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仁波切』?



仁波切,是直接從藏文的音翻譯過來的名詞。藏文的意思是「大珍寶」。什麼樣的對象會被我們說是仁波切呢?主要是前世的修行證量很高、轉世再來的修行者。至於修行的證量要高到什麼程度,雖然沒有特別的標準,但,要能這樣(自在轉世)也並不容易。除了自己是一個修行者之外,周圍的那些法友,因為二、三十年同在一個寺院、同住一間僧寮,都非常清楚地見證彼此的修行過程,這些,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一輩子的事情。而後,這些修行者心裡會共同知道,在彼此之中,誰是修行最好的人。



這樣的觀察與認定,是在彼此很熟悉、花了畢生的時間親眼見證的結果,所以,對於那位證量很高的人,會由衷地禮拜,這種禮拜,不是由於迷信,而是透由看到他對於經論的學習與辯論,同時,也看到他把經論內化到自己心續中的實證功夫。還有,觀察者自己也是一輩子都在學習經論的人,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的標準是很高很嚴的,能被這些觀察者認定是修行證量很高的話,是很不容易的。若這個證量很高的人圓寂了,可想而知,那些周圍的人的心,是很難承受的,就會很想尋找他的轉世。若如願找到了。從小就會稱他為仁波切。



所以,從小被稱為仁波切,是由於前世的修行證量,而不是這輩子的修證與行為表現。至於會不會有錯認的情況發生,就要看認定他們的人,神通功夫的正確與高下了。轉世的仁波切,他們前世的證量高,這是肯定的,但這一生也可能行為不良、又沒有學問。這種情況,從他的弟子的角度來看,會用「這是眾生的根器不足、福報不夠」的角度來解釋;若不是他的弟子,可能就會用以下這種看法去解釋: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其間上上下下本來就不一定,修行者雖然一定有修菩提心,但心裡可能有時被世間名氣染污了。還有一種看法是﹕雖然修行者前世的成就很棒,但一往生投胎,那些力量就完全沒有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沒有修出離心與菩提心,所有的修行都只對今生有影響力,沒有辦法擴展到更遠的來生,因此,一死亡,再投胎時就完全忘光了。若修行者只求消除欲界的煩惱,外道徒也做得到,即使能修到有神通,但是,只要一投生,就會變成跟我們一樣的凡夫,這也是有可能的。可能性有很多種,沒有辦法說一定是哪一種。



但是,即使有些轉世者此生的學問、行為不好,並不表示他就一定不好。他菩提心的習氣還是強過一般人,在很多地方仍是與一般人不相同,所以,雖然他此生看起來比前輩子差,但與我們比起來,還是高出我們很多,只要那些習氣有機會醒覺,他就會馬上跳到另一個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層次。



by 四諦講修佛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