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富面前隨緣安住 達真堪布
在財富面前隨緣安住 達真堪布 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不能貪圖他人的財物,尤其是富人的財物。人家住別墅,自己也想住;人家開寶馬,自己也想開。富人具足了很多擁有,那是他自己修來的福報,我們應該隨喜,不應...
在財富面前隨緣安住 達真堪布 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不能貪圖他人的財物,尤其是富人的財物。人家住別墅,自己也想住;人家開寶馬,自己也想開。富人具足了很多擁有,那是他自己修來的福報,我們應該隨喜,不應...
辨識信心中夾雜的貪心 達真堪布 信心,有清淨信心、欲樂信心和勝解信心。 清淨信心是一種清淨的歡喜心。首先我們要仔細觀察自己的相續,我們是不是喜歡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的智慧與慈悲?佛菩薩、上師善知識...
現在很多居士自稱是學佛的,但實際上,他是如何學佛呢?上至知識份子和商人,下至農村裏的老太婆,很多居士都是修人天福報的。為什麼學佛?為什麼受皈依戒?為什麼受五戒?都是為了健康長壽、工作順利、事業有成、孩...
佛教就像一個超級市場,其內容十分豐富。如甯瑪巴的《大幻化網》裏講,佛法可分為五乘。第一是人天乘,只求人天福報;第二是聲聞乘;第三是緣覺乘;第四是大乘顯宗的菩薩乘;第五是密乘。如果你想求人天福報,佛教裏...
是不是為他人著想的所有事情都是正法呢?不一定。社會上確實有很多善良的人,每當見聞他們的事蹟時,我感到非常慚愧。他們也不是學佛人,也沒有說為了度化眾生而成佛,但是他們做得那麼好,這是我們有目共睹的。而我...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從一個聖者、證悟者的觀點來看,我們總是受到各種情緒煩惱、各種期望、希望和恐懼的毒害。這正是為什麼,每當我們做一個決定、立定一個見解的時候,這個見解總是一個邪見。因為這個見解的產...
菩薩戒可以概括為三條──嚴禁惡行戒、攝集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這三條與小乘的戒律有點不同,大乘所提倡的調伏自相續,就是要利益一切眾生,而按照小乘觀點,只要能夠調伏自己、發起出離心從輪迴中解脫就足夠了。...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如果你在開始聆聽法教或開始修行的那一刻,即懷有「為一切有情眾生聞法修行」這種廣大的心、廣大的態度,修行的道路將不被干擾。非常非常大的狀況,或許會干擾你的修行,否則諸如婚姻破裂等...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對於那些認真的想要遵循修行道路的人而言,應該擁有下面的態度:聽聞這個法教,把它應用在修行上,令一切有情眾生成佛。大乘的發心非常非常重要。它之所以重要,有很多原因。聽聞這個法教,...
《普賢上師言教》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個段落,我們都可以討論經年,並且從中獲益良多。對於那些非常認真遵循這條道路的人,我希望你們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習《普賢上師言教》,因為這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課題。...