑餓,但非常安全地生活著,有的孩子害怕陌生人,甚至還可以躲在媽媽的懷裡,但是想到那些年紀特別小的女孩子要跟自己不認識的男人在一起發生性關係,對她們來說這是非常痛苦的事,就是這個原因。



  人物週刊:佛教認為女人比男人“業障”重,比如心理上的敏感、情緒化,身體上也要承受生育等痛苦,佛教徒會祈禱“下輩子不要做女人”;佛經上也寫道,“成佛先轉男身。”我想知道,佛教裡對男人和女人有等級之分嗎?而且,你怎麼看女性和女性在這個社會的位置?



  宗薩仁波切:你在一個特別恰當的時候問了這個問題。當我看到這些雛妓,即便是我,也會寫一個祈禱文,希望我永遠不要變成女人。在佛教裡面,並沒有男人和女人的等級之分,但是社會對女人來講,確實不太好。特別是中國和印度。中國有些地方,父母喜歡兒子比女兒多一些。在印度,女人的地位並不好,很多人也喜歡兒子。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印度有了女總統,中國還沒有,即便是在美國,他們討論男女平等這麼久,也沒有一個女總統。看到現在很多女性生活的狀況,我覺得我能理解很多經典、祈禱文中說“下輩子不要做女人”的話。



  人物週刊:在不丹,男女平等嗎?



  宗薩仁波切:總的來說是可以的,但是還有很多的不公平。有的地方的習俗非常好,比如我的家鄉,女兒能拿到所有的東西,兒子長大後要出去,女兒會變成家庭的主人。



  人物週刊: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蓋寺院似乎是很多佛教徒心中重要的事情,你的基金會據說沒有建廟宇的項目,為什麼?



  宗薩仁波切:我覺得有太多的樓宇了,樓宇並不重要。我相信你也知道,在新加坡、中國,很多廟宇建起來,但基本是空的,沒有太多出家人在那裡。所以我覺得,從現在開始就要培養人。要一個空的廟宇有什麼用呢?變成旅遊景點一樣。所以我鼓勵基金會去支持、培養人,而不是建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