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 Bodhi

理應遵循的原則 慈誠羅珠勘布 遠

理應遵循的原則 慈誠羅珠勘布 遠離這兩個邊以後,真正的生活模式是怎麼樣的呢?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生活的標准是不一樣的。佛認為,佛教徒應以自己所處時代的普通生活水平為准繩,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

不墮兩邊的佛教徒生活方式 慈誠羅珠勘布

不墮兩邊的佛教徒生活方式 慈誠羅珠勘布 那是什麼樣的生活模式呢?釋迦牟尼佛在律藏裡面對出家人說:生活不能墮兩邊,也就是陷入兩個極端。 中觀也提到兩個邊,是指常見和斷見。生活的兩個邊,是指太艱苦和不...

介紹佛法_釋迦族_佛法 宗薩欽哲仁波切

介紹佛法_釋迦族_佛法 宗薩欽哲仁波切 關於-鹿野苑集會(Deer Park Gathering)-佛法論壇 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鹿野苑講法。當時聚集聽法的五比丘,即為日後僧眾的開始。 如今,一...

我們所追求的快樂是什麼? 聖嚴法師

我們所追求的快樂是什麼? 聖嚴法師   其實人類從出生開始,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追求快樂,而是滿足欲望,例如對食物、生活安全等欲望的滿足,一旦欲望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快樂的感受。因此,“快樂”和“欲望”兩...

問:整個大千世界生命體的數量是恒定的,還

問:整個大千世界生命體的數量是恒定的,還是有變化的?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每個個體最初是如何產生的?又如何在六道輪回中遷變?最後又會怎麼樣?謝謝堪布。   索達吉堪布答:事實上,不僅是生命,物質也同樣...

問:我來自河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系,我帶著

問:我來自河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系,我帶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來參加研討會。我想問的是:在科學中可以作出假設,通過一系列實驗去驗證這個假設,得出一個結論。而佛教前世今生的理論及有人口述自己的前世時,是否有一種...

知足少欲,聖者種. 嘎瑪仁波切

知足少欲,聖者種. 嘎瑪仁波切 知足而少欲的人,就很容易感受到快樂,佛教中有“知足少欲,聖者種”的教言。知足少欲,是一種內心修持的結果,需要警惕的是它很容易變成我們懶惰的避風港和消極的擋箭牌。當時運...

你用一生的時間追逐自己的念頭,執著它所創

你用一生的時間追逐自己的念頭,執著它所創造的輪迴。 實際上,就是在『夢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覺。 每天從細微的小處著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輝煌,看穿這些虚榮的把戲,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吧。 ~~~尊貴頂果欽...

Episode 1: The First Step

What is it really like to live on just $1 a day? Today, we are setting out on the most intense exper...

把心量放大 聖嚴法師 一個人如果

把心量放大 聖嚴法師 一個人如果事事都只為自己的利益打算,只想到做什麼對自己有好處的話,一定是煩惱很多、自私自利的人。   雖然個人在宇宙間是極其渺小的,但是外在的生存環境與我們的關係密切。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